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我玩什么好呢
案例描述:
早晨走到教室里,孩子們很習慣性的到各個區角里尋找自己想玩的材料。正好這天的天氣不好,沒法戶外活動,于是就在教室里開展活動了。孩子們大多數感興趣的是拼圖和積木,顧子昕來了,他也參與到拼拼圖這個活動中去了。
“老師,我拼好一塊拼圖了。”顧子昕小朋友將拼好的拼圖拿到我面前等待著我的回應。“那你再去找一塊難一點的拼拼看吧。”我回應著他。他遲疑了半天,將拼圖放好,沒有去拿另一塊拼圖,而是到其他區域轉了轉。他在數學區看了看排序的操作材料,然后又放下了;他到益智區拿了跳棋,可又放下了;他繼續在幾個區角間徘徊,“顧子昕,你想玩什么呢?別總是走來走去啊。”我對他的行動開始提意見了。他滿臉茫然地看著我,說:“我不知道玩什么好。”“你可以和他們去搭積木啊。”我應道,“不想去。”他回應著。就這樣,他就坐在座位上看著小朋友在旁邊玩了。沒過多長時間,小朋友開始收拾玩具準備下一個活動了。
案例分析與反思:
區角活動的創設是給幼兒提供一個安全自由的學習和游戲環境。在區角活動中,幼兒能夠自由地選擇內容,是一種相對寬松,開放式的活動場地。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體驗成功。在開展區角活動時老師應該尊重幼兒的意愿,理解寬容孩子,激發他們的興趣及探究信心和勇氣。
然而從這個小朋友的動作和語言中可以看出他對這些材料好像不怎么感興趣了,沒有更進一步去探索的欲望。這讓我反省到,區域活動中,保持幼兒與材料之間的互動也是很關鍵的一方面。活動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區角活動的質量。為什么這個孩子會說“我不知道玩什么好”這句話呢?這就讓我意識到區角中的材料添放是要根據幼兒的需要、興趣來設定的,而且這些材料要有較強的操作性,這樣他們可以在這份材料上投入的興趣就更濃。然而新奇的材料固然對幼兒有強烈的吸引力,但是如果時刻更換操作材料,這有點不符合實際,這時教師要引導、啟發幼兒用同一種材料使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探索,使原本失去興趣的活動變得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