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小孩說謊并不說明他很壞
最近,班級里有幾個小朋友喜歡說謊話,喝水時,自己明明沒有喝水,但老師問,你喝水了嗎,有的小朋友就會說,喝了;在他們櫥子或口袋里發(fā)現(xiàn)幼兒園的物品時,讓在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去時,他們就會說自己帶來的;兩個小朋友在爭搶一件東西時,問東西是誰的,雙方都稱是自己的在這一年齡段的孩子說謊這種現(xiàn)象并不少見,對這種行為還沒有一定的意識。對于孩子說謊,家長反映也是很頭疼。那么,面對孩子這種說謊行為,如何下手呢?
首先一、澄清一個概念。什么是“說謊”?簡單說,就是不說真話。但不說真話是不是就一定是壞事呢?顯然不是。對壞人說謊是好事,否則,壞人問孩子什么,孩子就老老實實答什么,就成了壞事。所以,必要的時候,還要讓孩子學(xué)會說謊,相信家長們也是這么做的。但對好人說謊就不行了,就是壞事。
二、分析一下原因。孩子說謊、不說真話的原因一般有兩個:一是源于一個“怕”字。怕什么?怕挨罵,怕挨打,怕別人不理他,怕自己受傷害。也就是說,孩子說謊是出于一種自我保護。老師家長要給予理解。另外,孩子之所以說謊不說真話,也是來源于他做錯事了,并認識到自己做錯了,應(yīng)該說,說謊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是非觀念,從這點上來說,孩子說謊更應(yīng)該給予理解和寬容。不說真話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一個“想”字。想什么?想得到好處,得到好東西,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愛戴。這種想法應(yīng)該給予理解,尤其是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愛戴,因為這是人之常情。老師家長不能忽視孩子的這個想法。當然,為了得到這些而說謊是不對的。
三、采取一些措施。辦法有三個:一是和顏悅色。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孩子做錯事了,說謊了,千萬不要打罵孩子,也不要不理孩子。打罵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或變得膽怯,活變得殘忍;不理孩子則會讓他變得孤僻、自卑。總之,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利。更重要的是,孩子就會學(xué)會說謊——因為他不想挨打挨罵不被理睬。二是關(guān)懷備至。不要忽略孩子的需求,無論是物質(zhì)的還是精神的。但關(guān)注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不等于就無條件的滿足他的各種需求,合理的應(yīng)該的可以滿足,但也是不是沒有節(jié)制,最好讓孩子通過一定的努力來獲得。否則,容易嬌慣孩子。對于不合理的要求要學(xué)會拒絕,但一定要說明道理。至于精神需求,我想老師家長肯定是愿意無償奉獻的,這也是應(yīng)該的。但注意一點,應(yīng)該主動給予,因為孩子多數(shù)情況下,對這種需求不善于表達。三是嚴慈相濟。孩子說謊有了錯,老師家長不打罵不等于不批評。批評有兩個過程:1、講明道理。給孩子說明說謊的害處,做錯事的壞處,用通俗易懂的話,用簡單的故事,用生動的案例,必要時可以夸張、做實驗等。2、科學(xué)懲處。懲處的最好辦法是取消孩子的某項權(quán)利,比如玩耍的權(quán)利,得到某種東西的權(quán)利,但不是吃飯、睡覺等基本生活的權(quán)利。而且,這中取消是有時間限制的,是適可而止的。這樣懲處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知道:因為說謊而失去的好處遠遠大于靠說謊得來的好處。也就是讓孩子體驗到:得不償失。這樣一來,孩子還會說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