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標記的妙用
“幼兒園里有很多很多的玩具,我可喜歡上幼兒園了呢!”時常可以聽到可愛的欣怡在我耳邊悄悄地這么說。可是,那么多的玩具整理起來卻有點累人呢。
“老師,他打我。”“老師,他也打我!”遠遠地就傳來皓琦和涵涵委屈的聲音,是怎么回事呢?原來事情是這樣的:每天早上,小朋友們來到幼兒園后的第一個活動就是他們喜愛的晨間桌面游戲,活動結束后,我們會讓小朋友們去收拾整理這些玩具,今天呢皓琦正興沖沖地跑到小柜子前,準備把整理好的積木放到小柜子里呢,恰巧碰到正拿著整理好的剪紙器具的涵涵快步向前,硬是擠進來,也想放進同一個小柜子里,于是一場緊張的“爭奪戰”開始了,只見他們兩個你推我,我擠你,誰也不讓誰。涵涵不小心碰到了皓琦的身體,皓琦不服氣了,也撞了一下涵涵,于是一句句告狀的聲音就傳來了……這種現象也不止一次出現在日常活動中。
看著孩子們爭吵的情景,我思考著:這絕不是孩子的事情,一定是我在管理上還有缺陷。后來在師傅陳老師的提點下,我認識了標記,它就像孩子們的名字一樣,對號入座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我們首先篩選整理班級里的玩具,并把這些玩具的形狀畫下來,涂上漂亮的顏色,做成一個個小標記貼到班級里的小柜子上,然后帶領幼兒認識這些標記,并告訴孩子們玩具寶寶只有找到了自己的標記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里去。
剛開始,孩子們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尋找和擺放。慢慢地,在和標記認識、熟悉和成為好朋友的過程中,他們學會了把盛滿玩具的小籃框端到小柜子前,然后俯下身仔細地找這個玩具對應的標記,終于能對號入座了。孩子們逐漸做到了正確整理、有序擺放了。根據孩子活動的需要,我們的自制玩具也在增加,于是相應的標記也漸漸多出來。但自從有了標記,進行了對號入座,再多的材料,整理起來都不麻煩了呢。
漸漸地,我發現標記還真是個神奇的東西,還可以運用在其他好多地方,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管理。比如孩子喝水時,剛開始他們不懂得要一個跟著一個排好隊,經常要老師反復提醒,有的還耍小聰明,硬是插隊,這樣小朋友們喝水時就非常吵鬧,還互相碰撞,把水灑了一地。于是我倆一起想辦法,在地上貼了一雙小腳印,讓幼兒踩住小腳印接水,后面又貼了一條線,讓其他幼兒踩在線上排成直排等待,這樣一來孩子們喝水就有序多了,也不用老師大呼小叫了。
發現了標記有這么多的妙用后,我也開始研究起來。通過查閱資料,我發現標志分為很多類型,可以運用于日常教學管理之中呢。一種是過程性標志,我們將之應用于盥洗室中,在盥洗室水池旁貼上洗手步驟,讓幼兒明確洗手的方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第二種是描述性標記,我們將之應用于幼兒建構活動中,通過和幼兒一起討論來確定建構游戲中的基本規則,在明確并達成共識之后,用標記進行記錄并將之布置在建構游戲區域,這些標記讓孩子們的建構游戲更加順暢;還有一種是提示性標記,在我們的“建筑工地”游戲區域里就進行了嘗試,效果非常好。在該游戲區域的四周貼上6對小腳印,就暗示著在這個區域里只能有6個小朋友進行游戲活動。
標記的使用是教師管理觀念的一種流露,教育功力的一種展現,更是教師教育智慧的顯現。巧妙地運用標記——讓幼兒自然地對號入座,更有利于教師有效地管理幼兒和開展幼兒園的各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