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老師太有才了
一天下午,王老師領小朋友們做手工,我臨時配課。
大家正在認真的剪著,突然,祺祺舉著他剪下的馬和側面騎馬姿勢的人說:“老師,這是反的怎么粘啊?”王老師拿過來仔細看,自言自語道:“是啊,怎么是反的呢?”這時,又有幾個孩子說:“老師,我這個也是反的。”我走過去看了看孩子們剪下的卡片,覺得側面的人如果粘在馬上,應該是臉朝前做騎馬狀,可這兩個卡片如果粘上,只能是“倒騎馬”,我以為是材料弄錯了,就順口半開玩笑地說了一句:“這是雜技團的演員在表演‘倒騎馬’”。我這么一說,孩子們不再有疑問,拿著卡片回去了,祺祺還邊走邊說:“老師太有才了!”我聽了后心想:“這孩子還挺會夸人的。”
大家開始認真的粘起來。剛開始我還慶幸自己應變能力強,幫編者打了圓場,也幫王老師解了圍。可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太對勁,教材上提供的材料怎么能犯這么明顯的錯誤呢!于是,我仔細看了手工材料上的制作方法。哦!原來這是利用“視覺暫留”現象制作的一個小玩具,類似我們以前玩過“小鳥進籠”。要求把馬和人相背粘在一起,經過快速旋轉后,產生人騎馬的視覺現象。
我弄明白后,馬上給孩子們做了解釋,并演示了玩法,講解了其原理,孩子們重新粘貼,開心地玩起來。
“老師太有才了!”在我耳邊回響,這時我卻感覺到它有一絲諷刺的意味。這次活動雖然不是我組織的,但當孩子們問到我后,我沒有去看教材,就妄下定論,還為自己的“機靈”小有竊喜,差點誤導了孩子們。
這件事讓我頗有感觸:教師在組織活動前一定要熟悉教材,做足功課后再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