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區角活動中幼兒間互動學習的四大類型區角活動
2、利用和發揮外向型幼兒的“旗幟作用”。
教師要充分利用外向型幼兒主動、善于交往、反應快的個性特征,關注活動成效在他們身上的表現,及時通過他們調整教育策略,使他們成為區角活動中幼兒互動學習的能動方。如任命他們當體育區的“教練”,帶領參加這一區角的幼兒進行活動,使氣氛更為活躍;由他們負責美工角的收拾整理工作,檢查督促其他幼兒遵守活動規則;提醒他們主動邀請信心不足的幼兒參加活動;通過他們將科學角內新投放的材料的“秘密”在,告訴或演示給別的幼兒當(有些幼兒探索不出來的時候看)等等。
三、能力差異的互動學習。
不管是"聰明"或"遲鈍"的幼兒總會在語言能力、藝術表現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運動能力、交往能力等的某一方面表現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如某個在許多人眼里機靈乖巧的孩子或許在操作角里偏偏就顯得笨手笨腳,而一個平時不惹人注意的孩子一到結構區里卻會有突出的表現,是其他孩子敬佩的榜樣。因此每個孩子在不同能力方面的差異更是形成了孩子互動學習的挖掘不盡的資源。
指導策略:
1、設立榜樣,提供給幼兒多層次、多角度展示自己優勢的條件;
集中活動與區角活動相互融合,利用集中教育活動的講解、演示介紹并提供榜樣,引發幼兒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如美工角的樣品,圖畫;又如組織"說第一"活動,讓每位孩子說說自己哪方面是最棒的,為幼兒在區角的自覺活動提供參照。教師可有意識地在每個區角開設一小處成果展示臺、小舞臺或記錄表,隨時讓孩子擺放自己的得意之作、展示自己的"絕技",一方面能讓作為主體的幼兒體驗成功感受,另一方面又成為其他幼兒學習的榜樣。
2、學習為師,培養幼兒與同伴相互指教的能力。
培養幼兒樂于展示自己才能、耐心指導同伴的品質,多問孩子"你學到了什么新本領?向誰學的?"或以游戲的形式(在幼兒自愿的前提下),每天安排幼兒輪流當區角里的"小老師",幫助"小老師"們提前準備好值日時要教小朋友們的知識或技能,又如開展區角內的“手拉手”活動,鼓勵幼兒互相指教,體驗同伴間互動學習的樂趣,同時孩子們的責任意識、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四、興趣趨向的互動學習:
以上都是指利用幼兒間差異形成的互動空間,而利用孩子共同特征也能形成幼兒互動學習的空間。孩子間只要有共同的興趣與愛好,幼兒之間便會產生“共同的語言→提出質疑→互相爭辨→尋找最佳答案”這一互動過程,從而形成激發他們探索學習的動力。孩子由于傳播媒介、生活環境、父母教育等因素,尤其是同伴關注指向影響下,興趣趨向會不斷發生轉向,即所謂的“三分鐘熱度”,幼兒這一心理發展不成熟的表現,只要教師善于抓住時機,積極引導,便能讓孩子在不同興趣驅動的學習過程中,關注與接觸到更多的同伴、游戲、工具、玩具中,學到更多方面的東西。
指導策略:
1、努力激發幼兒多維的學習興趣。性別特征、興趣趨向等方面表現明顯、典型的幼兒,常常會在固有的、常去的區角內活動,而 "忽略"了其他區角的存在,這不利于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教師應注意從“新、奇、趣”入手,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欲,如經常更新區角內的材料、啟發幼兒對同一種材料不斷變化出新玩法、活動前有意識地介紹某一幼兒較"冷落"的區角等,以期引起幼兒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