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老師我吃不完
午餐時間到了,我們班的孩子們安靜的在進餐,進餐之前,我給很多孩子提出了要求,其中“飯和菜要吃完”的要求肯定是不會落下。
案例描述
案例一:
琪琪很快的吃完了飯,同時把菜吃的一干二凈。
案例二:
楠楠吃完了飯,慢吞吞的吃菜,吃口皺著眉頭看了我下:“我有點吃不下了!蔽覇枺骸罢娴某圆幌铝耍蛣e吃了。”
片段三:
偉偉好不容易將飯吃完,旁邊的孩子都已經在旁邊看書了,而菜已經冰涼了,“老師,我吃不下了!
案例分析:
1.能吃完飯菜固然是最好。
像琪琪能把飯菜吃完的孩子班級大概只有一半,這些孩子可以說,沒有挑食的習慣,能牢記老師的話,可以所謂是老師眼中的乖孩子,小朋友的好榜樣。對于這種孩子,我們要在其他孩子面前加以鼓勵,起到正面教育的作用。能激勵類似于嚴高雅的孩子繼續保持這種好習慣,還能給其他孩子一種目標的定向。
2、將老師的意愿強壓于孩子的身上,其實孩子也是一種痛苦。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孩子一到吃飯就會那么痛苦,我們不難發現一種是有的孩子確實挑食,有的孩子是因為確實是他們的胃口不好,有的孩子胃容量不大,吃到一定限度就是吃不下了。當我們要是一味的對孩子說:“不行,一定都要吃完!睂τ谶@些孩子來說無疑就是一種壓力,如果吃飯帶著一種壓力,那么本身很愉快的事情就變的痛苦。
教師平等地對待和尊重幼兒個性發展是幼兒成長的權利和需要,也是老師必須作出的基本承諾。 我們教師的作用是“針對兒童去做”,而不是“強制給兒童做!焙⒆右灿凶约旱倪x擇權利,當有一天我下去吃午飯的時候,發現今天自己的胃口不好,吃了幾口菜喝了幾口湯和幾口飯就吃不下了,這時候我想到我的孩子們,也肯定有時候有我這種想法,我今天胃口實在是不好,怎么也吃不下。我把剩下的飯菜和湯都倒了。以后在盛飯的時候,根據孩子的食量多少每個都放了不等量的飯,如偉偉就是吃的不多的,我就比其他的孩子盛飯的時候就會少點,吃的多和吃的少就一碗,在來一碗他就不干了,那么這種孩子,我們就一次性給他們多點飯,讓他一次吃個夠。有的孩子今天來遲,問清楚家長早飯的時間是什么時候,如果早那么可以按照他平時的飯量而解決,如果早飯吃的遲,那么就少點為妙。
在吃飯之前,我們給孩子介紹飯菜的時候可以采用聞,猜,聽的方法增加孩子對食物的喜愛程度。請孩子們聞一聞,我們今天要吃的什么菜;猜,猜一猜今天吃什么,然后請個別孩子現來嘗嘗,引起其他孩子的食欲。聽,聽聽這些菜是有什么營養的,有什么作用的。
吃飯中間,我們可以督促吃的慢的孩子可以吃的快點,要求他們不能湯泡飯,然后飯容易變涼,對胃液也不好,而且感覺會怎么也吃不完。等一些孩子飯吃完了,允許孩子不用把菜吃完,但是每種菜都要吃到,保持營養的均衡。而且有時候湯喝太多又容易午睡尿床。
在孩子進餐時,可以展示今天餐后的一些活動材料,告訴他們有多好玩,這樣也可以督促一些吃的慢的孩子快點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