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環節引發的思考
孩子進入大班,他們變得更加活躍,也更有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在平時的過渡環節,更能凸顯一個孩子的本性,進班已經一個多星期了,我除了在慢慢適應這個班,平時更多的是在觀察這群孩子。
我發現,每次當孩子們吃完餐點,他們就會無所事事。當然,有的孩子吃得慢,有的孩子吃得快,吃得快的小朋友總喜歡吃完了以后在教室里面亂跑,而吃得慢的小朋友總喜歡邊吃邊講話。所以,這個時候班里總是亂成一團,這也讓我一個頭兩個大。喊住了亂跑的孩子,講話的孩子卻在自顧自的講個不停,管住了講話的孩子,亂跑的孩子卻又跑開了……
細細地又閱讀了一遍《綱要》中的“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中這樣說到,“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的時間;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和過渡環節,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象”。
但是,過渡環節要抓好還真的很難,既要不能“高控制”,又要靈活而有秩序。一天中午,班主任沈老師問我這幾天帶班下來感覺怎樣。于是,我把我的困惑告訴了她,“其實,其他的都挺好的,就是過渡環節有點亂”。沈老師告訴我,以前我們這個班老師是允許幼兒在吃完餐點后有自主活動的時間的,有的班的孩子是進入區域,而我們班考慮到區域在午睡室里老師照看不方便,所以平時都讓他們玩一些插塑玩具,先吃完的一組就可以先玩,我們培養孩子團體合作一起拼搭。聽了沈老師的一番話,我心里有個底,至少要讓孩子覺得有事做,沒事做自然就要顯得亂了。
于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上午活動中我實施了這個方法,實施下來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的地方(當然也可能包括我對其中的指導有誤):
1、雖然是一組一組比賽,但還是沒有激勵到那些動作慢的幼兒,因為是倒在桌子中間,有的孩子沒吃完也喜歡去玩一玩,碰一碰。
2、插塑片一倒下去,孩子們都一搶而空,都拿到自己面前,還自顧自的搭,有的孩子還把自己特別喜歡的圖形全拿到自己面前,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如何合作?
3、在收插塑片的時候,因為是統放在一個大籃子里的,每組每組地收很亂,經常把插塑片弄得滿地都是,很浪費時間。
鑒于以上的問題,我做了以下幾個思考:
1、是否可以把一筐插塑片放在前面,誰先吃完,誰就可以上來拿一個小籃子去裝插塑片,然后拿到自己位置上玩,每人先玩自己手里的,等到自己這組都吃完了,大家再倒到一起搭,這樣就避免了收發亂的問題。
2、考慮讓幼兒進入區域,因為區域是培養幼兒各方面發展比較全面而綜合的游戲,幼兒都很喜歡,所以我在想是否可以讓班里的阿姨維持幼兒吃餐點的紀律,而我可以來到午睡室維持幼兒參與區域活動游戲的秩序。如果這樣能激發幼兒,那么想參與區域活動的幼兒一定能快速地吃完,而且我可以把那些受歡迎的區域規定參與人數,這樣更能迫使那些動作慢但又想參與游戲的孩子動作快起來。當然,這也需要經歷一段比較長的時間讓幼兒學會遵守各區域游戲的規則。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對以上的兩個思考融入到實際的帶班過程中,我會慢慢實施,不斷創新,不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