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早期閱讀《山丘上的約會》(通用10篇)
中班早期閱讀《山丘上的約會》 篇1
案例背景
近年來,我國幼教界普遍關注幼兒早期閱讀的問題,開始重視研究這個新的課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地把幼兒的早期閱讀方面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提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 本學期,我園采用了《幸福的種子》這一套早期閱讀繪本,《山丘上的約會》就來源于《幸福的種子》。在設計本活動的時候,本班幼兒正處于中班時期,他們喜歡閱讀,已擁有一定的閱讀技能,中班期又正是充滿各種奇思妙想的時期,教師順勢引導,使幼兒在感受圖畫書內容及畫面的同時,習得良好的閱讀習慣。
案例描述(選取其中一個活動環節進行描述)
一、理解詞義
如:山丘、約會、郵差先生、筆友、英俊、絕交
二、欣賞故事
1、聽老師講述故事的前半段內容
提問:請你猜一猜故事的后面玲玲和呱呱見面了嗎?說說你的理由
2、欣賞繪本
——教師出示大圖畫書
提問:我們先來看一看封面,這個故事的題目是什么?
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你覺得玲玲和呱呱在干什么?
我們再來看一看封底,你看到了什么?
請你猜一猜,玲玲和呱呱最后怎么樣了?
三、自由閱讀
1、幼兒閱讀繪本
師:——請大家拿到書以后,從書的封面開始一頁一頁地看,慢慢地看,想一想玲玲和呱呱最后怎么樣了?他們見面的時候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師:——兩個小朋友之間也可以相互討論一下自己覺得哪里很有趣
2、請你來說一說后面半個故事
師:——你看懂了嗎?那就請你來告訴大家,玲玲和呱呱見面發生了哪些事情?
幼1:它們差點打起來了!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幼1:我從這里看到的(幼兒講書翻到玲玲踩著呱呱的那一頁)
幼2:不是的,它們沒有打架,玲玲用腳踩了呱呱一下,然后呱呱叫起來了!
幼3:呱呱一開始以為玲玲也是只青蛙,但后來變成鴕鳥了,所以嚇了一跳!它們兩個人都嚇了一跳!
師:那你覺得最后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它們怎么樣了?
幼3:它們還是好朋友!到鴕鳥家里吃東西嘍!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
幼3:它們手拉手,然后一起在吃餅干。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
師:——你覺得哪個地方最有趣,為什么?
幼1:玲玲發火了!老師你看!
師:你怎么知道玲玲在發火的?
幼1:你看它的翅膀,它的眼睛……還有它嘴里的氣!
師:是的,玲玲生氣了,她還說了兩個字 “絕交”,那你們知道玲玲在說“絕交”時還會有什么動作嗎?
幼兒跺腳、撅嘴,學玲玲生氣的動作。
幼2:呱呱靠在玲玲腳上的時候我覺得很好笑。
幼3:還有玲玲把呱呱踩了一腳的時候,呱呱好像被踩扁了。
……
師:——你有哪里不明白嗎?請告訴大家
幼:老師,那個大黑字是什么?
師:“哎-呀,地-震-啦!”
幼:齊聲大笑并模仿“哎呀,地震啦!”、“哎呀,地震啦!”……
……
——教師引導幼兒共同講述后面半部分內容
四、完整欣賞
故事內容:
山丘上的約會
每天吃過早餐,瓜瓜都會在門口等郵差先生送信來,然后坐在秋千上讀信。這是他有一天中最期待、也最快樂的時間。
他家的柜子旁邊,有一個漂亮的袋子,里面裝滿了信,這些都是玲玲寄給他的。
玲玲是瓜瓜的筆友,她每天都會寄一封信給瓜瓜,告訴他很多有趣的事情。
可是,他們從沒有見過面。瓜瓜讀信的時候,就把玲玲想象成一位美麗漂亮的小姐。
玲玲呢,也把瓜瓜想象成一位高大英俊的先生。
有一天,玲玲很想見瓜瓜一面,就寫了一張邀請卡。
瓜瓜先生:星期日,我想邀請你到我家喝茶。當天中午,我會在水田中的山丘頂上等你,一定要來吆!玲玲上!
星期日到了,玲玲一大早就起來了,又打掃、又插花,還烤了好吃的餅干。
瓜瓜洗了個香噴噴的澡,換上新褲子,又打了紅領結。照照鏡子很滿意,瓜瓜就出發了。
約定的時間快到了,瓜瓜急急地趕路,玲玲也飛去赴約。
玲玲很快到地到了山頂,左看右看卻看不到瓜瓜。這時,瓜瓜正努力地跳上山去。
太陽公公往西移動了一下。“奇怪,瓜瓜先生怎么還沒來呢?”玲玲著急地想。
瓜瓜好不容易跳到了山頂,累得直不起腰來。這時候瓜瓜看到眼前有一棵樹,心想:就在樹低下等玲玲小姐吧!
