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的形成與誰關系大
孩子的年齡是越來越大了,不管是性格還是思想等方面都已經慢慢的形成了。他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媽媽們的性格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影響呢,來一起看一下吧。
一.理智型媽媽
在養育寶貝過程中,“理智型”媽咪可能會有以下表現
1. 經常對孩子說教,講道理,卻從不在孩子面前表露情感
孩子難以從母親身上看到情感反饋。處于自我中心階段的嬰幼兒通常會把媽咪的表現和自己聯系起來,疑惑、進而認定:“媽咪不喜歡我。”對于孩子而言,他的看法就是現實。而這樣的“現實”對孩子是一種很大的傷害。孩子會認同他認定的“媽咪的看法”,也會不喜歡自己,從而埋下自卑的引線。
2. 不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
精明強干的理智型媽咪,對于孩子可能遇到的問題通常能夠事先洞察。為了提高效率,也為了避免以后的麻煩,理智型的媽咪通常會提前考慮并指導孩子,給孩子現成答案,卻很少給于孩子自己思考、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機會。
3. 對孩子的情緒表達不夠重視
當孩子遇到挫折,希望向母親傾述時,理智型的媽咪很快會把注意力放到問題的過程、真相、解決方法等實質性的方面,試圖建議孩子如何更好地處理問題。
其實很多時候,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指導。他們只是需要傾述,需要有人傾聽。在傾訴中,孩子可以理清思路,并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法。媽咪提供的建議不一定適合于孩子。
更糟糕的是,媽咪的說教會阻礙孩子清楚表達情緒。對于孩子的情緒表達需求,理智型的媽咪往往不甚關注,不能做出適當的反應,甚至批評孩子的情感表露是一種“軟弱”的表現,貶低孩子情緒反應的價值,逐漸壓抑了孩子的情緒表達。久而久之,孩子會感到無法得到母親的理解,無法和母親溝通,逐漸不再嘗試向母親吐露心聲,親子之間的距離也就逐漸拉開了。
4. 過多的規則束縛了孩子的自由發展
理智型媽咪對于規則的重視,也可能會從工作延伸到家庭中。孩子常常需要遵守很多明規則或暗規則。如果孩子違背了規則,就會受到媽咪的批評。過多的規則會壓抑孩子的自由,束縛孩子的行動,不利于孩子自由的成長和發展。事事需要考慮規則,會使孩子變得遇事猶豫,畏首畏尾;事事循規蹈矩的孩子,看似中規中矩,卻也缺乏創新精神,不敢突破常規。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通常個性謹慎,少有冒險精神。
專家建議:
遇事冷靜理智,是一種可貴的品質。但是作為母親,僅僅冷靜理智是不夠的。精明強干的理智型媽咪,不妨考慮以下的建議:
1.注意在各種角色間轉換,不要被一種角色所束縛
管理者角色和母親角色需要不同的表現。下班回家之后,理智型的媽咪需要提醒自己:“現在我不是主管,而是一位母親。”
2.學會表達自己,傾聽孩子
真誠表達自己的情緒,用言語和行為表達對孩子的愛,同時讓孩子有機會宣泄不良情緒。家,是一個可以自由表達的地方。作為媽咪,應當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提到某些不愉快的經歷時,認真傾聽,適時表示理解和接納,不要急于做出正確或錯誤判斷,不要給孩子講大道理。記住,在這個時刻,孩子才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