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自然科學教案
土星:土星妹妹,住在第六條軌道上,她最喜歡漂亮了,老戴著一個美麗的光環。
天王星:天王星弟弟,住在第七條軌道上,是最乖的一個。
海王星:海王星弟弟,住在第八條軌道上,他和冥王星弟弟一樣,最不怕冷了。因為他們住的地方有零下200攝氏度以下呢?
3、出示八大行星的嵌板四個,請幼兒分四組給嵌板上的八大行星配上字卡,初步學習八大行星的位置。
師:這是八大行星的軌道圖,請小朋友看一看 八大行星的位置,把字卡放在相應的位置,比一比哪組最快?
4、整理教具,放回教具柜。
活動名稱:科學內容---人類骨骼的認識
活動目標:
1、知道骨骼人體支架,初步了解骨骼名稱和作用。
2、懂得用多種方法保護骨骼,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促進骨骼生長發育。
活動準備:
1、動物骨頭:魚骨頭;骨骼支架圖一幅;
2、提前家長與孩子介紹人的骨骼。
活動過程:
(一)以動物骨骼引起幼兒興趣。
(二)了解人體支架——骨骼。
1、找找說說哪兒有骨骼?(幼兒討論)
有:顱骨、肱骨、橈骨、尺骨、股骨、胸骨、肋骨
2、結合圖片共同整理,了解人體骨骼數量和有關名稱。
人體骨骼按部位可分為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
3、各部位骨頭有何作用。
討論:(1)、如顱骨圍成了什么結構,有什么功能?整個顱骨中為什么只有下頜骨能活動。
(2)、軀干骨中的胸椎與肋骨、胸骨組成什么結構,有什么功能?四肢骨主要由什么骨組成,與什么功能相適應;上肢骨與下肢骨有什么區別,為什么?等等。
(3)、下肢骨為什么比上肢骨粗壯呢?這是因為下肢骨與長期支持體重和行走相適應的結果。下肢功能與人直立行走有關,那么骨骼有哪些特點與直立行走相適應呢?
(三)懂得保護骨骼多種方法。
喝牛奶、曬太陽、作運動、坐得直、站得穩等
活動名稱:科學工作:物體的彈性
教具構成:
教育目的:1、 對彈性物品感興趣,并能大膽探索。
2、 發現彈性的特點,物體受力時,它的形狀就會發生變化;不受力時,它又能回到原來的樣子。
3、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狀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1、日常生活中,幼兒已接觸過許多彈性玩具(如皮球、羊角球、蹦蹦床等)。
2、皮球(要求氣不能打得太足)、拉力器每組各3份;皮筋、棉花、橡皮泥、彈力球、玻璃彈子、紙每組1份。
3、筆、記錄表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走線活動:播放舒緩的走線音樂,幼兒自然進行走線活動。
二、在線上活動:談話---皮球、蹦蹦床真好玩
三、科學工作內容:物體的彈性
1、幼兒分組操作,初步感知物品的彈性。(每組幼兒皮球及拉力器各3個)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老師這里有許多的東西,現在請你們來玩一玩,邊玩邊仔細觀察這些東西在你們用力的情況下會有什么變化?(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然后請個別幼兒回答)那為什么會這樣呢?(幼兒回答,然后教師總結)因為皮球和拉力器這兩樣東西都是有彈性的。那你們知道什么是彈性物品呢?(幼兒自由回答)
老師總結:所謂彈性物品就是當它受力時,它的形狀會發生變化,不受力時,它又能回到原來的樣子。
2、比較嘗試,鞏固對彈性物品的認識。
(1)出示皮筋、棉花、橡皮泥、彈力球、玻璃彈子、紙,讓幼兒猜想哪些物品有彈性,哪些沒有彈性,并進行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