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利用兒歌游戲促進良好行為的養成
3—4歲的幼兒,從父母溫暖的懷抱走進陌生的環境,都帶著一雙好奇的小眼睛,觀察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為了使幼兒盡快適應園中生活,使他們知道“幼兒園就是家”。我在本學期擬定“利用兒歌游戲促進行為教育”研究課題,針對小班幼兒年齡特征,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待培養,要充分利用兒歌游戲促進行為教育,激發幼兒爭做“文明小天使”。
培養幼兒對游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游戲《開火車》訓練幼兒一個一個跟著走,不掉隊、不亂跑。玩法:教師當火車車頭,教師:“我是x老師,我要開火車,誰來開火車?”幼兒:“我是,我要開火車。”師幼共同商量一起開到哪里,(如我開火車去活動室、洗漱室等)。幼兒新入園對環境很陌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不但了解環境,還覺得老師很親切,小朋友很友好。從而產生了愛老師、愛小朋友、愛幼兒園的情感教育。
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游戲《龜兔賽跑》,幼兒根據故事情節進行游戲,玩法:“一人、組扮演“兔子”,另一人、組扮演“烏龜”,游戲路線可設“獨木橋、池塘、山洞”等,幼兒通過跑、跳、爬、走等動作到達終點取得勝利。”教師和幼兒一起游戲,給予幼兒鼓勵和提示,(如:伸開雙臂過獨木橋,手膝著地或手腳著地鉆山洞等),這樣使幼兒不僅掌握學會正確動作要領,而且體會到有困難時,老師就在身邊隨時幫助自己,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游戲《編花籃》,玩法:“幼兒手拉手拉成圓圈,圈內站一名幼兒,一邊說“編、編、編花籃,花籃里面有小孩兒,小孩兒的名字叫,,蹲下起來,蹲下再起來(可換不同動作如跑、跳、踢等),你真棒!”圈上幼兒和圈內幼兒一起做。此游戲可根據幼兒年齡、能力,增加難度。(如圍成雙圓圈,幼兒可互換位置前后、左右調換。或手拉手并一只腳勾放在手臂上,單腳跳動移動圓圈等。)玩游戲幼兒養成了主動參與、團結協作、彼此謙讓等良好行為。
開展豐富多彩的兒歌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游戲《過家家》,幼兒親身感受家的溫暖,自己扮演家庭成員,知道家庭成員都有自己的事和愛好,知道自己必須按時入園,幼兒園就是我的家,老師愛我,我愛她。游戲《拔蘿卜》,通過游戲幼兒知道農民伯伯辛勤勞動會有豐碩的果實,在“拔蘿卜、運蘿卜”時,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萌發愛集體為集體出力、爭榮譽思想動力。
開展兒歌游戲,成為又一架家園聯系的橋梁。在創設“文明小天使”活動中,得到家長大力支持,為我們提供孩子照片,以及我們一起設計墻飾作品(如鉤織花朵等。)游戲的挖掘,教師請教幼兒家長,家長們很愿意幫忙查找,親手準備玩具材料或縫制玩具。(如縫沙包、制尾巴等)。在親子活動中,家長和孩子一起歡樂的玩,在玩中看到孩子成長了,不再膽小怯懦,不再自我為王,家長由衷地感到欣慰,更加支持幼兒園保教活動。利用兒歌游戲促進行為教育,體現“為孩子服務、為家長服務”辦園宗旨,家園攜手一步一步走進“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