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活動:可愛的家
2、幼兒創作,重點指導:
1)鼓勵幼兒變換屋頂方向和漢字的組合變化。
(你住的房子“人”字在左邊還是右邊呢?你住的小區里還有誰呢?)
2)引導幼兒在空白處可添加綠化。
四、分享交流
1、幼兒相互欣賞
2、幼兒介紹
1)哎,這個小區空氣真好,你發現了嗎?種了那么多的樹。
2)哎?這是誰住的小區呀?這個小區叫什么名字呢?
3)看看哪幢房子最特別?(觀察不一樣的房子,或者哪些房子沒有穿好衣服。)資源設計:
選取畫家吳冠中的畫《人之家》,在進行課件演示時先出現“人”、“口”字地組合、再出現一幢房子、最后出現更多地房子,能循序漸進地進行展示、整堂課逐漸推進。同時在范畫的提供上比《人之家》略微簡單些,考慮到幼兒能力地差異性。
評價設計:
利用ppt逐步演示用“人”、“口”字造的房子,這樣的形式,幼兒很感興趣,但在課件的選擇上教師可以再做修改,因為從局部—全部的呈現,對幼兒有很大地難度,里面不僅僅包括立體的房子,還有房子與房子之間的空間布局問題,因此對課件稍作修改,只呈現2-3幢不同的房子結構,讓幼兒便于觀察與學習模仿。
二、課堂實錄:
一、情景導入
1、教師:今天黃老師帶來了一幅非常有趣的畫。請你們仔細看哦。
2、出示ppt“人”
教師:哎?這個像什么?
幼兒:屋頂、動物的耳朵等。
教師:對呀,都是尖尖的,三角形的。那么它像哪個漢字呢?出示字卡“人”,像個人字一撇一捺。(字卡展示在展板上)
3、出示ppt“口”
教師:那么這個像哪個漢字?
幼兒:口。
教師:你們知道“口”是什么嗎?
幼兒:是我們的嘴巴。
教師:嘴巴有什么用?
幼兒:唱歌(唱好聽的歌曲)、吃飯、說話
教師:“人”字,“口”字會變成什么呢?你們可要看清楚哦(演示ppt)人伸出兩條長長的腿。(演示ppt)給他穿上一件衣服,(演示ppt點兩下)鋪上地板,哇,變成了什么?(變成了房子)(演示ppt)對呀,變成了一幢漂亮的房子。教師小結:剛才的“人”字變成了房子的屋頂,“口”字變成了房子的窗戶,穿上衣服,原來漢字可以變成一幢房子。
教師:小區里只有一幢房子,住在里面的人打開窗戶看看,外面沒有人,聽聽聲音,也沒有。他們心里會怎么樣?
幼兒:覺得很孤單
教師:那怎么辦呢?
幼兒:要是有鄰居就好了。
教師:(演示ppt)就在這個時候,旁邊搬來了一戶新鄰居。老房子里的人可開心啦。他們探出腦袋迫不及待地向新房子里的人問好:新鄰居你們好!
教師:(演示ppt)小區里有兩幢房子了,你能找到新房子的“人”字和“口”字嗎?(請一名幼兒上來指一指)對呀,一瞥一捺。老房子的“人”字在右邊,新房子的“人”字在哪邊?這個時候又搬來一戶新鄰居,你找到這幢房子和剛才兩幢房子不一樣的地方了嗎?
幼兒:有樓梯
教師:對的,有了樓梯樓上樓下住的人就更多了。
二、示范操作
教師:真有趣,用“人”、“口”字可以變出一幢漂亮的房子,我們也來試試看。
教師示范:畫上“人”字,“口”字,“人”伸出兩條長長的腿,穿上衣服(衣服可以穿在左邊,也可以穿在右邊),衣服就是房子的屋頂,然后砌上一面墻,鋪上地板,一幢漂亮的房子就畫好了。
教師:誰也想來試一試,變出一幢漂亮的房子。請個別幼兒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