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科學《魔術箱》(通用2篇)
托班科學《魔術箱》 篇1
活動目標:1.根據黃、綠兩種顏色不同的規律,感知和區分"有"和"沒有";2.學習單一的按顏色進行分類,并嘗試比較大小,掌握初步的數概念;3.利用各種感官積極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活動準備:魔術箱一個,各種盒子同樣大小各兩個,分別為黃和綠。活動過程:一、出示大魔術箱,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1.出示魔術箱: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和你們做游戲,看看這個是什么?(箱子)這是什么顏色的箱子?(黃色)那我們就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叫“黃箱子”。這個黃箱子是大還是小?那我們就說“好大的箱子”。引導幼兒一起學說。2.猜猜看,這個黃箱子里有沒有東西?怎么樣才能知道里有沒有東西呢?(豐富詞匯“打開來”)。我請個小朋友上來打開箱子吧!3.請一名幼兒上來打開箱子,請全體幼兒看看里面有沒有東西?并引導幼兒說:沒有東西。4.這個黃色的大箱子可是個魔術箱,它有很神奇的本領,可以變魔術呢!只要聽到“變、變、變”,它就能變出東西來。現在我們就來變魔術吧!二、魔術箱變魔術1引導幼兒一起“變、變、變”,變出黃綠兩個鞋盒:這兩個東西是什么?(盒子)是什么顏色的?這兩個盒子哪個大?跟黃箱子比呢?猜猜看,盒子里有沒有東西?哪個盒子里有東西?怎么樣才能知道哪個盒子里有東西呢?(引導幼兒說“打出來”;用眼睛)。2.魔術箱可厲害了,還能變出來東西來,我們一起來說“變、變、變”吧!變出黃、綠兩個盒子(比鞋盒小)哪個盒子大?跟鞋盒比呢?猜猜看哪個盒子里有東西?(請一名幼兒打開盒子,并引導幼兒說出哪種顏色的盒子里有東西,哪種顏色盒子里沒東西)。3.魔術箱變出幾個盒子?(引導幼兒數一數:兩個黃盒子,兩個綠盒子)厲害嗎?我們一起來夸夸魔術箱吧!(引導幼兒夸魔術箱)。4.魔術箱還能變出東西嗎?我們再用最好聽的聲音來說“變、變、變”,看看能不能變出來。5.我請一位小朋友來找找看,神奇的魔術箱有沒有變出東西來?(請一名幼兒上來從大箱子里拿出最小的兩個盒子舉起來給小朋友看)。6.魔術箱又變出了幾個盒子?是什么顏色的?一樣大嗎?猜猜哪個盒子里有東西?這個盒子打不開,我們怎么知道里面有沒有東西?(引導幼兒說出“搖一搖”,用耳朵聽一下哪個盒子里有東西。)三、給盒子分類1.魔術箱說自己累了,想休息一下。我們請他們到傍邊休息一下吧!2.魔術箱都變出什么顏色的盒子寶寶了?我們給它們分分類好嗎?(請一名幼兒給盒子分類,按顏色分)。3.盒子寶寶都一樣大小嗎?我們給盒子寶寶排排隊好嗎?(請兩名幼兒上來幫盒子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排隊)。4.老師現在有個問題想考你們了,兩種顏色的盒子都排好隊站在這里了,什么顏色盒子里有是東西的?什么顏色的盒子里是沒有東西的?我打開來看看,你們記得對不對?5.教師打開盒子驗證,讓幼兒掌握規律。猜對了,表揚幼兒,猜錯了,請幼兒從看到的情況中總結出規律。四、延伸部分1.魔術箱又想考考小朋友了,看它又變出了什么?(黃顏色盒子)里面有沒有東西?你是怎樣知道的?請一名幼兒上來打開盒子,盒子里有很多糖果,請幼兒分享糖果,引導幼兒說“謝謝”2.今天你們和魔術箱玩得開心嗎?魔術箱變完了魔術,要回家了,小朋友和魔術箱怎么說?(“再見”)“歡迎下次再來!”3.活動結束。
托班科學《魔術箱》 篇2
一、說教材1、教材分析科學活動《魔術箱》是浙江省幼兒園課程指導中的一個主題活動《一起玩》中的一節活動課,它將豐富的科學知識寓于幼兒喜聞樂見的“變魔術”這個游戲之中,以游戲的形式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體現新《剛要》所提倡的“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同時又符合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充滿生趣,每組以兩個造型完全相同,但顏色各異的盒子,通過看、聽等多種感官系統,感知“有”和“沒有”,并在目測中比較“大”、“小”進行排序,掌握初步的數概念。在教學時,充分考慮托班幼兒年齡特點,大膽選用“變魔術”游戲,滿足幼兒的興趣和愛好。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此活動正是以這個為切入點,襯以夸張的語言、身體動作等,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啟迪他們的智慧,達到教育教學目的。2、幼兒現狀分析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要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教學對象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學習心理特征,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及教法學法。