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插話”中的智慧
當上課講到最精彩處,時不時冒出來小朋友們的“插話”。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是會制止幼兒的這一行為。但是,有的時候,插話中閃現的智慧能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幼兒的實際水平、能力,從而讓活動更讓幼兒感興趣、更符合幼兒的已有經驗,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升。 一次在講《噓!》這一繪本圖書時,當我說道:“風鈴發出叮叮叮的聲音”時,有小朋友開始“插話”了,“老師,什么是風鈴啊?”“風鈴放在哪里的啊......”“風鈴是風吹過就發出響聲的......”遇到這樣的情況,本想請他們先把故事說完再討論關于風鈴的知識,不過許多幼兒的注意力似乎都被這幾位小朋友的插話吸引過去了,見到這種情況我猛然意識到:這也許不單單是這幾個“插話”幼兒的疑惑,也是同伴其他幼兒的疑惑。風鈴在生活中并不常見,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也較少,他們基本都不了解什么是風鈴,風鈴是用來做什么的?風鈴會發出什么聲音?于是我表揚了那個知道的幼兒,對他說:“你知道的東西真多啊!謝謝你告訴小朋友風鈴是怎么樣的。”在該幼兒講述的時候,那幾個插話的幼兒聽的格外的認真。通過短短的時間,幼兒的疑惑都解開了,也更認真聽故事了。 總結:活動過程中,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具有自主學習和創新精神的幼兒才會插話,敢于插話。雖然插話也許會在一定程度上擾亂我們的教學秩序,但只要不是“題外話”,至少證明了他們在思考。要保護好這種思考的積極性,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民主、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