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明天我不來幼兒園
情況簡介:
桐桐是我們班屬于情感焦慮比較嚴重的幼兒,開學以來,一直有哭鬧情緒,有幾次還掙脫老師的手朝外跑。好不容易在老師的引導下情緒有所好轉,愿意上幼兒園了,卻生病了,于是休息了幾天,桐桐又不愿上幼兒園了。
案例描述:
今天是ⅹ老師帶班,一大早,桐桐便紅著眼框,十分不情愿地來到了幼兒園,雙手死死地拽著媽媽的手不肯放,媽媽給桐桐承諾:“我會早點來接你。”這才勉強地讓老師有機會將他拉到了身邊。
接下來的活動讓桐桐似乎很不感興趣,一直嘟囔著小嘴,看不到一絲笑臉。當小朋友們快樂地沉浸在活動中時,他突然說:“明天我不來幼兒園了”帶班老師這才發現了桐桐的反常,問:“你說什么呀?”桐桐一臉不高興地說:“明天我不來幼兒園了”當時小朋友們正好在認識跳跳糖,老師就以分跳跳糖為由,不給桐桐。看著其他小朋友都得到不同的跳跳糖了,桐桐心理有些著急,老師就問:“你明天來上幼兒園嗎”“ 明天我不來幼兒園”看他還是這么固執,老師仍舊沒有把糖給他,直到其他幼兒都得到了跳跳糖,桐桐有些坐不住了,這時老師又問他“你明天來上幼兒園嗎”看著老師手里晃動的跳跳糖,桐桐終于點頭了,他得到了草莓味的跳跳糖。
案例分析:
從離開爸爸媽媽來到幼兒園,對幼兒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轉變,這就意味著即將失去大人的呵護,與小朋友們共同生活,情感上面有了一定的失落;其次,陌生的環境一下子還不能讓他覺得放心,缺乏安全感,再加上桐桐是位個性比較強的孩子,自己認定的事物一般很難改變,因此,他出現了以上情況,這是反復性離園焦慮。
從上述案例來看,教師在發現幼兒異常情況時有及時的引導,關注仔細。但是,運用跳跳糖誘導幼兒,雖然能解決一時的情感,卻不能治本。同時,在集體面前運用這樣的方法處理會勢必造成其他幼兒的效仿,因此,教師的方法還有欠科學。
針對特殊階段,特殊幼兒的處理,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幾點措施:
1.心理疏導。新到了幼兒園,幼兒總是有那么一個階段的情緒潮,老師需要正確地幫助幼兒知道:“我長大了,我要上幼兒園”,從而讓孩子建立一種獨立意識。
2.幼兒園真好。當然,幼兒園將是小朋友一天當中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老師需要創設幼兒喜愛的環境,讓幼兒喜歡;其次,還要開展幼兒喜歡的活動;再次,老師的肯定、鼓勵,讓幼兒覺得在幼兒園真開心。
3.老師愛我。因為家庭的原因,幼兒剛開始獨立生活,很多地方需要老師的幫助,這時,教師需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同時,老師多運用身體動作、語言親近幼兒,讓幼兒感受到老師的關愛。
4.個別教育。每一個孩子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尤其的個別特殊的幼兒,當他們的行為出現特別時,教師應該盡量避免在集體面前進行教育,給與幼兒另一個空間。
5.與家長及時交流。孩子的進步與不足,都應及時和家長聯系,可以讓家長共同分享,幫助幼兒樹立成就感,也可以指導家長如何教育孩子,進行家園配合,更快地幫助幼兒適應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