玲玲伸長脖子看了又看,仍然誒看到瓜瓜的蹤影。太陽都快下山了,玲玲生氣地大聲叫起來:“瓜瓜先生太不守信了,我要和他絕交!”就在玲玲生氣跺腳的同時,靠著“樹干”的瓜瓜跌了一跤,嚇得大叫:“哎呀,地震啦!”奇怪呀,這是什么聲音?玲玲低頭一看,正好和瓜瓜的眼睛對上。“你,就是瓜瓜?”“你,就是玲玲?”
怎么和原來想的不一樣!玲玲和瓜瓜有點兒失望。然后,他們兩個都笑了起來。玲玲說:“不管怎么樣,我們還是好朋友吧!”“那當然。”瓜瓜快樂地回答。“走吧!到我家去,繼續我們的約會吧!”
中班早期閱讀《山丘上的約會》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圖畫故事的情節發展與人物特點,了解朋友的真正意義。
2.學習理解詞匯:筆友、約會、英俊、守信、絕交。
3.初步理解圖畫書的構成形式。
活動重點:
理解圖畫故事情節發展與人物特點的關系
活動難點:
學習理解故事中一些不常用詞匯,了解朋友的真正意義
活動準備:
人手一本圖畫書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圖書,引出故事。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了一本大圖書,看看封面上有誰?是青蛙先生和仙鶴小姐,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青蛙先生叫瓜瓜,仙鶴小姐叫玲玲,我們一起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2.這本書的題目是什么呀?(《山丘上的約會》逐字認讀),小朋友你們知道什么是“山丘”嗎?”就是小山坡。“約會”是什么意思呀?哦,就是約好了時間去見面。誰跟誰要約會呢,是青蛙先生和仙鶴小姐,他們是一對好朋友,要進行一次山丘上的約會呢。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約會呢?我們一起往后看一看。
3.觀察扉頁:上面有什么?(介紹書名、文圖作者、出版社名稱)
二、學習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
1.提問:
故事里的兩個好朋友叫什么名字?
他們認識以后有沒有見過面?
他們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介紹:筆友)師:原來,用寫信的方式也可以認識朋友,這樣的朋友就是筆友。
2.理解:英俊、約會
瓜瓜讀玲玲的信時把玲玲想成什么樣的?玲玲在看瓜瓜的信時,又把瓜瓜想象成什么樣的?
三、幼兒自主閱讀故事的后半部分,預測故事的發展。
1.呱呱和玲玲最后有沒有見面呢?他們相互不認識,怎樣找到對方呢?見面后會發生什么事呢?請你們自己認真看書,自己找找答案。
2.與幼兒一起討論答案:呱呱和玲玲約定在什么地方見面?他們都到了山丘上,為什么見不到對方,這時玲玲的心情怎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引導孩子觀察玲玲的翅膀、眼睛及說絕交時的動作)哪青蛙會怎么樣啊?(哎——呀,地——震——啦)他們終于見面了,心情怎樣?(有些失望)最后為什么笑了呢?觀察最后的畫面:玲玲和呱呱并沒有因為對方長得想象中的不一樣而結束朋友關系,他們還是成為了好朋友。
四、教師有感情地完整講故事
這真是一個有趣而又讓人覺得很溫暖的故事,聽老師把這個故事完整的講一遍。
五、請幼兒說說:你最喜歡故事什么地方?這個故事真有趣的,現在我們就和好朋友一起來看看吧。讓我們再來完整地講一講這個故事吧。(看圖師、幼完整講故事)
師:你們喜歡這對好朋友嗎?為什么?
教師總結:雖然,瓜瓜和玲嶺見面后發現彼此和自己想象中的很不一樣,但是他們還是接受了對方,因為他們是好朋友,好朋友是不在乎外表的,友誼才是最珍貴的。老師希望我們小朋友也要像瓜掛和玲玲學習,學會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做個真正的好朋友。
中班早期閱讀《山丘上的約會》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角色特點,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
2.理解“筆友”、“約會”、“絕交”等詞匯的含義,能用較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繪本大書、幼兒用書、dvd
活動過程:
一、 圖畫書導入,初步感知角色形象。
1.解讀封面,了解主人公名字
封面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誰和誰約會?什么叫約會?
為什么會約會呢?好想知道,你們想知道嗎?
2.解讀扉頁,了解故事發生的地點
它們在什么地方約會?
二、集體閱讀p1—p9,引發幼兒對故事內容的關注。
1.教師逐頁講述故事大書,分解畫面內容。
p4:什么是筆友?
p5:呱呱把玲玲想象成什么?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那玲玲又會把呱呱想象成什么呢?
