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不要讓孩子形成害羞的性格
很多孩子在家里和幼兒園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在家里會表現(xiàn)的活躍,但到了幼兒園就顯得十分害羞,不愛說話。
胡小朋友是個安靜、聽話的小女孩。在家的時候,孩子聲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來了生人,孩子就好像變了個人,變得一句話也不說,害羞的深深地低著頭。孩子的奶奶告訴我們:“別看孩子這么小,可是已經(jīng)認識不少的字,”于是我們在幼兒園的時候,也讓孩子來認字,沒想到她一口氣念了好多,我們希望孩子能在大家的面前讀一讀,她就馬上不念下去,把頭低了下去。我們觀察到孩子在沒有老師在的情況下,與其他小朋友相處的很好,因此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時時刻刻都害羞,他們的害羞大都只表現(xiàn)在陌生環(huán)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與眾不同”,還要知道在某些情況下,如何爭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權(quán)利;還需要了解公眾表現(xiàn)的具體方法和技巧,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談,需要詳細到能夠指導(dǎo)她每一個尷尬的困境。而作為孩子身邊的人——家長、老師要多鼓勵這樣的孩子,為她制造每一個站出來的機會,幫她找到朋友,讓身邊的小伙伴潛移默化的影響她。家長還是應(yīng)該在平時多帶孩子出去,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在幼兒園的幾個月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害羞的她雖然不會像性格外向的孩子那樣活潑,但是她可以在眾人面前來展示自己了,在一些事情上她變得有自信了,會舉手回答問題,會自己去廁所,會跟老師說說話了……
3-6歲,通常被人稱為“潮濕的水泥”期,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階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這段時間形成的,因此家長和老師應(yīng)該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