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兒童性格培養(yǎng)
實際上,孩子提問是其不自覺地運用語言、鍛煉語言的一種方法,是孩子自發(fā)學習、自發(fā)思考的一種行為。家長應該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做到正確對待、正確回答他的問題。這樣既可教會孩子各種他感興趣的知識,同時又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
3.孩子需要小伙伴
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對周圍的小伙伴感興趣,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一見到別的小朋友,孩子就會表現(xiàn)得很高興,他會與人家手拉手、摸摸人家的臉,或彼此相視而笑。在家長的引導下,兩個孩子還能在一起玩上片刻。雖然他們在一起玩時往往是各玩各的,看似互不相干,但有小伙伴在場時,孩子玩耍的興趣和效果卻不一樣。有小伙伴在場時,孩子能用一個玩具做出更多的游戲動作,玩的時間也更長。
在與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過程中,孩子開始意識到同伴的存在,學習如何配合別的孩子進行初步協(xié)調(diào),同時也觀察、模仿別的小伙伴的玩法。但他還不懂得和朋友一起玩,看見別的孩子玩得很開心,他就會模仿著做,活動他的身體,或跟著一起笑。孩子對玩具只分喜歡或不喜歡,而不去考慮是不是屬于自己,所以搶奪玩具的情形經(jīng)常可見,這是因為這階段的孩子還沒有形成“所有權”的概念,在他的心目中,從別人手中取得的玩具與從自己玩具架上去拿玩具沒有什么差別。
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打架,將他們拉開即可,不必去責備他們。為防止孩子之間發(fā)生不愉快,最好分給每個孩子一件玩具,教他們用自己手中的玩具跟別人換。如果你的孩子表現(xiàn)得太好強,總是搶小伙伴的玩具,你可讓他與大一些的孩子一起玩,這樣他就會收斂一些,學習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為,這是孩子學習成功交往的開端。還有些孩子不愿把自己手中的玩具給別人玩,對于這一年齡段的孩子,這種表現(xiàn)也是正常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要教會孩子在與小伙伴玩的過程中,逐漸懂得與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并體會到這樣做之后獲得贊賞的愉快心情。
孩子與小朋友玩耍或共同參加其他各種活動時,家長都要順其自然發(fā)展。當孩子沒有參與的愿望時,不要勉強,而當他想?yún)⑴c時,也不要因為不合大人的心愿和安排,而加以阻止。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家長更要給予鼓勵和幫助,促使他參與成功、體驗愉快,提高他參與的積極性,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
4.獨立行動的傾向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比以往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索和認識周圍世界,這種獨立傾向可以從“我自己”這個詞上表現(xiàn)出來。孩子對于可以自己完成的動作,總是喜歡獨立完成,而不要成人的幫忙。如當媽媽幫孩子穿衣服時,他會說:“我自己穿”;當爸爸要喂他吃飯時,他又會說:“我自己吃”;如果帶他上街,他會掙脫大人的手,要求自己走……
孩子的這種獨立行動的傾向,是孩子發(fā)展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的基礎。因此,大人應該積極地加以鼓勵和引導,盡量給孩子多提供一些機會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動腦筋、自己動手做事的樂趣和喜悅。不要因為孩子做不好、或怕孩子動作慢而代替他完成,這樣會阻礙孩子獨立性的發(fā)展。另外,這一階段的孩子雖然獨立愿望越來越強,但獨立做事的能力卻很差,因此家長既要允許孩子在某些方面依賴于大人,以穩(wěn)定他的情緒,又要鼓勵他,并對孩子的行動提出適當?shù)囊螅缱约捍┮隆⒊燥埖龋瑥亩囵B(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