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盛盛發碗了
今天中午在發碗的時候,我看到盛盛坐的很神氣。“盛盛坐的真神氣,我請你來幫老師發碗好不好?”“好”簡短是他的特征。但是他現在已經能根據自己的意愿來回答他人的問題,能聽懂問題的內容,這是今年很大的進步。“那每個小朋友發幾個碗啊?幾個勺子?”“三個碗,一個勺子。”聽到他正確的回答后,我讓他幫助我發碗。
可是很多小朋友都不要盛盛發的碗,你推給我,我推給你。“發給誰就是誰,不要推。”這樣小朋友才接受了盛盛的碗。盛盛對班級里的小朋友很陌生,他只認識幾個小朋友,而且名字都叫不出。“盛盛,沈婷沒有碗,你去發給她。”“沈婷”他的小嘴里不斷的叫著沈婷,像是在考慮哪個是沈婷。最后他終于找到了目標,完成了任務。看到他開心的跑回自己的位子上,我笑著看著盛盛,他也笑的很開心,小朋友看到我們笑,大家都笑了。
笑聲中,孩子們愉快的把中午飯吃完了。盛盛看起來特別興奮,笑的有燦爛。晚上媽媽來接盛盛,他第一句話就說:“我發碗了。”媽媽聽了,表揚了他,然后對我說:“謝謝你,張老師。”當時我真的不知道說什么好。這情景讓我感動,讓我內疚,對老師來說,這是最容易最平常的事,而對孩子卻是孩子自身價值與能力的一種肯定。所以,我們老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特別是那些不善言談的孩子。 這件事使我深刻地體會到,孩子事無小事,我們做老師的,如不重視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久而久之,易使孩子形成自卑、缺乏自信等,而這會影響孩子性格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