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術:我的太陽娃娃
[教材簡解]
新《綱要》指出:在藝術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而幼兒園小班綜合叢書里有一個主題是《太陽的節日》,貼近幼兒生活,是孩子們十分喜愛的一個主題活動,因此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具體的美術活動能力將原有的活動內容進行了精心的改編,創編了這次美術活動《我的太陽娃娃》。本次活動主要是通過一些簡單的圖形和線條的組合,激發幼兒大膽想象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在教學中引導幼兒從觀察太陽娃娃發型中隱藏的圖形和線條入手,激發幼兒的興趣,并在設計師這個角色感染下進行大膽地想象,選取自己喜歡的圖形和線條,創造出自己心中與眾不同的“太陽娃娃”。
[目標預設]
1、能大膽地給太陽娃娃添畫快樂的表情,并運用多種線條和圖形組合的形式表現出太陽娃娃的發型。
2、學習在活動中大膽地借鑒老師、同伴的經驗,不斷表現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太陽娃娃。
[重點和難點]
重點:大膽添畫太陽娃娃的快樂表情并想象太陽娃娃的各種發型。
難點:能運用不同的線條和圖形表現出和別人不同的太陽娃娃。
[設計理念]
皮亞杰認知理論里提到:“幼兒必須通過自身活動發現,認識客觀世界,不斷建構,完善自己的認知模式。”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培養他們通過身體的各種感官自主的觀察和發現,捕捉身邊各種美的畫面。在整個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我積極地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來感知美,通過“看看、說說、想想、動手”等方式相結合,多維度地進行學習,“看”主要是觀察,讓幼兒用眼睛去發現,累積創作素材;“想”是想象,讓幼兒大膽想象何如創作;“說”是表達,讓幼兒樂于通過介紹自己的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動手”是提升幼兒的美術技能,讓幼兒通過靈巧的雙手繪畫出與眾不同的“太陽娃娃”,從而真正體驗到創作的樂趣。
[設計思路]
本活動是以“太陽娃娃”參加舞會的故事情節展開的,幼兒以設計師的角色介入,通過給“太陽娃娃”設計表情和發型來激發幼兒參與的熱情。為了讓幼兒在創作時更加大膽、創新,我通過游戲的形式有序地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太陽娃娃”發型中隱藏的圖形和線條以及快樂的表情等,不但豐富了幼兒的經驗,同時幼兒在細致的觀察中進行審美想象,為下一步自己的創作奠定了基礎。活動最后以快樂的狂歡節氛圍配合愉悅動感的音樂將活動推向高潮,讓幼兒在快樂的氣氛中介紹自己的太陽娃娃娃娃,給幼兒一個表達和提升的空間,使得活動更加精彩、完滿。
[教學過程]
一、感知太陽娃娃喜悅的表情和發型中蘊藏的線條和圖形。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太陽娃娃的表情。
師:誰醒來啦?(太陽娃娃)今天太陽娃娃的心情怎樣啊?你從哪里看出來的?(表情:太陽娃娃笑得眼鏡和嘴巴都迷成了一條彎彎的線。)
2、觀察太陽娃娃發型,找出其中的線條和圖形。
師:今天的太陽娃娃特別高興,因為今天是太陽娃娃的狂歡節,所以一早太陽娃娃就就去做了一個新發型,好看吧!這么好看的發型是怎么做出來的呀!你能在太陽娃娃的發型里找到你認識的線條和形狀嗎?(根據幼兒的講述,教師隨即畫出相應的線條和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