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老師,我可以嗎
在開學時,我發現我們班級中的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較為不足。表現在:同伴之間不能較好地交流,上課多數幼兒不愿上來發言,不敢在集體面前大方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講述時,他們說的句子不完整等。看到這種情況,作為老師心里感到很著急,我想通過各種方法來改變這種現狀。首先,是讓孩子想說,孩子只有有了說的愿望,他們才會忘卻害怕,勇敢地把自己想說的話,想表達的意思大膽地說出來,有了交流,孩子之間,孩子與成人之間的溝通就會多。一個學期下來,我們就是本著這種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班級里的幼兒從不愿說到敢說,從不敢說到爭著說,從不會說到完整地講述。我們班在課間有10分鐘的“快樂小天地”的時間,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之中表現自己。 曾記得有一天,我小朋友,今天誰愿意來給大家講故事,這時,苗苗小朋友慢慢地舉起了手。苗苗小朋友是個內向的小女孩,膽子比較小,平時不太喜歡說話。這時,我就高興地說:“苗苗小朋友今天真不錯,她自告奮勇地來講故事,那你準備給小朋友講什么故事”。這時,教室里鴉雀無聲,小朋友都靜下來準備聽故事,苗苗小朋友卻感到非常的緊張,幾次開口,都連故事的題目也沒有講清楚。這時,教室里一陣哄堂大笑。苗苗小朋友低下了頭。更加不敢開口了。見此情景,我說:“苗苗小朋友今天真勇敢,但可能她的準備還不夠充分,我們讓苗苗回家以后再準備準備,明天再請她為大家講故事。”孩子們總算安靜下來了。 第二天,又到了“快樂小天地”的時間,孩子們有的講了故事《狼來了》有的講了《三只羊》他們都講的頭頭是道,贏的了大家的掌聲,活動快要結束了,只聽到一個小朋友說:“老師,我可以講嗎?”我抬頭一看,是苗苗小朋友,我問:“你要什么?”她說:“我也想講故事,你不是說今天要我講故事的。”苗苗小朋友輕輕地說。這時,我才恍然大悟,我昨天對苗苗小朋友說的,同意她準備好了明天再來講的,怎么今天忘記了呢?我立刻說:“現在我們大家來歡迎苗苗小朋友給我們講個故事,好嗎?在小朋友的掌聲之中,苗苗小朋友高興地走到前面,圓圓的臉上露出了光彩,她不再是那么的膽怯,迎著小朋友熱情的目光,她開始講了起來,我講的故事是《聰明的猴子》。從前,有一只猴子,它蹦蹦跳跳……她的聲音比昨天響亮了,眼睛也能注視著下面的小朋友,偶爾也能配上一些動作。故事雖然講的不那么流暢,甚至有點兒斷斷續續。但是她還是能完整地把故事講完。 看著苗苗滿足的神情,一種愧疚感油然而生,也許苗苗小朋友等待這個機會已經很久了。因為,我的一句話,苗苗小朋友在家里一定又下了很大的功夫,后來,才聽她的奶奶說:“她一回到家,苗苗就纏住她要她講故事,在桌子上講,在床上講,到了第二天眼睛剛剛爭開來,她又開始講了起來……為了爭取這個機會,她鼓起了很大的勇氣,才向我說出了”老師,我也可以講嗎?而我過去竟沒有發現孩子那想表現的欲望和熱情。我想班上肯定還有許多像苗苗一樣,甚至比她更加膽小,內向的孩子,他們不敢舉手,更不會爭著自己表演了。他們等著我們去發現,去給他們鍛煉的機會,他們更渴求得到老師的鼓勵和贊揚,他們的內心同樣有求知的欲望,有表現的欲望。而這種欲望的實現需要我們老師的關心、幫助和鼓勵。在一次次的鍛煉中,他們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從而由學習中的被動者變為主動者。 我深信,在今后,我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充分給他們創造各種有利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讓全班幼兒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都有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