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老師說我“膽小”
但是,在最后教師能及時的發現孩子的問題,在接下來的一日生活中,以幫助孩子樹立信心為主,通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予以證正面的評價等方式,逐步幫助同同重新樹立了正確的自我概念——原來自己也是很能干、很受歡迎、媽媽老師都喜歡我的自我形象。
教學策略:
正確、適宜的評價不僅對孩子形成自我認識、積極的參與活動起著促進作用,更是我們開展優化幼兒園一日教學活動的必要的手段。現從以上案例中分析,談談有效的開展評價活動的策略。
一、開展多元評價,讓評價靈活起來
單一的評價方式不僅存在片面性,更會讓孩子對這類的評價逐步失去興趣,使教師的鼓勵變成可有可無,從而促使激勵的效果逐步消失,導致一日活動中的常規管理、集中教學、生活活動等方面出現退化的現象。所以,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變成了優化一日活動,必須及必要執行的任務。如何開展多元化的評價,以下三步驟必不可少:
(一)、以教師評價為主,家長評價和同伴評價為輔
教師的評價比較的單一,它僅僅是孩子在幼兒園生活中,教師將自己所看到的作為一種反饋的信息,而直接進行的評價。在其他看不到的時間里孩子的表現是怎樣的呢?教師一無所知。所以,我們應將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同伴評價有機的結合,那樣才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幼兒,最正確與恰當的評價。
當然,教師作為幼兒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的最主要的指導者與引導者,孩子在園的表現教師的評價應占主要的部分,而家長和同伴的評價則作為補充的部分,相輔相成的評價,不會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是公正、公平的一種評價方式。
(二)、自評與他評相結合
教師、家長、同伴是屬于他人的類型,他們的評價是他人對自己的認識。他人評價能較好的分析他人對自己的認識,知道自己在他人中的形象,了解在他人眼中自己哪部分需要改正、提高,哪部分是值得他人學習,是與同伴間平行比較的一種手段。而自評是自己對自己的一種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比他人評價好的方面是多了一種他人不了解自己的內心需求的方式。
所以,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開展評價時,不僅要了解他人對孩子的認識,更應該給孩子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讓他人了解自己的內心需求。
(三)、發展的評價方式
所謂發展性的評價是指兩個方面:一方面指評價的手段及觀念要及時的更新,達到與時俱進;另一方面是指以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幼兒的發展及表現,不能將自己的評價方式格式化、框架化。
這種發展式的評價,是以縱向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讓孩子與孩子自己比較,有利于鼓勵不同水平的幼兒積極進取,促進不同層次的幼兒共同的成長。
二、以支持性評價語言為主,激發幼兒的興趣
支持性鼓勵的評價,能讓孩子感受到教師是平等的對待自己的,有利于加強師幼互動,達到優化一日活動的目的。何謂支持性評價呢?如:這是我們值得借用的好辦法、這點老師沒想到,你卻想到了……當然,在運用支持性評價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支持性評價的靈活性。如:因人而異的鼓勵、適當適度的鼓勵等。
2、正確評價。如:抓住反饋亮點、根據不同幼兒方式的表達予以相應的評價回應等。
三、分析評價方式,避免或減少不適宜評價
我們常說孩子“自我為中心”,其實我們教師何嘗不是呢?很多時候我們會以自己的臆測代替事實,用我們的經驗審視孩子的行為,忽略了聆聽孩子的心聲。其實,正是因為教師的這種自我為中心,才會出現不適宜的評價。而不適宜的評價是造成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所以要做到盡量避免或減少不適宜的評價,那如何做到呢?首先應該做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何謂“不適宜的評價”。我覺得不適宜的評價最主要分成兩大類:語言評價和非語言類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