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折紙活動:蘋果樹
活動設計背景:幼兒園幫老師定的雜志到了,封面上全是用卡紙折、剪、貼的各種動植物和人物。畫面大膽夸張,色彩鮮艷奪目,立體感強烈。正當兩個老師對封面的圖案評頭論足時,卻走過來不少“好事者”------“我來看看呢”、“多好看呀”、“我會做這個,我會做這個”、“我也會做”……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起來。對呀,我們的組圖折紙不也可以像這樣鋪展開,而不用受一張“小紙”、一種形式、一種內容的束縛。如果讓一組的孩子共同來完成一幅組圖折紙,不正好可以達到“組合”的目的嗎?這樣不僅可以讓幼兒能在較大的空間里排列組合、編構圖案,而且可以較好的鍛煉孩子們的合作能力。因此,結合最近才學會的折紙“蘋果”,便誕生了最新升級版的“蘋果樹”組圖折紙活動。活動價值分析:1.“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達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2.提供小組共同活動的機會,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3.選擇幼兒熟悉(已學過折紙蘋果)并有一定難度(采用多種形式組合蘋果樹)的活動形式和內容,讓它“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性”;顒幽繕耍1、在已會折“蘋果”的基礎上,用多種材料組合圖形形成“蘋果樹”。2、學會小組間的初步分工協作,有較強的合作意識。活動準備:大白紙六張、方形紅、綠、黃色紙若干、綠色紙片和綠色葉子若干、漿糊、抹布、報紙、牛皮紙、白卡紙、棕色卡紙等、油畫棒、勾線筆等;顒舆^程:一、觀察蘋果樹圖片,了解蘋果樹的基本組成,知道蘋果樹分為樹干、樹枝和果實、樹葉幾部分。(評析:對蘋果樹的形狀構成,孩子們倒是再熟悉不過。本環節主要的是通過觀察了解為下環節活動做好鋪墊)二、擴展幼兒經驗,發揮幼兒想象。提問:如果用折紙的方法來表現蘋果樹,你可以怎么來表現?也可鼓勵幼兒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想辦法。(評析:本環節通過老師的提問來充分擴展幼兒的已有經驗,也使孩子們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使下環節的制作顯得多姿多彩、精彩紛呈。)(幼兒在本環節中,想出了很多的好辦法。如蘋果可以折疊,這樣“就像長在上面一樣”有立體感!斑要加上綠色樹葉,才更好看”。樹枝和樹干可以用白紙畫并涂上顏色,也可以用棕色的卡紙剪成樹枝的形狀,還可以用報紙卷,用牛皮紙撕貼。哈,辦法又多又好)三、表揚幼兒的創意,并總結經驗,簡單講述制作要求1、樹干可以用報紙折疊或卷曲,也可以用牛皮紙直接撕貼,也可卷曲、折疊,卡紙可以剪出樹干后粘貼。2、蘋果可以用提供的彩色紙折疊3、樹葉可以用提供的剪好的葉子粘貼,也可用提供好的綠色紙片畫好樹葉形狀后剪下來粘貼4、難點把握:樹干的大小。針對平時幼兒多用16k紙繪畫的情況,提醒幼兒剪貼、撕貼的樹干看起來一定要粗壯,這樣才可以承受滿樹的蘋果。(評析:本環節在材料的提供上充分顯示了層次性。用白卡紙和棕色卡紙制作樹枝,相對幼兒來說較為熟知。而報紙和牛皮紙是幼兒不常使用的材料,對幼兒來說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用于折蘋果的方形折紙有稍大的、中等的、也有較小的。有黃、綠、紅等顏色,便于幼兒根據自己的現解和喜好來選擇。而輔助材料則提供了有剪好的綠樹葉,也有長方形紙片供幼兒剪貼樹葉和撕貼樹葉)四、每組幼兒分工合作完成一棵蘋果樹,老師對分工有異議或操作有困難的幼兒給予幫助(評析:在做好各種鋪墊活動后,幼兒的制作終于開始。在一開始的商量和討論中,有的組的幼兒對分工持有異議,如大部分人都搶著先去折蘋果,而樹干卻無人問津。而有的組好多人先去撕扯牛皮紙,準備做樹干,蘋果卻遲遲沒有“上樹”。針對這樣的情況,老師及時介入進行了引導,使孩子們的操作能有序進行。在制作活動中,幼兒對常用的卡紙不屑一顧,對不常出現的牛皮紙和報紙表現了極大的興趣,所以基本上是選擇了這兩種紙張來做蘋果樹的樹干。