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講故事的風波
在飯前的過渡環節中,我邀請了儲子涵小朋友為大家講故事。她高興的走到前面,大聲的說道:“有一只小鴨子,它要去采蘑菇……。”剛講了一句,話音未落,其他小朋友就叫了起來:“不對,不對,怎么是小鴨子去采蘑菇,它不會采蘑菇,應該是小白兔去采蘑菇。”儲子涵聽了,一時不知該怎么辦才好,只好用求助的眼光望著我。看到了儲子涵臉上的不好意思,我覺得這正是打破幼兒以往聽故事的定式思維,啟發孩子們創造力的好機會,便啟發幼兒:“好好想一想,為什么小鴨子就不能去采蘑菇呢?小鴨子會游泳,會捉魚,它也可以去采蘑菇。我們來試一試,根據這些條件,請小朋友們共同來編一個新的故事。”孩子們充分發揮了各自的想象力,有的說:“小鴨子最喜歡吃魚,但它每天都吃,吃膩了,想換換口味,就決定去采蘑菇了。”有的說:“小鴨子和小白兔是一對好朋友,小鴨子知道小白兔最愛吃蘑菇了,所以要去采蘑菇送給小白兔。”還有的說:“小兔子種的蘑菇豐收了,它邀請了好朋友去做客,其中就有小鴨子。”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編故事的積極性很高。儲子涵也自然地參與進來,臉上的愁云消失了。
聽了小朋友的精彩發言,我非常高興,對他們能夠積極開動腦筋并大膽表達,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接著,我將大家的發言內容串了起來,編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小朋友們聽得津津有味,初步體會到了大家合作創編故事的樂趣。
幼兒的想法是豐富多彩的。對于孩子的天真,不能用成人的目光來看待、判斷,而是要尊重幼兒的想法,通過創設一定的條件,鼓勵幼兒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在孩子的表達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加以適當的引導,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激發他們參與表達的興趣,讓幼兒越來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