2.重點解讀信件,了解信件的主要內容。
他們約會的地點在什么地方?時間?相約干什么?
3.繼續閱讀至p9
約會前他們做了哪些準備?
三、觀看dvdp9—p21,了解故事情節發展的過程。
1.集體觀看dvd,了解故事發展。
它們到底有沒有成功約會呢?
p13:誰先到約會地點?它是怎么去的?那呱呱又是怎么去赴約的?
一開始它們有沒有發現對方?為什么?
p17:什么叫絕交?誰來學一學玲玲說絕交的樣子?
最后見面了嗎?怎么發現對方的?
見面后跟想象中的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他們的表情怎么樣,心情怎么樣?
2.引發提問,猜測故事結尾。
那她們真的會絕交嗎?假如你是呱呱\玲玲,你會怎么做?
四、閱讀p22、p23,了解故事發展的結局。
那結果到底怎么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它們是怎么做的?
五、完整閱讀故事,進一步梳理故事發展情節。
幼兒自主閱讀圖畫小書,梳理故事發展的情節
中班早期閱讀《山丘上的約會》 篇4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畫面,大膽想象、合理猜想、理解故事情節。
2.學習并理解故事中出現的字詞“筆友”“約會”“絕交”“守信”。
3.感受朋友之間守信用的道理,懂得朋友間的友誼是珍貴的,不管朋友的外表如何都愿意接納和分享。
【活動準備】
《山丘上的約會》PPT、故事動畫DVD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出示故事封面(圖片一、二)
師:我們大班的小朋友快要上小學讀書了吧,你們喜歡書嗎?今天老師帶來一本書《山丘上的約會》,什么是約會?這是誰的約會呢?她要和誰去約會呢?
2.他們要去約會了,去哪里呢?什么時候去呀?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觀察圖片,大膽猜想,理解故事情節。
1.出示圖片三
師:每天吃過早飯,呱呱都會做一件事情,什么事情?
你們見過信嗎?在哪兒見過?什么時候要寫信?
2.出示圖片四
師:誰會給呱呱寫信呢?玲玲,他們是筆友。
什么是筆友?
3.出示圖片五、六
師:玲玲每天給呱呱寫信,腦子里都想著呱呱,在她心目中,呱呱會是什么樣的呢?
呱呱每天看信的時候,腦子里想的也是玲玲,在他心目中,玲玲會是什么樣的呢?
4.出示圖片七
師:他們沒見過面,這樣天天都很想念,想著想著就會怎么樣了呢?
于是玲玲就給呱呱寫了一封邀請信,信上寫著:呱呱先生,星期日,我想邀請你到我家喝茶。當天中午,我會在水田中的山丘頂上等你,玲玲。
他們終于要約會了,他們約好什么時候見面?在什么地方見面?見面后去做什么呢?
5.出示圖片八、九
師:星期日要見面,他們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
星期日終于到了,他們都在做什么?
6.出示圖片十
師:快到中午了,他們都出發去山丘上了,他們是怎么去的呢?
誰會先到呢?為什么?
7.出示圖片十一、十二
師:玲玲沒一會兒就飛到了山丘上,左看看,右看看,沒有看見呱呱。這時呱呱在哪里呢?遇到什么事情了?
8.出示圖片十三、十四
師:呱呱好不容易到了山丘上,已經感覺怎么樣了?他現在最想做什么呢?
于是他看見一棵樹,就想去靠著休息一會,邊等玲玲,不一會兒就等睡著了。
9.出示圖片十五
師:等了好久,都看不見呱呱,玲玲的心情怎么樣?她說:呱呱先生不守信,我要和他絕交。
什么是守信?什么是絕交?
小結:小朋友們做什么事情都要守信,否則就不是個誠實的人。
10.出示圖片十六
師:玲玲很生氣,一跺腳,就聽見一個聲音“啊呀,地震啊!”
這會是誰的聲音呢?真的有地震嗎?
11.出示圖片十七、十八
師:直到這時,他們倆人才真正見面了,他們見到對方后的表情怎么樣?心情又會怎樣呢?
你覺得他們還會不會繼續去約會呢?
12.出示圖片十九、二十
師:他們倆互相看了一會兒,都笑了,玲玲說:我們還是好朋友,請你去我家做客吧!
小結:真正的好朋友是不在乎外表,不論你長得好不好看,只要互相喜歡,大家在一起開心就好。
三、觀看PPT,完整欣賞故事
師:我們一起來完整的欣賞一遍故事吧!
活動延伸:
師:玲玲和呱呱的約會很成功,小朋友們想不想和自己的好朋友去約會呢?我們也自己做一張邀請卡寄給她/他,好不好?我們一起回班級找紙和筆吧!
