幼兒教育隨筆5篇
1 廢物變寶作用大
看到孩子們喝完的飲料罐、酸奶盒扔了怪可惜的。于是,我和孩子們結合主題活動,充分利用廢舊的酸奶瓶、易拉罐、紙盒、紙杯等材料,制作出了形式多樣的玩教具。這些玩具設計新穎、安全適用,而且操作性強,能夠靈活運用。這一活動不僅提高了孩子的的動手制作能力,而且在教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引導孩子發現同伴的長處
我們班的玫軒小朋友,自尊心強,凡事都要比別人占先。有人比他做得好他就耍小脾氣。針對這一情況讓我認識到,教師在引導孩子看到自身力量、增強自信心的同時,也要注意引導孩子去發現同伴的長處,使孩子意識到自己會做的事其他小朋友也會做。有些事情自己比別人做得好,但另一些事情別人比自己做得好,每個人各有各的長處。這種多方面的橫向比較,既不減弱孩子的自信心,亦可防止孩子產生過于自信或輕視他人的驕傲心理。
3 家長的“包辦代替”帶來的危害
現在的孩子大部份時間是爺爺,奶奶帶的。老人特愛嬌慣孩子,家里遇到事情事無巨細都幫孩子解決,久而久之也造成孩子動手能力弱,自己穿衣服,自己疊被子也不會。再加上孩子自尊心極強,當孩子做不好時就會哭,引起成人的注意,幫助他解決問題。給幼兒園的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我們要多和家長進行溝通,家園一致,共同教育好孩子。
4 教師指導行為的影響
秉浩是班里年齡最小的男孩,老師也總覺的孩子年齡小,對他放低要求,孩子遇到問題向老師求助,老師也總幫孩子解決。久而久之讓孩子形成了依賴思想,對他的動手能力培養不夠重視。綜上所述,造成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遇到問題不主動去解決,而是尋求成人的幫助,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沒有提高。產生了惡性循環。孩子出現自信心不足是常見的。如果任其發展就會阻礙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嚴重的也會出現個性偏異,危害心理健康。
5 一個有意義的約定
楊金升小朋友是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可每次入園總是哭哭啼啼的,找好多理由拒絕入園,抱著奶奶的腿不松手,媽媽送時更是厲害。每次都是老師連勸帶哄把他留下。
其實,家里的大人走了以后,他一天的表現都非常好。
這一天傍晚,快放學的時候,我找金升單獨談話,并且拍手約定。小朋友看著我們有些莫名其妙,我們卻會心的笑了。
第二天,小朋友陸續來園了,金升也高高興興的來了,老遠就喊:“劉老師好。”我也走上前去,摸著他的頭說:“金升真是好孩子。”他還有禮貌的跟媽媽再見。
原來,昨天,我們有了一個約定,再入園時不哭鬧,就讓他在區域活動中當神氣的小醫生,為小朋友“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