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寶貝,愛你!
夏丏尊先生翻譯《愛的教育》中有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呀!愛,可以拯救一個有身體缺陷的孩子;愛,可以造就一個健全的人格。
就讀寄宿制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般都是家長無暇照顧。孩子的生活都由老師來照顧,自從承擔起“媽媽”的重任,我就一直在摸索,一直在努力,希望做好他們的媽媽,希望孩子們健康成長。雖然付出了很多,但我無悔當初的選擇,因為孩子們帶給我的快樂讓我流連忘返,讓我心馳神往……我就在和孩子們的故事中陶醉著,成長著。
其中我和銘銘之間發生了很多的事情,那時她讀小班。擺在我面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銘銘媽媽希望通過幼兒園的寄宿生活,銘銘能慢慢地正常排便,因為銘銘排便一直不好,一個星期只大一次,有時肚子痛得大不出來,就得用開賽露,而且大出來的便便很大、很粗,便秘現象十分嚴重。家里對她的排便問題也很是頭疼。
銘銘是個文靜漂亮的小姑娘,從小就跟著外婆長大。媽媽說銘銘平時挑食現象很嚴重,而且很少運動,都到了讀小班的年齡了還不會走樓梯……挑食、不運動、便秘、膽小……面對這些,我要趕快想辦法,幫助銘銘。我開始查閱資料,知道排便一般是跟飲食、運動量、情緒等方面都有關,于是我就開始從這三方面著手實施。
首先,我查閱飲食上的方法。資料記載需要多吃含纖維素的蔬菜和新鮮水果,適量多喝水或飲用蜂蜜水,這些都具有潤肺通便的作用。知道這些食療后,我把食譜給食堂老師,讓她按照我的要求來給銘銘備一份餐。吃飯時我就鼓勵銘銘,讓她嘗試吃蔬菜,告訴她菜有很多的營養,能幫助排便。讓她從第一口開始吃,然后慢慢變成兩口,更多口直到吃完。這個情況一定要循序漸進,因為教育是一種“慢活”、“細活”,不能太急躁。
其次,堅持運動能改善腸胃的蠕動,從而有利于保持大便通暢。所以在組織幼兒戶外游戲時,我會鼓勵銘銘參加活動,幫助她一點一點克服運動的困難,當她有一點點的進步,我會馬上抱她、親她,她的臉上也開始洋溢起笑臉,漸漸地開始喜歡參與戶外活動。
醫學家們曾經通過實驗證明:“當人的大腦皮層受到情緒影響時,指揮排便的作用就會失靈,或者使腸蠕動受到抑制,從而使糞便滯留,導致便秘。”怪不得銘銘每次去大便都不愿意,原來一次次痛苦的便秘經歷讓銘銘對排便產生了恐懼。我特意找來繪本《拉便便好疼!》,我與銘銘一起閱讀,告訴她拉便便的好處,讓她放松自己的心情。
就這樣,飲食、運動、情緒管理……我細心地陪伴銘銘嘗試著、努力著、堅持著……
幾個月后,發現銘銘排便問題慢慢緩解了,以前每次大便都會哭,現在雖然蹲馬桶的時間較久,但能保證一周兩次以上的排便了。噢!耶!這個方法果然奏效了,太好啦!
銘銘現在上大班了,一直困擾她的排便現象,現在正常了,她整個人的性格也變得開朗了。會主動和小朋友們交往、做游戲,會找話題和我聊天,甚至能聊半個小時。回憶小班的銘銘,想想自己的努力,看看眼前的快樂小天使,我為我的付出感到驕傲,我體會到了為人師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