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小老鼠上燈臺(通用4篇)
小班語言:小老鼠上燈臺 篇1
活動目標:
1、學說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
2、能用簡單的模仿動作表現兒歌,體驗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兒歌圖片、律動音樂、《小老鼠上燈臺》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音樂模仿小動物律動進場。
師:寶貝們,剛才你們都表演了什么小動物?
天黑了,小動物們在家都點起了一盞油燈(出示燈臺)
2、學習兒歌。
(1)結合掛圖,幫助幼兒理解兒歌:
提問:圖一:小老鼠在干嘛?(小老鼠上燈臺)
圖二:小老鼠在高高的燈臺上吃油后會怎么樣?(偷油吃,下不來)
圖三:油要被小老鼠吃光了,這可怎么辦?
小老鼠最怕誰?(貓)
貓怎么叫的?(喵喵喵)
貓來干什么?(抓老鼠)(喵喵喵貓來了)
圖四:小老鼠會怎么樣?(嘰里咕嚕滾下來)
(2)教師完整地朗誦兒歌
這么好看的圖書,我把它編成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就叫《小老鼠上燈臺》
(3)教師教念兒歌(強調幼兒應注意語氣和語調)
(4)請幼兒嘗試自己來看圖說兒歌
“你喜歡哪一幅圖,這幅圖說了什么?”
(5)幼兒比賽念兒歌
老師這里有把大剪刀,把小朋友們分成兩個小隊,我們來比比看哪個隊的小朋友念得更好。男幼兒一遍,女幼兒一遍。評出結果。
3、鞏固游戲《小老鼠上燈臺》
小3班的小朋友真棒!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小老鼠上燈臺》的手指游戲。(游戲規則:我們人就是一盞高高的燈臺,兩只手的兩個手指當小老鼠。如發現有幼兒字念不清楚時,應及時糾正。)這個燈臺很高哦,我們的燈臺也要站直了。做得真好,我們再來一遍吧!
4、游戲結束。
“今天,我們學習了兒歌《小老鼠上燈臺》,我們可不能像小老鼠那樣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哦。現在官老師請你們到外面玩《小老鼠上燈臺》的游戲好嗎?聽!(播放《小老鼠上燈臺》的音樂,幼兒隨音樂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律動自然結束)。”
附件:
兒歌:
《小老鼠上燈臺》
小老鼠上燈臺,
偷油吃,下不來。
喵喵喵,貓來了,
嘰里咕嚕,滾下來。
小班語言:小老鼠上燈臺 篇2
活動目標:
1、學說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2、用簡單的動作表現兒歌。活動重難點:
理解兒歌內容,學說兒歌,并嘗試用你簡單的動作表現兒歌。
活動準備:
《小老鼠上燈臺》ppt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教師點擊老鼠圖片)
生:老鼠。
師:你們知道老鼠最害怕誰嗎?
生:貓。(教師出示貓的圖片)
師:老鼠和貓在一起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呢,我們來聽兒歌《小老鼠上燈臺》。
二、理解兒歌內容、學習兒歌
1、師結合ppt朗誦兒歌一遍
2、以提問形式,加深幼兒對兒歌內容的印象
師:請小朋友說說看,你聽到了什么?
隨著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ppt圖片,如果幼兒回答不出來,教師追問:
兒歌里有誰?(小老鼠)
你們有沒有聽清楚小老鼠在干什么?(引導幼兒說出:上燈臺,偷油吃并請幼兒一起說一說)
小老鼠偷吃了油以后怎么樣?還下的來嗎?
貓來了,小老鼠一害怕,是怎么下來的?(嘰里咕嚕滾下來)
3、師:小老師爬到燈臺上偷油吃,肚子吃得寶寶的,怎么了下不來了。等到貓來了,小老鼠一海派就從燈臺上嘰里咕嚕滾了下來,真有趣。我們一起來學學這個好聽的兒歌吧!
4、幼兒學念兒歌幾遍
5、師:兒歌里的小老鼠好不好玩。我們來邊念兒歌,邊學學小老鼠的樣子。
6、幼兒邊念兒歌邊表演
三、延伸活動:
老師這里有小老鼠上燈臺的圖書,等到游戲的時候我們放到閱讀區,小朋友邊看圖片邊講兒歌。
小班語言:小老鼠上燈臺 篇3
設計背景
為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觀察能力。感受兒歌的韻律感。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的韻律感。
2.能用動作表現滾動的狀態,體驗表演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重點難點
學生對兒歌的記憶及讀音
活動準備
老鼠和貓的布絨玩具。
活動過程
1.產生興趣。
教師出示老鼠的布絨玩具。有一天,一只小老鼠爬上燈臺偷油吃,“啊,真香呀!”它正吃得津津有味時,來了一只貓,你猜小老鼠怎么了?
小老鼠最怕誰?為什么?
2.學習兒歌。
教師邊操作布絨玩具,邊完整念兒歌一遍。
貓來了,小老鼠一害怕,就怎么樣了?(嘰里咕嚕滾下來)
教師再次完整念一遍兒歌,其中在“貓來了”這句話后,幼兒加念“喵”,以增強幼兒參與性,滿足幼兒的興趣。
教師用雙手做道具和角色進行無聲表演,如一只手做燈臺,一只手扮老鼠(見附文),請幼兒嘗試配念兒歌。
請幼兒邊拍手,邊念兒歌,體驗兒歌的韻律感。
你們覺得這首兒歌好聽嗎?想表演嗎?
