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小故事:他敢說話了
上海天天樂幼兒園 黃寅
背景資料
由于同事請婚假的原因我就幫她帶中一班,第一天進教室,孩子們呼啦一下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地問:“老師,你姓什么?”“我姓黃,你們叫什么?”“我叫佳佳!”“我叫川川!”……孩子們爭先恐后地介紹著自己。忽然,有人使勁拽了一下我的衣角,回頭一看,是一個小男孩,他長著一雙大眼睛,虎頭虎腦,特別可愛,“寶貝,你叫什么啊?”我親切地問。“我——我——我叫——”他臉漲得通紅。還沒等他說完,佳佳插嘴道:“黃老師,他叫瑞瑞,他是個小結巴!”“對!對!對!他是小結巴!”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喊起來。我心里咯噔一下,孩子們都這樣說,會對瑞瑞造成多大的傷害。這時瑞瑞松開我的衣角,紅著臉,低著頭就要離開,我一把將他抱在懷里說:“瑞瑞,老師很喜歡你,我們做好朋友好嗎?”瑞瑞驚喜地抬起頭,鄭重地點了點頭。
戶外活動時間到了,孩子們像小鳥一樣飛到地墊上,自由組合玩起了游戲。“來,瑞瑞,我們一起玩打仗的游戲吧!”川川大聲喊。“好吧!”瑞瑞流利地答道。我在一旁悄悄地看著,注意傾聽他們之間的交談。“瑞瑞,你當小偷吧!”“我不當小偷!我想當——當警察。”他們玩了起來。“啾——啾!”瑞瑞一邊跑一邊喊著去抓川川,抓到后興奮地喊起來:“我抓到小偷了!我抓到小偷了!”我走過去豎起大拇指:“你真棒!瑞瑞,真是個好警察!”“我——我——我——是好——好——警察——察——察——察嗎?”他又結巴起來。咦,瑞瑞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說話挺流利,可一和我說話就口吃,這是怎么回事?
接下來的幾天我繼續(xù)注意著瑞瑞,我發(fā)現,只要他一著急,說話就斷斷續(xù)續(xù),而且會急得臉紅脖子粗。在自由活動中和同伴們在一起玩得特別投入、特別開心時,說話又很流利,可一旦發(fā)現有人注意他,就又會結巴起來。如果這時同伴們起哄,說他是“小結巴”,他就越發(fā)不敢說話了。
看到瑞瑞這種情況,我想,首先應及時和瑞瑞的家長聯(lián)系溝通,了解瑞瑞是什么時候、怎樣發(fā)生這種情況的。原來,瑞瑞在兩周歲以前說話一直比較連貫,也挺流利,沒有結巴現象。兩周歲時,瑞瑞的父母因忙于生意,就把瑞瑞送回老家由奶奶照看。奶奶是一個性格較內向、不愛說話的老人,很少和瑞瑞說話,而奶奶鄰居家有一個孩子有點口吃。兩歲左右,正是幼兒口語形成的關鍵期,需要大量豐富的語言刺激,不愛說話的奶奶沒能為瑞瑞提供這樣的環(huán)境,于是鄰家的孩子便成了瑞瑞模仿的榜樣。由于幼兒此時的語言機能還不完善,模仿口吃會對幼兒的語言發(fā)展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在三周歲左右,瑞瑞就出現了習慣性的口吃現象。開始時,家里人并太在意,等到發(fā)現瑞瑞口吃有點嚴重時,經常打斷他的講話給與糾正(正由于爸爸媽媽并不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和教育孩子的規(guī)律)或是大聲訓斥,要他“好好說話”,結果越是糾正,瑞瑞越是結巴。到幼兒園后,由于孩子們都小,不太理解別人的感受,也不懂得維護別人的自尊心,就經常學他說話或笑他,結果,瑞瑞的口吃就更嚴重了。
我的矯正策略——不讓孩子們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