中班早期閱讀《山丘上的約會》 篇5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畫面,大膽想象故事內容并用完整的語言講述。
2、學習并理解故事中出現的字詞“筆友”“約會”“絕交”“守信”。
3、感受朋友之間守信的道理。
活動準備:
信封及信一封、《山丘上的約會》ppt、自制自卡“筆友”“約會”“絕交”“守信”
活動過程:
(一)、情景“來信了”(教師事先請另一名老師送信)引出字詞“筆友”。
教師:呀!我收到一封信,真開心!是誰寄來的呢?我來看一看。
教師打開信,和幼兒一起分享信的內容。
教師:這是我的一位筆友給我寄來的信,你們知道什么是“筆友”嗎?
小結:筆友一般都是通過寫信而結識的朋友,很多都是沒有見過面的。
老師今天也帶來了一本好看的書,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與幼兒一起分享閱讀故事第1到5頁。
1、故事里2個好朋友叫什么?
2、他們有沒有見過面呢?那他們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呢?
3、他們就是我之前說過的筆友,那他們后來又沒有見面呢?豐富詞匯:“約會”
4、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后來發生什么事?。
(三)、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第6—11頁,大膽想象完整講述故事內容。
第6—7頁:
1、你看到了什么?瓜瓜和玲玲在干什么?
2、他們見到了嗎?
第8頁:
1、玲玲怎麼了?他的表情怎么樣?她為什么會這樣?
2、出示字卡“絕交”幫助幼兒理解。
第9頁:
1、看,這幅圖發生了什麼事?
2、瓜瓜怎么了?
第10頁:
1、他們見面了嗎?
2、他們看到對方后,開心嗎?他們為什么笑了?
第11頁:
1、雖然看到對方后和他們之前想的不一樣,但他們還是很開心。
2、他們一起在干什么呢?
3、出示字卡“守信”。
(四)幼兒看ppt,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小結:朋友之間答應的事就要做到,這就是朋友之間守信的道理。
(五)我們小朋友馬上就要畢業了,我們也可以做個筆友來相互聊一聊,也可以通過上網、打電話等形式來相互聯系。
活動反思:
本個繪本故事作者采用了卡通化的造型,夸張地強化了故事中兩個主角的差異,不論在身高或體態上都不同。鶴和青蛙分別對未見面的筆友有著自己的期待:鶴以為青蛙是鶴;青蛙以為鶴是青蛙。這種期待與現實之間的差異搭建了整個故事的情節發展背景,而這,也正是孩子理解故事并投入欣賞故事的關鍵所在、難點所在。一旦孩子對這種情節背景有所理解和感知后,就能輕松、流暢、自如地進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一同遭遇,一起驚喜。理解故事中“當事者”的迷惑,體驗欣賞故事的“旁觀者”的明了,從容捕捉圖畫細節中的幽默諧趣。當孩子們游刃有余地穿梭在投入故事情境中的“當事者”和理解感悟故事的“旁觀者”之間時——青蛙與仙鶴相約,孩子與繪本相約——繪本課堂,就這樣活泛生動了起來。很戲劇化的是,正當玲玲(鶴)抬頭猛往高處尋找將會從天而降的偶像時,男主角瓜瓜(青蛙)也正奮力地跳上山丘去赴約呢!故事中的主角雖然都是田野里常見的動物,但兩者的外形、習性截然不同,所以見面的過程充滿了曲折、趣味。
中班早期閱讀《山丘上的約會》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圖畫故事情節發展與人物特點的關系。
2.學習理解故事中一些不常用的詞匯。
3.感受朋友之間的友情。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幼兒人手一本圖畫本《山丘上的約會》
教師材料:演示文稿PPT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幼相互問候:
2.談話引入:談朋友:
——你有朋友嗎他是誰你和他發生過什么有趣的事情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個新朋友,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是誰。
二、中間部分:
1、引導幼兒觀察封面圖。
——你看到了誰(青蛙)還有呢(嘴尖尖的那個認識嗎是誰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鷺鷥鳥,它是一種很會捕魚的鳥,如果你們還想更多地了解鷺鷥鳥,咱們可以下去查查資料或者問問父母)