活動中,個別幼兒對撕牛皮紙不太熟悉,不能較好掌握牛皮紙的韌性。撕不出樹干、樹枝的形狀。老師引導幼兒用手指捏緊紙張,控制手部肌肉,一點點一點點地往下撕,這樣才能撕出想要的形狀。在蘋果排列和色彩的搭配上,幼兒顯現出平日里較強的對色彩的感悟能力。構圖錯落有致,主次鮮明,色彩紅黃綠相間,讓人愛不釋手。)五、 展示并評價六個組制作的蘋果樹。請幼兒評選最喜歡的那棵樹,說一說喜歡的原因,并根據構圖飽滿、色彩搭配、制作技巧等因素進行評價(評析:本環節充分給予幼兒展示和自我評價的機會。老師一句“你最喜歡哪顆蘋果樹”的提問拉開了作品評價的序幕。因為紙張較大,所以評價時幼兒都圍成一個大圈,中間放著那六張鮮艷無比、奪人眼球的折紙蘋果樹。孩子們各抒己見,表達了對某顆蘋果樹的喜愛。當然也附帶著說出各種理由。“看起來就很好看”、“蘋果多”、“樹像真的”……老師也在孩子們發表的感想基礎上,根據構圖平衡、色彩搭配、制作技巧等方面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使幼兒在了解本組作品優勢的基礎上,了解其他組的作品優點,從而對下一次活動提供幫助)活動延伸:1、在手工區提供較大的紙張和相應材料,繼續制作蘋果樹。2、學會折更多的水果,制作梨子樹、桔子樹等。(評析:滿足幼兒繼續制作的愿望,并在此基礎上有更多的變化和發展,使幼兒對這種組圖折紙活動一直保持良好的興趣和動力。)活動反思:本次活動是在近期組圖折紙活動基礎上的一次嘗試。在活動中幼兒首次嘗試小組合作,和同伴一起完成一份作品。整個活動層次清晰,環環相扣,重難點把握恰當,幼兒作品精彩紛呈,教學效果良好。一、活動內容的選擇符合幼兒“跳一跳,夠的著”的原則本次活動是在幼兒已經學會折“蘋果”后的一次組圖折紙。因此對幼兒來說,折“蘋果”是幼兒熟悉并在能力范圍內的,而在此基礎上學會用多種材料組合整個”蘋果樹”圖案,則需要幼兒付出一定努力。因此它“既符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二、教學環節的設置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重視幼兒的情感和體驗。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充分體現 “以幼兒為本”的思想。在教學環節的設置上,重視幼兒自主性的發揮,重視幼兒情感的體現,重視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重視幼兒在活動中的互動和合作,充分給予幼兒表達和表現的機會,使幼兒獲得不同層度的發展。如在幼兒操作環節中,強調討論并分工的環節,使幼兒通過互動達到在合作中愉快共事的目的。三、重難點把握恰當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在折紙蘋果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材料組合圖案。而難點則是那些新材料的使用以及大小比例的掌握。在第三環節,老師將重難點前置,重點引導幼兒熟悉材料并了解處在大紙中的樹干樹枝的比例,使幼兒跳出平時繪畫用的常規紙張的束縛,大膽地制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折紙圖畫。四、活動評價的多元化本次活動因為畫紙尺寸較大、圖案色彩鮮艷,再加上又是觀摩活動,所以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在評價中,老師一改傳統的“一言堂”,以“你最喜歡哪棵蘋果樹”為起點,將評價的“繡球”拋向了孩子。在幼兒充分講述自己對作品的感受過后,老師也在色彩搭配、平衡構圖、制作技巧等方面對幼兒的作品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參與觀摩的老師你一言我一語,也加入了作品的評價,這些都將對幼兒以后的操作提供實質性的幫助。五、活動中的不足 縱觀整個活動的全部,有亮點也有不足。在第二環節擴展經驗的過程中, 可讓幼兒對蘋果樹的場景再做深入的想象,這樣的畫面會更豐富。在介入幼兒的討論和協商中,還應該更耐心的聽取他們的想法,不要太急于為孩子們拿主意,這樣才會更好地提高幼兒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