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老師說我“膽小”
案例背景:
孩子最渴望得到,并且最有可能激發他們積極性的就是成人的激勵性評價。一句簡單的贊美,一個帶有鼓勵意味的動作,也許對于成人而言十分的簡單,但對于孩子來說卻是“無與倫比”的,適宜的評價不僅有助于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而且對于優化和促進一日活動的有效發展起著積極的意義。因為,教師的評價就好像一面鏡子,孩子可以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形象:“我是什么、我會什么、我該做些什么……”。只有透徹的了解了自己的形象,孩子才會知道:“我該做些什么、該努力些什么……”。
我們常說,優化幼兒園的一日教學活動,是優化集體教學、優化常規、優化幼兒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優化集體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適宜、恰當的評價,往往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而不適宜的評價往往會起到反作用、反效果,孩子的不積極參加和不參加何談教學的有效性……。
案例描述:
同同是其他幼兒園轉過來的插班生,為了使他更好的融入到新的集體生活中,我努力做了很多的嘗試:課間主動找他聊聊天、餐后自主活動一起跟他玩玩小玩具、鼓勵外向的孩子跟他一起玩……。但效果還是不好,更多的時候同同喜歡一個人在角落里玩自己的玩具。
在一次同同媽媽來接他的時候,我和同同媽媽交流道:“你們家同同膽子小,不喜歡說話。但是,請你放心,我一定會多鼓勵他,多給他機會。請你回家也能和自己的孩子溝通、交流一下……”。當時,我的這句話同同和其他很多的孩子都聽到了。
跟同同媽媽交流后,我更加關注他了。在集體活動時經常會請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但更多的時候,他都是“默不作聲”。同伴請他做游戲,同同習慣性的反應都是拒絕。直到有一天,同同和同伴的對話,才讓我深深的感受到我的評價對他的影響。
在那天的集中教學活動中,坐在同同邊上的妞妞問同同:“同同,你的作業做對的啊,快舉手,有五角星的”,同同低著頭說:“我不要”,“為什么啊?”,“我怕!”“怕什么啊?”“我不敢舉手,媽媽和老師都說我膽子小……”。聽到同同和妞妞的對話,我呆住了,沒想到我無意間和家長的一次對話會給同同帶來這樣的影響。從這以后,我更加的關注對同同的教育了,在集中活動時我還是一如既往地請他回答問題,碰到他不愿意回答時,我會鼓勵他:“老師和你一起講,好嗎?”,每次發現他有一點點進步時總會當著所有孩子的面表揚他說:“同同真棒!”、“同同膽子變大了”……漸漸的,我的努力起了效果,現在不太愛講話的同同好朋友變多了,偶爾也會主動的舉起小手回答問題。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對他而言不再是煎熬,而是一種樂趣,一個可以掌握新本領的時間了!
案例反思:
從最后孩子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同同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孩子,對成人的話有自己的反應、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教師直接在他人面前對同同的消極、負面的評價,導致了他內向、孤僻的進一步發展,覺得自己就是屬于這一類的孩子。正如案例前所說“教師的評價就好比是一面鏡子,在教師的評價中孩子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同同是屬于意志薄弱的一類孩子,老師給同同標簽了“內向和孤僻”,孩子就固化了自己的認識,在鏡子里看到的是不積極的自己,所以對于任何活動他的態度都有些消極的抵制,參與活動的興趣不高,甚至是不愿意參與。教師錯誤的直接給予“標簽”式的評價就好比是一面哈哈鏡,讓同同的自我意識得到扭曲。所以案例中,對于同同在一日活動中的消極表現,教師的不適宜評價起到了促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