——(請你們仔細地看看,)這只鷺鷥鳥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從哪里看出來的(看看它身上穿的,腳上穿的,還有桌上的照片,引導幼兒進行細節觀察)
——鷺鷥鳥在干什么呢從哪里看出來它是在寫信它在給誰寫信呢(青蛙)
過渡:鷺鷥鳥是不是在給青蛙寫信呢它又為什么會給青蛙寫信呢我們一起到故事里去找找答案。
2、與幼兒一起閱讀故事的前半部分。
——原文講述至P4,鷺鷥鳥是不是在給青蛙寫信瓜瓜是誰玲玲又是誰
——玲玲和瓜瓜是朋友嗎它們是怎樣成為朋友的那它們是什么樣的朋友呢(筆友)(用寫信的方式成為朋友,可以叫做筆友,那玲玲和瓜瓜是什么樣的朋友)
過渡:雖然玲玲和瓜瓜成為了朋友,但是他們從來也沒見過面,它們都在想對方究竟是長成什么樣的呀
——出示P5,看,瓜瓜把玲玲想象成什么樣的從哪里看出“美麗漂亮”(家里誰最美麗漂亮)
——出示P6,那玲玲又把瓜瓜想象成什么樣的呢(幫助幼兒疏理高大英俊,原文P6,家里誰最高大英俊)
過渡:玲玲和瓜瓜都把對方想象得非常美好,而且他們都很想見一面,玲玲就寫了一張邀請卡給瓜瓜。
——玲玲給瓜瓜寫了些什么呢它們約在哪里見面
3、讓幼兒預期故事可能怎樣發展
過渡:玲玲和瓜瓜準備見面了,它們在赴約之前都做了很多的準備,我們一起來看看。
——出示P8,仔細看,仔細想,玲玲在赴約之前都做了哪些準備
——出示P9,再來看看瓜瓜,它又做了哪些準備呢
——你覺得這時候玲玲和瓜瓜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從哪里看出來的
過渡:玲玲和瓜瓜都做好了準備,滿懷期待地去赴約,那玲玲和瓜瓜到底是怎樣去赴約的呢
——出示P10,仔細看,玲玲是怎樣去的誰來學一學。
——那你認為瓜瓜會怎樣去赴約呢
——玲玲和瓜瓜誰會先到達山丘頂上
過渡:是不是像你們說的那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原文:約定的時間快到了,瓜瓜正努力地往上跳。
——瓜瓜在赴約的過程中順利嗎從哪里看出來它不順利。(引導幼兒觀察細節,突出瓜瓜赴約的辛苦)
過渡:既然瓜瓜在赴約的途中那么累,那么辛苦,那你們覺得玲玲和瓜瓜還能夠順利的見到面嗎我們繼續往后看。
閱讀故事:P14-16太陽公公往西,仍然沒有看到瓜瓜的蹤影。
——玲玲和瓜瓜能見到嗎為什么
4、與幼兒一起閱讀后半部分的內容。
——講述P17,討論什么是“絕交”
——原文講述P17—P21,瓜瓜和玲玲終于見面了嗎那這個時候它倆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失望,追問幼兒為什么會失望讓幼兒體會、感知現實與想象發生沖突時的心情)
——猜猜它們到最后還會繼續做好朋友嗎請幼兒討論,并說明原因。
5、閱讀故事的結束部分。
過渡:那我們來看看是不是像你們猜的那樣。
——出示P22,瓜瓜和玲玲最后繼續做好朋友了嗎從哪里看出來的
——故事的名字:山丘上的約會。
6、師幼共同閱讀小圖書。(提閱讀要求)
過渡:現在我們一起來表演表演玲玲和瓜瓜赴約的過程,感覺一下他們誰最辛苦。
幼兒自選角色出活動室表演赴約,活動結束。
活動小結:
小小的故事給孩子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更帶給了我深深地感動。感動于這個故事背后所蘊含地濃濃地情感,感動于孩子們的天真、可愛和執著。孩子們通過對繪本的認知、演繹,了解了故事情節發展與人物特點的關系的同時感受朋友之間的深深友情。
中班早期閱讀《山丘上的約會》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圖畫故事情節發展與人物特點的關系。
2.學習、理解故事中一些不常用的詞匯:筆友、約會、英俊、守信、注意。
3.簡單了解朋友的真正意義,知道朋友間最值得珍惜的是友誼,懂得彼此接納和分享。
4.能簡單復述故事內容,并進行角色表演。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重難點:
理解圖畫故事情節發展與人物特點的關系
學習理解故事中一些不常用詞匯,了解朋友的真正意義
活動準備:
人手一本繪本
活動過程:
一、故事前的觀察、討論(介紹書名、豐富詞匯:約會)
1.介紹封面,幼兒理清故事的題目,人物以及人物間的關系。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本新書——(出示圖畫書:《山丘上的約會》)(逐字點認)——是這本書的題目。
師:你們知道什么是約會嗎?(豐富詞匯:約會)
師:在封面上,你還看到了什么?