我班幼兒剛上幼兒園,不管是從數概念的掌握上還是語言表達能力上,都處在低層面上。再加上托班幼兒短時注意的年齡特點,必須要求嚴謹的科學活動要以足夠吸引力的游戲來吸引幼兒的眼球和注意力,使科學知識自然地融入在游戲里,讓幼兒在不經意中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達到“寓教與自然流露中”。3、活動目標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依據布盧姆斯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確定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1)根據黃、綠兩種顏色不同的規律,感知和區分"有"和"沒有";(2)學習單一的按顏色進行分類,并嘗試比較大小,掌握初步的數概念;(3)利用各種感官積極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4、活動的重、難點重點:根據托班幼兒能力的發展情況,再結合我班幼兒的現有水平及認知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尋找規律,感知和區分“有”和“沒有”這一目標上,采取循序漸進、循循善誘的方式逐步深入,讓幼兒在感知的基礎上,進一步區分“有”和“沒有”;難點:有難度,才有挑戰。毫無難度的活動顯得沒有意義;難度太大的活動又稍顯浮夸。一次分類是新《剛要》對托班幼兒提出的科學目標。在同類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大小,是對幼兒較高層次的邏輯思維和數概念掌握的體現,需要“跳一跳,才能夠得著”,所以我將本次活動的難點放在“學習單一的按顏色進行分類,并嘗試比較大小,掌握初步的數概念”。重點突破,難點解決,這都是此次活動的內在要求和必須達到的教育目標,我將以各種教學手段使之達成。5、教學準備魔術箱一個,各種盒子同樣大小各兩個,分別為黃和綠。二、說教法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本活動教師除了以飽滿的情緒感染和夸張的身體動作感染幼兒外,還適宜地選擇了方法組織活動:1、啟發式提問法:幼兒的思維活動需要教師的激活,因此教師的提問要有啟發性,引起幼兒的思考,培養其思維的發展性和邏輯性。提問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表達和想象空間,每一個問題的欲設都經過周密的推敲和思索。比如當幼兒觀看了魔術箱之后,我以啟發性的提問:猜猜看,箱子里有沒有東西?為幼兒提供了積極的語言環境。《綱要》中指出:要為幼兒提供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并愿意說的機會。在變出盒子之后,我又問:變出幾個盒子?它們一樣大嗎?跟魔術箱比呢?引導幼兒通過目測,觀察和比較大小,掌握數概念。這些問題的預設我都下了很大的功夫,目的是想通過啟發式的提問,開闊幼兒的思維能力,避免封閉式的一問一答。2、觀察比較法事物的大小需要通過觀察比較才能顯而易見。為了讓幼兒更加直觀形象地認識和掌握數概念,我選擇了觀察比較法,將盒子進行大小比較,按“從大到小”或者“從小到大”的規律進行排序。此外我還采用了賞識激勵法、交流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力求達到科學性、藝術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三、說學法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通過多種載體激活幼兒的原有知識經驗,吸引幼兒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為了更好的實現教育目標,我為他們精心選擇了以下學法: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當中目標名明確的指出:幼兒“能用多種的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在活動當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聽一聽、想一想、說一說等多種感官參與方式感知和區別“有”和“沒有”,在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解決難點。2、觀察法:幼兒通過觀看大小排序,直接獲得數概念的印象。活動中我充分利用教師演示教具,幼兒操作教具,讓幼兒觀看魔術箱變魔術,體驗變魔術的樂趣,并充分表達自己的發現,使科學活動得到完美的演繹。四、說教學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