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兒童性格培養
一、1歲~1歲6個月:孩子的積極探索求知期
1.對自我與周圍環境的進一步認識
自我意識是意識的一個方面,即認識自己,把自己作為主體從客體中區別出來,這是人個性特征的重要標志之一。孩子1歲以后,由于語言能力進一步發展,開始知道自己的名字,學會了像成人叫他那樣叫自己。與此同時他還開始認識自己的身體及身體的一些部位,如“腳”、“眼睛”等,能意識到自己身體的感覺,如“寶寶餓”、“寶寶痛”等。當孩子可以憑借自己的雙腳在家里到處走動參觀之后,他的探索活動就更加積極活躍了。家里的每一個角落、每一件東西,他都要去看一看、摸一摸、動一動。
在這個階段,孩子通過對周圍環境的積極探索,廣泛、多方面地接觸和認識了事物,同時也訓練了自己運用物體的技能為向下一個階段發展做好了準備。如果家長對孩子的這種探索行為加以阻止和訓斥,便會令孩子感到自己的探索是在做錯事,孩子往往也會對自己產生懷疑。這樣不但會壓制孩子的好奇心,還會在他心里留下自我懷疑的陰影,妨礙他自信心的樹立,失去探索的熱情。
當然,學步期的孩子還不能區別周圍環境中哪些東西是安全的,哪些東西是不安全的。因此在這個時期內,家長必須實行一些特別的安全措施,如將藥品、有毒物品放置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家長要經常檢查房間,看一看地上是不是有釘子、紐扣、刀片等尖銳物品。這個時期孩子的玩具體積必須大一點,以免孩子把它們放進自己嘴里。家用電器也在危險物品之列,不能讓孩子接觸,電器插座應安放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以免孩子亂動,有觸電的危險。
2.孩子與大人:從怕生到交往
很多1歲以后的孩子還很認生,初見生人時總是疑心重重,自我防范意識很強。很多成年人不了解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一見有個小家伙在那里看自己,就一把抱住,結果嚇得孩子直往父母的懷里鉆,甚至大哭起來。這樣一來,孩子就大方不起來了。家長應在客人一來時就提醒客人:“孩子認生,先別理他,我們聊一會兒,他就會主動來找你玩的。”
這一階段的孩子正處于既有與人交往的愿望,又怕生人的心理狀態期。因此在孩子會行走后,應該經常讓他與生人接觸熟悉,如經常帶他出去逛一逛,每天領他到別的小朋友玩的地方玩,盡管他可能一時同別的孩子還玩不到一起,但孩子還是有興趣的,慢慢地他就會同別的孩子一起玩了。
3.孩子之間的交往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初到一起時,會主動地相互注視、逗笑,你摸摸我、我碰碰你。這是孩子間的一種交往形式,也是孩子社會性的需要。然而,他們在一起玩耍時還不會互相配合,往往是各玩各的,時而還免不了發生一些“小爭端”,小伙伴常常不打招呼就搶走對方的東西。家長可能對此很不滿意,認為是孩子自私,有時還會給孩子一點懲罰。其實這屬于正常現象,這是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不夠完善造成的。
1歲多的孩子,自我意識處于萌芽階段,僅僅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獨立的力量,僅僅懂得“我”的含義,有時甚至還不會說“我”這個字,并且還不能意識到在我之外還有“你”、“他”的存在和力量。因此這段時期的孩子,想法是:我的是我的,你的還是我的。孩子的這種認識不能稱為自私。隨著孩子知識和經驗的增長,自我意識的不斷完善,交往愿望的日益增強和語言的發展,在正確的教育下,他的這一問題是不難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