師:鶴在干什么?(寫信)寫給誰呢?(青蛙)為什么仙鶴要給青蛙寫信?(因為他們是朋友。理清人物間的關系)
2.介紹扉頁,觀察扉頁
師:在扉頁上你看到了什么?(認識題目,豐富詞匯:山丘等)
二、與幼兒一起閱讀圖畫故事的前半部分(1——11頁),邊看邊提問:
1.師:故事的兩個好朋友叫什么?它們有沒有見過面呢?那它們是怎么成為好朋友的呢?原來用寫信的方法也可以成為好朋友,我們叫筆友。(引出詞匯:筆友)
2.師:瓜瓜把玲玲想象成什么樣?玲玲呢?(引出詞匯:英俊)
三、閱讀故事的后半部分,預期故事可能怎樣發展
1.猜猜瓜瓜和玲玲最后又沒有見面呢?如果見面了,他們又會怎樣找到對方呢?見面后會發生什么呢?(讓幼兒在圖畫書中自己找到答案)
2.與幼兒一起討論故事的答案,老師帶幼兒重點閱讀14頁——21頁。
觀察17頁:你們看看玲玲怎么啦?(生氣了,發火了)從哪里看出來的?(翅膀、眼睛)玲玲嘴里還說話“絕交”,讓幼兒點著書上的字,說一遍(語氣重些)你們知道玲玲在說“絕交”時還有什么動作嗎?(跺腳)
觀察18頁:青蛙會怎么樣啊?(哎——呀,地——震——啦)
3.分組表演瓜瓜與玲玲對話部分
4.19、20頁:見到對方后的失望心情
提問:見面后的心情怎么樣?最后為什么笑了呢?
四、教師有感情地完整講故事 ,引導幼兒共同講述
請幼兒說說:你覺得這個故事有趣嗎?你最喜歡什么地方?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幼兒積極性很高,從一開始封面的導入,孩子們了解這個故事的人物,孩子的大膽猜測,使幼兒對這個故事充滿了好奇,他們為什么會約會呢?通過解讀扉頁,讓幼兒了解故事發生的地點。第二個環節我讓幼兒集體閱讀,這里培養幼兒關注閱讀觀察經驗,對畫面細節及角色形象。圖畫書閱讀的特點就是圖畫及文字,因此我注重幼兒觀察畫面,從畫面中來理解整個故事的發展情節。第二個環節中,當我提問“什么是筆友”時,孩子們因為沒有這樣的生活經驗,所以很少有人回答,其實在課前我可以稍微滲透一下關于筆友的經驗。我提問“瓜瓜把玲玲想象成什么樣?玲玲把瓜瓜想象成什么樣?”幼兒都能從畫面中觀察出來。但在了解信件的主要內容時,由于我念的太快,導致孩子不是很清楚他們約會的時間、地點及事情。其實在這里當孩子還不太清楚時我可以再解讀一遍,而我卻匆匆帶過。在第三個環節了解故事情節發展的過程是真個活動的高潮部分。“誰先到約會地點”這個是一個矛盾沖突點,因為他們一個是飛去的一個是跳去的。“一開始為什么沒有發現對方”孩子們都能紛紛舉手回答,因為一個高一個矮看的方式不一樣。孩子們都很愿意說,很喜歡說。
中班早期閱讀《山丘上的約會》 篇8
活動目標:
1.理解圖畫故事情節發展與人物特點的關系。
2.學習、理解故事中一些不常用的詞匯:筆友、約會、英俊、守信。、注意
3.簡單了解朋友的真正意義,知道朋友間最值得珍惜的是友誼,懂得彼此接納和分享。
活動重點:理解圖畫故事情節發展與人物特點的關系
活動難點:學習理解故事中一些不常用詞匯,了解朋友的真正意義
活動準備:人手一本繪本
活動過程:
一、故事前的觀察、討論(介紹書名、豐富詞匯:約會)
1.介紹封面,幼兒理清故事的題目,人物以及人物間的關系。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本新書——(出示圖畫書:《山丘上的約會》)(逐字點認)——是這本書的題目。
師:你們知道什么是約會嗎?(豐富詞匯:約會)
師:在封面上,你還看到了什么?
