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愛吃水果的牛說課稿
一、說教材分析。繪本《愛吃水果的牛》是一個圖畫故事,主人公是小動物,故事情節擬人化,符合中班幼兒的心理特點。同時繪畫形象生動,主題突出,適合中班幼兒看圖講述,有利于幼兒展開聯想與想象,有利于幼兒充分表達。因此,我把它選為中班繪本教學的材料,希望通過本次活動,不但讓孩子們平時都能喜歡上各種水果,知道多吃水果有益于身體健康,同時通過教學,讓大家學習“愛吃水果的牛”學會關心照顧別人的優良品質。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確定為:
情感目標:讓幼兒學會當別人遇到困難時能主動去關心幫助別人。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繪本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的閱讀和理解繪本的能力,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繪本故事的內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節,讓幼兒喜歡上各種水果,知道水果、蔬菜、牛奶有益身體健康。
確定本次活動的依據有以下幾點:1、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繪本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2 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關心別人的意識,因此通過繪本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顯得尤為重要。3、《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準備。
本次活動我運用了ppt的多媒體教學,讓孩子們能夠更加清楚直觀地觀看繪本內容;同時還設計了一張自己喜歡吃的蔬菜和水果的表格,讓孩子們在相對應的喜歡吃的蔬菜和水果下添畫上笑臉,讓孩子們在動靜交替中獲得對知識的鞏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說教法學法。
本次活動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方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掌握對繪本的理解。
1、直觀演示法:活動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繪本拍攝成一幅幅漂亮的圖片,并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帶領幼兒一起走進繪本,理解繪本。
2、提問法:此教學方法是讓幼兒在觀察圖片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將觀察到的圖片內容講述出來。教師采取隨機提問的方法,用有效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畫面內容,它能體現出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本次活動主要運用了解釋性提問(如:你們喜歡這只愛吃水果的牛嗎?為什么?)、假設性提問(如:假如你的家人或朋友生病了你會怎么做呢?),同時還采用猜問設疑的方法,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讓幼兒在猜猜看看讀讀中進一步加深對繪本的理解。
3、講述法:繪本教學以幼兒講述為主,教師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的氛圍,利用有效提問幫助幼兒對畫面內容進行講述,并學習使用繪本中的話進行回答,以此來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操作法:在最后的延伸活動環節,借助表格,讓孩子們在自己喜歡吃的水果蔬菜下面相對應地畫上笑臉,目的在于鼓勵和激發幼兒真正喜歡上有營養的水果和蔬菜,讓幼兒在操作中提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