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4篇
誰到我的故事里來每次午睡剛躺下時,我總是給孩子們講一個班里的好人好事的故事。
每次講完后,我都會注意觀察孩子們的言行舉止,編小故事。主人公就是班里的小朋友,所以孩子們聽得非常認真和感興趣,同時我也將他們之中的不良行為編進故事里,是孩子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為他們的進步指明了方向。
現在孩子們自己也能將生活中的點滴發現告訴老師,希望把自己也編進故事里去。我也在多方面啟發,看誰表現得好,我就把他編進我的故事里來,孩子們聽到后都歡呼起來,嚷嚷著也要我把他們編進故事里。從那以后,孩子們人人都爭做好孩子,從點滴小事做起,斗爭取能到我的故事里。
幸福在身邊
帶著剛入園的孩子玩滑梯,總是害怕磕著碰著,因此得好好盯著,不敢怠慢。
但有一天,這情形發生了變化,仉新博走到我身邊跟我說:“老師你怎么老站在這,不跟我們玩呀!”“我要看著你們啊,”我隨口而出。“為什么要看著我們?來跟我們玩吧!我領著你。”仉新博過來拉我的手,于是我不由自主來到滑梯旁,走過吊橋,低頭彎腰鉆山洞,然后滑下來,我的加入引起了孩子們的騷動,我被孩子們拽得團團轉,但我的心中卻滿是幸福。
是呀,孩子們希望老師成為他們真正的朋友,平等的伙伴,而老師卻往往是站著和孩子說話,等你坐下時你會發現,幸福就在互相的尊重和信任中,做到這點又是這么簡單,多么容易啊!
孩子們總愛上廁所
我們班的有而自從入園以來,發現他們總有一舉動——上課的時候就要求上廁所,其他孩子也要著一起去,所以正常的活動課很難進行下去。
進過多方面的了解,我才知道,原來孩子們再沒入園之前,在家玩耍隨便,現在進了幼兒園,班里有了很多的規定,如:小手放放好、眼睛看老師、耳朵還要仔細聽、身體還要做端正等。這些對剛入園的孩子們來說都是比較難以接受的,孩子們自己的空間有太少,于是孩子們就拿著上廁所當理由。
經過幾周的時間,我從多方面進行了常規教育,對孩子們也放寬了種種要求,使他們逐漸適應了新環境,現在孩子們也不如了正常的常規教學,不再愛上廁所了。
認真對待“小報告”
每到課間,便成了孩子們打“小報告”的時間,對于孩子們的小報告,我原來也只是應付著或點頭表示,可最近一件事讓我對小報告有了新的認識。
有一天,午飯后我在清理桌面衛生,劉歡一小朋友跑來和我說劉歡成小朋友逃學了,我隨口說:“你去叫他回來吧,等我收拾完畢一點名,劉歡一還真不見了,于是,我邊騎車去追趕,把劉歡一帶回了幼兒園。
從那以后,我對“小報告”不再持應付狀態了,從而使一些危險因素化為烏有,我真正體會到:蹲下身來聽一聽孩子們的小報告是有益于教師的,從此以后我非常重視“小報告”也及時進行處理,他關系到幼兒的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