師:鶴在干什么?(寫信)寫給誰呢?(青蛙)為什么仙鶴要給青蛙寫信?(因為他們是朋友。理清人物間的關系)
2.介紹扉頁,觀察扉頁
師:在扉頁上你看到了什么?(認識題目,豐富詞匯:山丘等)
二、與幼兒一起閱讀圖畫故事的前半部分(1——11頁),邊看邊提問:
1.師:故事的兩個好朋友叫什么?它們有沒有見過面呢?那它們是怎么成為好朋友的呢?原來用寫信的方法也可以成為好朋友,我們叫筆友。(引出詞匯:筆友)
2.師:瓜瓜把玲玲想象成什么樣?玲玲呢?(引出詞匯:英俊)
三、閱讀故事的后半部分,預期故事可能怎樣發展
1.猜猜瓜瓜和玲玲最后又沒有見面呢?如果見面了,他們又會怎樣找到對方呢?見面后會發生什么呢?(讓幼兒在圖畫書中自己找到答案)
2.與幼兒一起討論故事的答案,老師帶幼兒重點閱讀14頁——21頁。
觀察17頁:你們看看玲玲怎么啦?(生氣了,發火了)從哪里看出來的?(翅膀、眼睛)玲玲嘴里還說話“絕交”,讓幼兒點著書上的字,說一遍(語氣重些)你們知道玲玲在說“絕交”時還有什么動作嗎?(跺腳)
觀察18頁:青蛙會怎么樣啊?(哎——呀,地——震——啦)
3.分組表演瓜瓜與玲玲對話部分
4.19、20頁:見到對方后的失望心情提問:見面后的心情怎么樣?最后為什么笑了呢?
四、教師有感情地完整講故事 ,引導幼兒共同講述
請幼兒說說:你覺得這個故事有趣嗎?你最喜歡什么地方?
?
中班早期閱讀《山丘上的約會》 篇9
一、活動背景:
隨著信息時代的突飛猛進,書面閱讀式的文化進入了多媒體的閱讀文化,幼兒獲取信息的渠道已不只是圖書了,幼兒完全可以從符號、文字、圖象、聲音、動畫等信息媒介中獲取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因而在進行幼兒早期閱讀教學時,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既能激發幼兒閱讀興趣,豐富幼兒閱讀經驗,提高閱讀能力,也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和發展趨勢。《山丘上的約會》這個讀本是《幸福的種子》中班下期的一個故事類的讀本,在進行這個讀本的教學活動時,我們巧妙地運用了多媒體技術,制作了動畫讀本、課件,提高了幼兒的閱讀效果。
二、活動描述:
(一)活動目標:
1.進一步了解圖書的構成形式;
2.理解圖畫故事情節發展和人物特點的關系;
3.注意學習故事中一些不常用的詞匯;
重點:理解圖畫書的`構成形式。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幼兒人手一本閱讀繪本《山丘上的約會》,提前做好的邀請卡紙,一個裝著邀請卡的信封。
知識準備:提前豐富幼兒情緒方面的詞語。
空間準備:幼兒圍成半圓坐。
多媒體準備:《山丘上的約會》課件,《山丘上的約會》動畫。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老師:小朋友們好!老師今天心情很高興,因為我收到了一封我好朋友寫給我的信(老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信封),里面有一張邀請卡,邀請卡上寫著邀請我周末去她家做客。
2.初識圖書
老師:今天除了我收到了信呀,還有另外兩個好朋友也給對方寫信了,那我們來看看它們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吧!
老師拿出繪本圖書,圖書封面面向幼兒。
老師:小朋友們,用你們明亮的眼睛看看封面上都有些什么?
幼兒:有一只青蛙,有書桌,還有只白鶴,它在寫東西。
(如果幼兒不認識白鶴的話,就告訴幼兒,繪本上的是白鶴。)
老師:嗯!小朋友們的眼睛可真厲害。那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的名字吧!(同時老師用手指著書名)我們一起把它念出來,山,丘,上,的,約,會。哦,原來是約會呀!小朋友們用你們聰明的小腦袋猜一猜,這會是誰和誰的約會呢?
(如果有幼兒發問什么是約會,解釋約會是預約會面,指兩個人預先約定時間地點見面后進行的活動。)
幼兒:是兩個好朋友的約會;是帥哥和美女的約會;是白鶴與青蛙的約會。
老師:到底是誰和誰的約會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3.分段欣賞、理解故事、挖掘心理。
1.第一段講述(P2—P9),理解約會前的故事內容,感受人物心理。
什么是筆友?
瓜瓜想象的玲玲是什么樣的?玲玲想的瓜瓜呢?
玲玲和瓜瓜在干嗎?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
他們現在是什么心情呢?(豐富詞匯“期待”)
2.第二段講述(P10—P15),理解角色在約會的途中發生的事,感受這段途中角色的心理變化。
玲玲是怎么赴約的?
瓜瓜在赴約的路上發生了什么事?
瓜瓜這么困難為什么還要去?什么是守信?(豐富詞匯“守信”)
兩個人都沒有見到心理是怎么樣的?(豐富詞匯“激動)
3.第三段講述(P16—P21),理解故事中兩人見面后的情景。
發生什么事了?玲玲為什么跺腳?
