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管”——為一位焦慮母親而寫的文字
整體評估你擁有的資源,最重要的是看看你的配偶,他(她)能理解你、支持你,愿意陪伴你走這段艱難的成長轉變之路嗎?答案是肯定的話,相信我,你要轉變不難。如果你是單親家長,能尋求孩子的另一位家長的幫助和支持也會讓你更輕松。
放棄“管”的模式,不要“管”孩子,更不要“管”自己。從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開始,學習了解自己,關注自己,進而學習了解孩子,關注孩子,因勢利導地教育孩子。在這個階段,建議少給孩子提要求,尤其是那些自己很難要求孩子做到的。只要孩子是健康和安全的,其它事情,先放一放。
一周至少花兩個小時,走出母親(父親)、妻子(丈夫)、兒媳婦(女婿)的身份,只用自己的身份,參與一些社交活動,給自己放松的時間和空間。
不管是閱讀、上網聊天還是參加父母課堂、做心理咨詢,至少要選擇一種方式來尋求專業的幫助。有專業的幫助,對解決當下的問題,比自己在黑暗中摸索撞墻要來得快得多。
任何成長,本質上是一次對自己的重新認識和了解,為自己“蓄杯”的過程。最重要的是:放棄指責和要求身邊的任何一個人,看看自己是如何處于當下的境況的,看看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為了現狀的改變,自己可以做什么,如何讓自己空虛、混亂而脆弱的內心世界變得豐滿、有序和平和起來。
以上所有,如果你抱著現狀只抱怨不行動,或者你不愿意從自己開始來改變,那么一切努力都將會成空,或許,會讓現狀更糟糕。
如果我沒有聽過那么多“觸底反彈”的故事,我可能也難以相信糟糕的局面是可以改善的。現在我相信,不管境況多艱難,只要堅持下去,總是會有好事發生的。希望所有在焦慮中的家長,都能擁有足夠的信念和毅力,堅持到轉機來到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