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隨筆:孩子的活動是整合的
,好漂亮!”“是啊,好漂亮!”老師和同伴的贊美,引發了孩子的表現欲,他們一會兒橫隊,一會兒縱
隊地走或跑,轉動著自己的風車,玩得不亦樂乎!——這個玩法已經接近體育游戲“轉風車"了。應該這
么說,《運動》中的游戲,倒是與孩子的生活很接近的,以致孩子在這樣可能的游戲環境中,玩著玩著
,就與書中的游戲謀合了。而老師的作用在于敏銳地捕捉孩子的活動與我們教育目的之間的聯系,在順
從孩子玩耍(游戲)的愿望中,引導這種有機的、整體的聯系的建立,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心中不斷注意
整合孩子的游戲行為。
吸引玩“風爺爺"游戲的,除了好聽的歌曲,還有一些裝扮玩具。在我帶領了兩遍之后,便離開孩
子,讓他們自己玩游戲。可當我再次來到孩子們中間的時候,他們的游戲又有了新的玩法——“龍卷風
來了”,他們改變了游戲的第二部分,即扮“風"的孩子一聲“龍卷風來了"。其他孩子在規定的區域內
,躲避“龍卷風”,被“龍卷風"刮到,就停止游戲。孩子們告訴我:“風爺爺來了,我們就像木頭人
一樣,龍卷風來了我們就逃,這樣很有勁的。"是啊,有靜有動有變化,游戲才有玩頭!孩子在游戲中不
斷地練習、不斷地表現,宣泄著情緒,展示著能力,折射著情感、個性、經驗和智慧的光芒,這才是孩
子自己的游戲呢。 .
進行“躲風"活動的孩子,也正忙碌著。操場上的許多體育用具都成了他們的道具。瞧,他們用竹梯
將降落傘高高撐起,用輪胎壓住降落傘,搭建成一個帳篷模樣。這時,阿哲在搬運輪胎時,被輪胎碰了
一下,流出了鼻血。他們驚慌地找到我。我跑去一看,并不嚴重,腦子里卻閃現出近期的生活目標:“
……積累自我保護的經驗。”于是,我故作驚慌:“出鼻血了怎么辦呢?快想想辦法!"駱駝把阿哲的頭
抬起:“這樣,血不會流下來。"嘉文拿來了保健盒,用棉花塞住出血的鼻孔;佳佳拿來了濕毛巾,捂
在了阿哲的額頭……事情就這樣在個別孩子的忙碌下解決了,卻也引起了其他孩子的疑問:“這樣行嗎
?"“干嗎要捂毛巾啊?"“我媽媽就是這樣給我弄的。”“為什么要這樣?有用嗎?"這些問題引發了另一
場討論。而我體會到:生活目標就是在孩子所進行的活動中完成的,只有當我們的外在要求化作孩子內
在的需要時,生活教育才有可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潤物細無聲"。當然,有關對“風”的了解和探
索還會繼續:孩子們在教室里觀看vcd,和爸爸媽媽從網上下載有關風的種類和風的形成,分享自己有
關風的圖書等等,這些都是后話。
只是,這半天的活動給我的啟發是:1.整合的核心就是聯系的建立——最好使我們不同的類型、
不同性質的教育,在孩子的活動中,相互產生關聯。這種聯系的前提是教師對教育目標的爛熟于心。2
.整合就是整體形成的環節和過程——最好把孩子的需要化成一個活動的整體過程。3.整合就是回歸
孩子本身的活動——最好使過程與內容、學習者與學習對象密不可分。因為孩子需要的了解和掌握的基
本信息往往存在于他經常進行的活動中。
世界是綜合的,相信我們可以在孩子的整合活動中,分享更多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