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手上的橘子味
芝芝是一位很執(zhí)拗的孩子,聽他的媽 媽說,有一次讓他吃藥,不論怎么勸他都不肯吃。最后,小屁股都被打紅了,他也沒有吃藥?磥恚@是個很有個性的孩子,教育他時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天,孩子們上床午睡,我檢查他們的被子是否蓋好了。當(dāng)我走到芝芝床前時,他忽然用兩只小手勾信我的脖子,笑瞇瞇地對我說:“劉老師,我喜歡你!”這句話令我非常詫異,我連忙詢問理由。芝芝說:“我還想著昨天的橘子味呢。”原來昨天吃午點時,芝芝把每瓣橘子都放到嘴里嚼幾下,然后又吐出來放在桌子上。我發(fā)現(xiàn)以后,便想讓他把嚼過的橘子扔掉,可一想他生性固執(zhí),便換了一種方式。我走到芝芝身邊輕聲說:“一會兒我們要畫畫兒,你在哪兒畫呀?”他不說話,也不看我一眼。我想了想,問他:“你是覺得臟嗎?”(據(jù)平時觀察,他很愛干凈)他點點頭。我接說:“這是你吐出來的,臟也要拿走呀!”他又不說話了。我想起拿了水果以后,手黏黏的感覺,便問他:“你是怕黏手吧?沒關(guān)系,把手洗一洗就不會黏了,可能還會有股好聞的橘子味呢!”聽完這些話,芝芝便乖乖地把桌子上的橘子拿走了,回來后,還讓我聞了聞他手上那股淡淡的橘子味。
這件事雖然很小,卻讓我悟出了一個道理。當(dāng)我們向孩子提出要求時,一定要考慮這個要求是否合理,是否順應(yīng)孩子的天性,并且要讓孩子真正理解老師提的要求,同時,還要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這樣才會收到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