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特殊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
實錄:
7歲,男孩,說話吐字也不清楚,到現在基本只會說3個以內的字,我們講話根本聽不明白,也不會表達自己的要求。同時,生活自理能力弱也在他的身上表現明顯,他經常尿褲子,大便天天解出,不會自己穿衣,每天都是老師幫忙穿脫衣服。動作協調性不太好,走路搖搖晃晃的。眼睛略顯呆滯,7歲的孩子到現在連自己的兩個老師都不認識,別說認數字123了。他常獨自坐著,有時嘴巴里不停喃喃地說著,聽不清楚說什么。從不參與任何活動。也從不與孩子們玩。
分析:
對于孩子在幼兒園的上述情況:我們向家長反映了一些,如孩子大小便的事情。但家長的反映卻讓我們大吃一驚,一個勁地說我們家里從來不解出的,還一個勁地指桑罵槐。對接下來的事情還要滑稽,中班幼兒要求寫的一些數字,家長也都是家里家長自己寫的,孩子根本不會寫,還說是孩子寫的。甚至在家園聯系本上寫來:我的孩子什么都很好的,只有學習不太好之類的話。簡直就在掩耳盜鈴,我真的感到無語。
其實就孩子的這種特殊情況其實是弱智的表現,孩子在幼兒園的異常表現我們也無法向家長如實反映了,因為家長根本無法面對現實。針對家長的這種心理,作為是家長的我也能理解,但給我們的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措施:
對于孩子的這種情況,家長的這種反映我們也不能報以冷漠放棄的想法或置之不理。將心比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細心。讓孩子在幼兒園快樂地成長,我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著手:
1、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份關心
記得剛接手該幼兒的時候,他每天都把活動室和午睡室尿得充滿了難聞的惡臭。其他的小朋友常常嘲笑他,使得他在孩子面前抬不起頭。作為教師的我更應該擔起這個繁重的責任,不能讓他的不幸成為謾罵他的理由。我通過一個星期的仔細觀察,發現該幼兒總是在每次飯前或飯后這個時間段解大便。于是在每天中午10點半的時候定時給他解大便。讓他逐步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中午午睡在手機里鬧好鬧鐘,每天定時叫他起來解小便。上下午也定時叫他解小便。通過一學期來,大小便失禁的情況漸漸減少了。
2、教會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無論大人和孩子都是在不停地探索----學習----探索中學會一切的。改變弱智孩子生活自理力這種狀況的方法是:不要事事包辦,也不要對孩子失去耐心。把一個個生活細節剪切成若干個分解動作,每天反復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訓練。直至讓幼兒逐步學會掌握各種生活自理技能。首先讓他觀察老師和別的幼兒是怎樣進行自理活動的,激發他學習的愿望。其次,教師更應該注重教會孩子自理的方法,如洗手的順序,擦肥皂的方法、以及如何擦嘴、擦手、擦汗等等。最后教師對其進行系列訓練,使幼兒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為什么要這么做。
古而言之“冰凍三尺非一日志寒”。像這種特殊的智障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老師必須用無限的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來幫助這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