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引導幼兒換位思考
建構游戲時間已過半,突然將自己搭好的一座房子推倒,“哈哈,倒了!”然后又迅速的將積木搭回原來的樣子,并用手掌一推“哈哈,又倒了”他又笑的呵呵的,旁邊的女孩子埋怨他:“啊呀,你走開!你在搞破壞,不要影響我們!”但是,仍舊重復著自己的破壞式玩法,推倒,搭建,再推倒重建,每次推倒后便手舞足蹈地大笑…… 對于這種行為,我通常會及時制止并且批評他不夠認真,不愛惜玩具,甚至會停止他的游戲,讓他反思自己的錯誤,但《指南》中指出教師要容忍幼兒因探究而弄臟弄亂,甚至破壞物品的行為,引導他們活動后做好收拾整理。仔細品味推倒之后“笑”和“手舞足蹈”的情緒表現,我發現他在推倒搭建的動作中一次次控制著游戲的節奏與游戲進程,使他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和自我認同感,也許是這種美妙的感覺讓他覺得非常有趣,也激勵著他樂此不疲的重復推倒搭建的動作,對于他而言這樣的活動可能是有意義的。但是對于這種游戲的方式影響到了其他小朋友,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教育方法解決。 通過仔細“品味”,我認為遇到這類問題,教師應該結合具體情景,引導幼兒換位思考,學習理解別人,讓其認識到自己的游戲行為不能影響到別人的活動,引導幼兒在與同伴共同的游戲時學習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如何接受他人的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