3.創編動作。
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表演小老鼠滾下來的動作?(如慢慢蹲下來,雙手在胸前做環繞滾動狀)
請幼兒邊念兒歌,邊做自己創編的動作。
活動延伸
1.通過直接的表演,幼兒能體會到“嘰里咕嚕”這一象聲詞的含義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滾翻動作。
2.這一活動能使幼兒自然感知上、下等空間關系。
附
小老鼠上燈臺
兒歌運動說明
小老鼠,食指相對。
上燈臺,左手握拳垂直,右手食指和中指沿左手臂交替攀爬。
偷油吃。雙手四指并攏,手心朝里,與大拇指一起張合做吃油狀。
下不來。雙手并攏做擺手狀。
貓來了,雙手五指張開在臉兩側做胡須狀。
害怕了,做抱頭害怕狀。
嘰里咕嚕滾下來。左手握拳垂直,右手食指和中指,交替自上而下從手臂滾落。
《小老鼠上燈臺》是一首比較老的歌曲,但是歌曲詼諧幽默,深得孩子們的喜愛,有很多家長在家教孩子唱的也是這首歌。我在教學的時候,也有個別孩子已經會唱了這首歌曲。
活動時,我先出示手偶小老鼠,讓孩子在《小老鼠上燈臺》的音樂聲中,和小老鼠一起鍛煉,活動活動身體,激發幼兒的情趣,讓幼兒投入到活動中。接著我根據歌詞內容,用手偶講述故事,我邊操作,幼兒邊學習,孩子的興趣一下就提高了。在學唱時,我除了讓幼兒完整欣賞以外,還和孩子們分段欣賞了歌曲。幼兒說出哪句,大家就一起學唱哪句,在這個過程中,我針對歌曲的難易、孩子的掌握程度,有針對性的練習歌曲。游戲是小班孩子的最愛,這個活動中自然也少不了。在游戲《貓和老鼠》中,配班的俞老師做貓,小朋友做小老鼠,孩子的興趣一下就提高了,有個別孩子還被大貓的出現給嚇哭了呢!在游戲中大家都比較關注的是貓什么時候出現,而不是歌曲本身。我想,小班孩子要求他們邊唱邊游戲還是有些困難的,因為孩子的注意點不是在歌曲的演唱上,而是擔心自己會不會被貓給抓住,真的是很天真。
歌曲可以通過具體的音樂形象來表現、恰當地根據歌曲的內容創設生動具體的情景,使幼兒通過想象、聯想來理解歌曲,使教學活動情趣盎然,生動活潑。音樂活動中讓幼兒身臨其境,增強了幼兒的主動參與意識,自然地將自己角色化,與角色融在一起。
活動雖然結束,但留給我的思考依然很多,需要在今后的活動中不斷的磨練,不斷的思考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小班語言:小老鼠上燈臺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詼諧有趣的情節,能用身體動作大膽表演。
2、嘗試用其他稱呼替換“奶奶”進行仿編。
3、讓幼兒懂得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4、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指偶:小老鼠、燈臺
2、小老鼠頭飾(與幼兒人數相同)
活動過程:
1、以手指游戲引題。
老師知道你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那么你們的小手可以做些什么呢?(幼兒自由回答)對了,我們的小手本領真大。今天老師也要用這兩只手為大家表演個節目,仔細看。(教師戴上指偶,有表情地邊念兒歌邊表演)
2、以提問形式,加深幼兒對兒歌內容的印象。
A、請小朋友說說看,剛才老師表演的這個節目里有誰?(小老鼠)
B、真棒,那你們有沒有看清楚小老鼠它在干什么呀?(引導幼兒說出:上燈臺,偷油吃)請幼兒一起念幾遍。
C、小老鼠,來到這么高的燈臺上,偷了油吃后它怎么啦?(下不來)
D、后來小老鼠想呀想,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它想到了一個什么辦法?(引導幼兒說出:叫奶奶)那小老鼠是怎么叫的?(吱吱吱吱)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E、結果,它的奶奶有沒有來呀?(沒有)原來它的奶奶不肯來。(幼兒跟念數遍)
F、最后,小老鼠是怎么下來的?(引導幼兒說出:滾下來)誰能上來做滾下來的動作,我們一起來學一下。(請幼兒邊做動作邊學念:嘰里咕嚕滾下來)
3、幼兒邊念兒歌邊表演。
小朋友真聰明,聽得那么認真。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來表演好嗎?(好)那我們除了用小手做燈臺,還可以用身體的什么部位做燈臺?(肩、頭)表演兩次,引導幼兒大膽跟念。
4、和幼兒一起做游戲。
哇,這里還有這么多的燈臺!小朋友我們也來學一學小老鼠是怎樣偷油吃的?
小結:小老鼠偷油吃,這種行為是不好的。我們小朋友可不能向它學習,平時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要經過別人的同意才可以用。
5、仿編活動。
小老鼠除了可以叫奶奶,還可以叫誰?(爸爸、媽媽、爺爺等)教師帶領幼兒玩仿編的兒歌游戲。
附:童謠
小老鼠
小老鼠,上燈臺,
偷油吃,下不來,
吱吱吱吱叫奶奶,
奶奶不肯來,
嘰里咕嚕滾下來。
活動反思:
歌曲可以通過具體的音樂形象來表現、恰當地根據歌曲的內容創設生動具體的情景,使幼兒通過想象、聯想來理解歌曲,使教學活動情趣盎然,生動活潑。音樂活動中讓幼兒身臨其境,增強了幼兒的主動參與意識,自然地將自己角色化,與角色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