都不是自己想的那樣,他們現在的心情會是什么?(豐富詞匯“失望”)
(四)幼兒猜測結尾,并在自己的繪本里尋找答案。
1.根據情節的發展,展開想象續編故事結尾。
見面后的它們會成為好朋友嗎?(不會)為什么?(會)它們會到什么地方做什么呢?引導幼兒展開想象續編故事結尾。
2.幼兒自主翻書,在繪本中尋找答案。
(五)理解圖畫書的構成形式。(課件)
1.通過課件找出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相對應的圖
2.讓幼兒知道這本繪本要講的人物、時間、地點、事情就在封面、扉頁和封底,這是這本書的結構。
(六)教師配音樂,動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七)結束活動:
老師:你覺得這個故事有趣么?你最喜歡故事的哪部分?我們回家之后也做一張邀請卡吧!你可以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設計你的邀請卡,但是一定得要讓你的好朋友看得懂哦!
中班早期閱讀《山丘上的約會》 篇10
本個繪本故事作者采用了卡通化的造型,夸張地強化了故事中兩個主角的差異,不論在身高或體態上都不同。很戲劇化的是,正當玲玲(鶴)抬頭猛往高處尋找將會從天而降的偶像時,男主角瓜瓜(青蛙)也正奮力地跳上山丘去赴約呢!故事中的主角雖然都是田野里常見的動物,但兩者的外形、習性截然不同,所以見面的過程充滿了曲折、趣味。
作為筆友的鶴和青蛙分別對未見面的筆友有著自己的期待:鶴以為青蛙是鶴;青蛙以為鶴是青蛙。這種期待與現實之間的差異搭建了整個故事的情節發展背景,而這,也正是孩子理解故事并投入欣賞故事的關鍵所在、難點所在。一旦孩子對這種情節背景有所理解和感知后,就能輕松、流暢、自如地進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一同遭遇,一起驚喜。理解故事中“當事者”的迷惑,體驗欣賞故事的“旁觀者”的明了,從容捕捉圖畫細節中的幽默諧趣。當孩子們游刃有余地穿梭在投入故事情境中的 “當事者”和理解感悟故事的“旁觀者”之間時——青蛙與仙鶴相約,孩子與繪本相約——繪本課堂,就這樣活泛生動了起來。
1.活動前精彩的閱讀開始:故事前的觀察與討論,為幼兒閱讀圖畫書拉開帷幕。
因為有充分的觀察,就有了對故事概況的大膽推理和想象:教師借著對封面的觀察,和幼兒一起捕捉其間隱藏的故事信息的同時,引導孩子用觀察到的細節來嘗試探索不可知的故事情節。當這種“已知”的觀察為“未知”的內容作出了恰當的詮釋和補充時,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已經悄悄向著理解故事發展的關鍵處邁進了一大步。繪本觀察帶動了孩子的生活經驗和想象,老師的引導又將故事與孩子的經驗碰撞并在繪本處融合,由此,幼兒對故事本身的漫步已經拉開了帷幕。
2.活動中開心的閱讀之旅:關于故事的觀察和解讀,讓孩子徜徉在閱讀的海洋里。
觀察、理解和表達,三者之間是互相補充互為鋪墊的。閱讀過程中的指導時機也是這樣:前面的閱讀指導(角色的名字、圖的模式解讀)為后者的理解表達建構了有力的支撐。而對于繪本課堂中的每一個孩子而言,你一言他一語的自說自話都既是自我表達也是對他人意見的補充與共享。閱讀活動中,引導不是老師一相情愿的覆蓋和灌輸,而是及時敏銳地因勢利導、順水推舟。前者讓孩子掃興,讓閱讀熱情削減;后者為孩子的閱讀助興,增強閱讀的自信心、成就感和繼續閱讀下去的熱情。無論是繪本故事中潛藏的情感、習慣的滲透教育,還是繪本本身的閱讀理解引導,都是如此。
在長時間的自主觀察和講述中,教師主動的介入、夸張的表演帶來了整個閱讀活動的高潮。“介入”是讓孩子在一連串捕捉理解的閱讀間隙中,“退后”是放松享受故事情節發展的高潮;然而,孩子參與閱讀的的情緒卻這種“退后”中進一步“向前”,在情節發展峰回路轉的關鍵當兒,我用自己的熱情感召了孩子的熱情,用自己的投入帶動了孩子的投入。
試想,如果在故事發展的中途讓孩子猜“他們還會做朋友嗎?”,那么意見不一的孩子們必將會在故事結果的呈現中收獲不一樣的心情:或得意,或沮喪,從而將故事中潛藏的有關“珍惜朋友”寓意的領會和理解削弱;另外,故事的完整性也在猜想的過程中有所肢解。反之,完整欣賞之后,建立在了解故事結局基礎上的回味,則讓孩子在集體中的共同表達中進一步從積極意義上思索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