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
1.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促進幼兒自理能力的發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也是幼兒園實施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要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長們必須端正教育觀念,這樣才能促進幼兒的發展進步。在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時,家長要遵循孩子的年齡特征和生長發育規律。(一)是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要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多關心多鼓勵指導,時間久了,幼兒自然就能自覺地和大人的要求保持一致。(二)是要嚴格要求幼兒。幼兒往往是抓住家長的弱點提出的各種不合理的要求,作為家長在情緒上要表示理解,但在行為上要堅持對他們的約束,不能有任何遷就的表示,態度要堅決。(三)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利用幼兒易于被其他新鮮的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幼兒的注意力從不合理的事情上轉移開,以免他們受到錯誤的誘導。(四)是家長要想辦法使幼兒擴大視野,增長見識,幼兒知識多了,就會改變自己過去一些錯誤的做法。
2.在生活中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在家庭中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家長就必須重視在生活中的培養。家長對孩子要放手,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做點家務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對于一些孩子不會做的事,家長可以耐心地輔導一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然會得到發展。在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過程中,家長要采用正面教育,否則就會傷害幼兒自尊心,從而使教育適得其反。
3.家長要積極配合幼兒園,與幼兒園教育同步。
家長在家中對幼兒實施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的同時,要與幼兒園老師保持溝通,這樣可以了解幼兒園的教育進度及幼兒在幼兒園的一些表現等,從而積極配合幼兒園,達到家園同步教育。家長可以擴大幼兒的交際面,培養幼兒的社交能力及自信心;也可以通過立規矩以及讓幼兒參加感興趣的活動來幫助他們學會處理事情的能力。家長對幼兒過于溺愛、嬌慣、放任、遷就;或者對幼兒簡單粗暴,無視幼兒生理、心理的發展;或者無視幼兒的興趣、愛好,對他們一味限制,要求他們絕對服從等等,這些都不利于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4.幼兒自理能力的發展與家庭教育方式之間有密切的關系。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資源,應把家庭教育的重點放在家庭教育中資源的創設及合理地使用這些有效的資源上,創設和諧的家庭氛圍,親密親子關系,建立民主、平等、積極向上的家庭精神環境,拓展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以利于孩子獨立性的發展。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這一科學論斷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認可。教育幼兒,培養幼兒健康、健全的人格,是每一個家長和幼教工作者需要長時期學習和研究的課題,孩子是最生動、最豐富、最精邃的研究對象,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更多地了解他們,理解他們,對他們既要有愛心,還需有誠心和耐心和恒心。總之一句話,愛,絕對不能寵;愛,也應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