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兒童性格培養
。5)害怕獨處
家長要逐步幫助孩子克服害怕獨處這類恐懼,如先陪孩子一起去洗手間,再慢慢讓他自己去,并告訴他“媽媽在這兒看著你”。家長要真的站在稍遠的地方注視孩子,不要等孩子一進洗手間,大人就離開。最后鼓勵孩子自己去,如果孩子做到要表揚孩子,以激起孩子克服恐懼的自信心。
7.孩子的嫉妒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看到類似這樣的畫面:兩個孩子剛開始還高興地在一起搭積木,一個搭得又快又好,一個搭得又慢又差,搭得差的孩子幾經努力,還趕不上搭得好的孩子,他便會把對方的成果推倒,讓大家都玩不起來。這是孩子嫉妒心理的表現之一,孩子產生嫉妒心理后,往往容易把怨氣指向別人,過分的嫉妒會令孩子的性格變得抑郁多疑、神經過敏、執拗任性等。家長要注意及時疏導孩子的嫉妒心理。
家長除了指導孩子正確地認識和評價別人以外,更重要的是應盡量避免易使孩子產生嫉妒心理的環境刺激,設法引導孩子將嫉妒的消極情緒向積極方面轉化。家長要激發孩子的競爭意識和自強信念,幫助孩子分析別的小朋友是如何獲得“成功”的,使孩子改變只從結果進行比較的思維。幫助孩子發現自身的弱點,找到“超過”別的小朋友的優勢和方法。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對孩子進行精神鼓勵,保持孩子愉悅舒暢的心態,促進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在孩子妒火中燒時,家長不能火上澆油,如指責孩子“無能”“沒出息”等,而要對孩子進行積極的情感暗示,適時轉移他的注意力,用另一種情感沖淡或代替嫉妒心,如講故事、帶孩子出去走一走等。
8.判斷力與自控力
在教育孩子時,家長的態度要統一,對孩子的要求要前后一致,該堅持的就要堅持,不管孩子如何哭鬧,都不要遷就其不合理的要求。同時,家長應幫助孩子了解: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行為對自己有利,卻會傷害別人。通過生活中一些可感知的事例,引導孩子進行簡單的判斷和分析,促進孩子對美丑善惡的辨別。只要堅持,孩子心中的道德水平會逐漸地形成,他就不會再由著自己的性子去做事了,行動之前會有所考慮、有所克制。
想要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家長必須先善于控制自己,為孩子做出表率。如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要放任自己隨便發脾氣,不要只顧玩,不顧家。否則由于大人的言行不一,就很難培養出孩子的自控力。孩子的自控力是在家長的言傳身教中,在孩子參與的相關活動中逐漸形成的。因此家長還要注意創造機會,讓孩子的自控力得到鍛煉和發展。
9.孩子應適當受些挫折
許多家長認為挫折會使孩子變得緊張和缺乏自信,其實生活本身包含了許多挫折,只有在經歷挫折的過程中采取正確的態度,才能戰勝挫折。孩子普遍在心理上具有脆弱、依賴的特點,如果家長再給予孩子過多地溺愛,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可能會出現消極被動行為(如哭叫、逃避、輕易求助等)或攻擊性行為(如打人、摔物品等),甚至出現自殘自傷現象。
家長要幫助孩子正視挫折,教孩子對應挫折的具體方法,鍛煉孩子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培養孩子開朗樂觀的性格,多給孩子講一些戰勝挫折的小故事,增強孩子的挫折意識。依照孩子的年齡特點,有意識地設置一些挫折情境,訓練孩子應付挫折的能力。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交往或游戲中遇到困難和障礙,家長應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如果孩子因能力不足而未達到預期目標,家長要給孩子做一些鼓勵性的解釋,如:“你已經努力了,比上次有進步,多練習幾次你一定能成功!焙⒆邮芰撕艽蟮奈,可以讓他盡情地用語言發泄,以減輕挫折感,避免心理受損。同時,家長可以注意在平時培養孩子多種有益的愛好,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把他的注意力轉移到這些愛好上來,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