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工:毛毛蟲
星期六它啃穿了一塊巧克力蛋糕,一個蛋卷冰淇淋,一條酸黃瓜,一片瑞士奶酪,一片沙拉米,一個棒棒糖,一塊櫻桃派,一根香腸,一塊小蛋糕和一片西瓜。毛毛蟲每天吃完東西都會長大,漸漸地毛毛蟲由小變大,越來越長,越來越粗。
3、ppt出示出示六天中毛毛蟲的不同形態。提問:毛毛蟲,吃了東西,還不忘每天鍛煉身體,做了哪些運動呀?(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不同姿態的毛毛蟲的不同之處。(重點觀察毛毛蟲頭部的表情及身體的動作)
(評析:在提供毛毛蟲的范例時我注意提供不同姿態的毛毛蟲,有向上的、有往下的、有抬頭的、有低頭的……這樣的作品就能滿足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能力強者可選擇多個側面表現,能力弱的幼兒選其一種進行撕貼。運用直觀的方法,幫助幼兒掌握美工創造的各種技能。)
幼兒講述時,教師與幼兒進行互動式的小結:
毛毛蟲有時做伸展運動把身體伸得直直的,像一條線。
有時毛毛蟲在做體側運動,調皮得把身體扭來扭去,像座拱橋。
有時在做頭部運動,上下左右扭動頭部。
4、交流的過程中,自然地引導幼兒模仿毛毛蟲的伸展、體側、頭部等運動。
(評析:讓幼兒用身體動作來模仿毛毛蟲的運動,讓孩子在玩中感知毛毛蟲的特征,有利于加深幼兒對毛毛蟲各種身體動作中的印象,這看似簡單的玩一玩,卻在活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孩子玩得開心,看得仔細,加上老師的不斷引導,很快就把毛毛蟲的形態特征觀察得仔仔細細。為后面幼兒自主黏貼時,表現不同姿態的毛毛蟲做好充分的鋪墊。)
(二)講解示范制作毛毛蟲的方法
1、毛毛蟲可愛嗎?今天我們也來制作毛毛蟲,需要哪些材料呢?
幼兒講述:色紙、雙面膠等。
2、先做什么呢?
幼兒講述:幼兒a撕圓、幼兒b剪圓、幼兒c畫好了再剪圓
3、今天我們不借助工具,直接用手撕圓,怎么撕?
(1)教師與幼兒進行互動式的示范:
a用紅色的紙撕圓,作為毛毛蟲的頭。
兩只手分別做小孔雀(用食指和大拇指分別捏住色紙),一邊撕,一邊轉動色紙。(2)請個別幼兒也來試一試。
b用綠色的彩色撕圓作為毛毛蟲的身體。
(3)想一想有沒有不同的撕法?
幼兒:折一折撕成半圓再展開就是一個圓。
(4)用同樣的方法繼續撕9或10個圓,教師直接出示事先撕好的幾個圓。
(5)教師與幼兒一起進行互動式的黏貼。
提醒幼兒注意黏貼時,注意要將圓片片一張一張連接起來,要緊緊地抱在一起,不能脫節。才能拼成毛毛蟲。
黏貼好以后,與幼兒一起在圓片片上為毛毛蟲添畫眼睛、嘴巴、觸角、腳、刺。
(評析:此環節是活動的重點,同時也是本次活動的亮點:老師沒有機械的示范毛毛蟲的撕貼方法,沒有乏味枯燥的技能訓練,而是在孩子們的說說、動動中,逐步掌握圓形連接的方法。)
(三)幼兒自主撕貼制作毛毛蟲
1、請小朋友自己制作毛毛蟲,先用紅色的紙撕圓做頭,在用綠色的紙撕圓做身體,再貼上雙面膠連接起來,做好以后再貼到紙上,添畫眼睛、嘴巴、觸角、腳、刺。
2、幼兒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3、選擇毛毛蟲一天中喜歡的食物喂給毛毛蟲吃也可以自己創編毛毛蟲可能會到哪里去,發生了什么事?
(1)可以黏貼一個蘋果或兩個梨、三個李子、4顆草莓、5個橘子、一塊巧克力蛋糕,一個蛋卷冰淇淋,一條酸黃瓜,一片瑞士奶酪,一片沙拉米,一個棒棒糖,一塊櫻桃派,一根香腸,一塊小蛋糕和一片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