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愛生氣的孩子
觀察過程: 1月12日:每天來幼兒園總是拉著媽媽的手不愿放開,到班上后總是把班上整理好的圖書角、美工區內的物品翻得亂七八糟,小朋友邀請他一起玩耍的時候,他總是酷酷的撅著嘴不和小朋友一起玩。 1月13日:在準備離園時,我請幼兒合作進行搭積木的活動,每組一大筐積木,小朋友們合作進行拼搭,剛發下去沒多久,就聽見晨晨那組的小朋友叫起來:“老師,晨晨不讓我們玩”!我走到跟前時發現玩具撒了一地,而晨晨也氣呼呼的叉著腰..... 1月14日:戶外活動前,小朋友照例自告奮勇地表示要幫助拿活動器械,我請了暢暢小朋友拿器械筐,晨晨眼見著自己沒有被請到,心里非常生氣,于是趁老師和小朋友不注意的時候一下子把筐子搶到自己手里,并對暢暢說:“你下次再拿吧!這次我想拿!” 1月15日:下午來接時,晨晨小朋友把雙手使勁的放在地上擦,并把旁邊小朋友的手也放在地上,我上前去制止他,并告訴他如果再這樣就要告訴爸爸媽媽了,結果,只聽他大聲說:“如果你要告訴我的爸爸媽媽,我就把幼兒園的門踢壞,讓爸爸媽媽進不來,看你怎么辦!
分析: 看著晨晨出現的這一幕幕情況,我們心里非常焦急,并做了詳細的分析: (1)家庭教育的原因,由于父母老人的寵愛倍至,盡其所能滿足其需要,在園顯得隨心所欲,教室里想拿什么拿什么。 (2)缺少玩伴,由于現今都是獨生子女,他與其他孩子玩耍機會少,常常只他一個人在家里玩,使他難以體會到與他人合作游戲的快樂。 (3)天資聰穎,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強,但卻不懂怎樣與別人正確的溝通相處。措施: 在我們日常生活、游戲過程中,我注意告訴晨晨正確的方法,告訴他怎樣就叫守紀律,怎樣在上課、游戲中進行合作。當遇到矛盾時,要協商解決問題;當玩具或游戲材料不夠用時,可相互謙讓、輪流或共同使用;當同伴遇到困難時,要主動用動作、語言去幫助他;當自己遇到困難時、一人無法解決時,可以主動找小朋友協助,等等。通過這些具體的合作情景,幫助他逐漸習慣與伙伴合作游玩,在合作中學會協調。 當晨晨能排隊參加晨間活動并快樂置身其中,當他端坐在位子上積極舉手發言時,當他能安靜坐在位子上進餐…… 我們都表揚他“晨晨最安靜,晨晨最守紀律,晨晨最棒!”當晨晨做出合作行為,能較好地與同伴一同合作學習或游戲,我都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育,幫助,引導,晨晨小朋友基本上改變了好動的性格。現在這個孩子、常規意識、合作意識增強了,在日常活動中樂于和同伴交往、分享,并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地位,臉上常漾溢著笑容,舉手投足顯得更自信了。家長反映,現在我的孩子聽話、懂事多了。 在教師積極的教育、鼓勵和有效的引導下,晨晨養成了良好的一日常規習慣,守紀律了;他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