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幫手(通用12篇)
小幫手 篇1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情境導入活動
老師出示小鴨手偶說:嘿,大家好!我是小鴨樂樂,我剛開了一家印刷廠,廠里印了好多畫紙,我想把它們裝訂成圖書,但我不知道該用什么工具裝訂,你們能幫我想到好辦法嗎?(請幼兒說出自己的辦法)
二、探索發現哪些小幫手能夠幫助固定圖書
1、操作前的猜想。
教師:我這里有很多工具圖片(出示六張圖片),請你們把認為能裝訂圖書的工具放在上面,不能裝訂的放下面,誰來試試。有人有不同的意見嗎?
2、幼兒操作。
教師:每個人的簍子里也都有這幾樣工具,我們一起來做一做,看看哪些工具是我們的小幫手,能幫助我們裝訂圖書,請把每一樣工具都試一試。
(教師除了鼓勵幼兒各種工具都試一試之外,可以盡量減少直接指導、語言提示,讓幼兒在自己的探索中發現,教師要給予幼兒充分的操作時間。)
3、交流經驗。
教師:請做好的孩子拿著圖書和筆,把你用了哪幾種工具記錄在統計表上。(一張大的統計表)誰能拿著圖書告訴大家,你用到哪些小幫手裝訂圖書的?是怎么做的?哪些工具能夠幫助我們裝訂圖書?
三、探索發現固定圖書本領最好的小幫手
1.幼兒的討論。
教師:小鴨樂樂說,你們真有辦法,能用這么多的小幫手裝訂圖書。但是我的圖書應該裝訂得不容易散,你們覺得是哪一種小幫手呢?誰來說說?有不同的想法嗎?
2.幼兒再次操作。
教師:請孩子們選一種你認為能裝訂得最結實的小幫手來試一試。(幼兒自由選擇一種工具裝訂另外一套圖書,裝訂好后按順序擺放在畫架上。)
3.得出結論。
幼兒一一演示。演示完以后老師和幼兒一起得出結論:訂書機裝訂的圖書又結實、又牢固。
四、給裝訂好的圖書編頁碼
1、教師再次創設情境:小鴨樂樂說,你們真棒!幫他找到了裝訂圖書最好的辦法,如果給他的圖書編上頁碼,圖書就可以賣出去了。請用訂書機訂圖書的小朋友幫圖書編上頁碼,不是用訂書機裝訂圖書的孩子可以試試用訂書機裝訂一本圖書,再編上頁碼。謝謝你們!
2、幼兒根據自己的裝訂情況自行選擇編頁碼、改進裝訂方法。
教師小結:我們剛剛用到的回形針、訂書機、夾子、固體膠等都是工具,有了這些工具,我們做事就會很方便。這些工具能幫助我們做很多的事情,以后我們慢慢去發現,它們都是我們生活中的好幫手。
活動目標1、探索發現各種工具固定圖書的方法。2、進行簡單統計,提高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記錄能力。3、能積極參與裝訂圖書活動,體驗觀察和探索的樂趣。
活動重點 知道一些常用小工具的名稱以及用途。
活動難點學習常用小工具的一些使用方法。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認識身邊常用的工具。
教師準備:小鴨玩具手偶,圖片、回形針、訂書機、夾子、鉛筆、毛線、眉毛夾、固體膠若干,統計表、四個畫架和適合活動情境的音樂磁帶。
小幫手 篇2
一、設計思路: 前一階段圍繞“我家的人”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孩子們了解了爸爸媽媽的工作、爸爸媽媽小時侯的故事,特別是恰逢母親節,通過夸夸我的好媽媽,為媽媽制作禮物等活動提升了孩子愛媽媽的情感,孩子們萌發了一種想為媽媽做事的愿望。同時,“預防非典”也是當前孩子們的一個熱點,他們對幼兒園、班級、家中“防非”的簡單措施有了初步了解,對于預防、消毒的物品也產生了興趣。結合以上兩點,我預設這次活動,以幫媽媽選購消毒、預防用品為前提,以游戲實踐為途徑,幫助幼兒認識了解消毒、預防非典的物品,擴展防非知;同時滿足孩子為媽媽做事的愿望。
二、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了解消毒、預防非典的物品,擴展有關“防非”的知識! 2.在購物過程中嘗試解決簡單的數量問題! 3.滿足幼兒為媽媽做事的愿望。
三、活動準備: 1.防非物品、其他食品包裝盒。 2.每一物品上貼上價格標簽(5以內) 3.購物籃,自制紙幣。
四、活動過程:(一). 導入 “母親節”我們想了很多辦法為媽媽做事,現在“母親節”過了,我們還要為媽媽做事嗎?為什么?(二). 啟發游戲 1. 以媽媽的煩惱(媽媽想買預防非典的消毒等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可是媽媽上班沒時間)啟發幼兒幫媽媽購物! ∫龑В簨寢尀槭裁匆I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 幼兒領錢! ∫螅好咳四5元錢(老師準備1元、2元、3元、4元面值的紙幣) 引導:你用什么辦法拿到5元錢的? 如:拿了1元錢,還要拿多少錢才到5元? 3. 討論購物注意點! ∫龑В嘿I東西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1)買什么?(預防非典的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怎么買?(價錢、禮貌用語、買的東西少于或等于5元錢)(三). 幼兒操作 1. 觀察幼兒在挑選物品時出現的問題,啟發幼兒間相互檢查! 2. 了解幼兒交易情況,引導幼兒了解所選物品價格與自己擁有錢數 的關系。 (四). 交流 1. 相互檢查所購物品! 2. 說說買了什么,有什么用,注意什么?(抓住 <br><p></p>有價值的話題,擴 展討論;幫助幼兒區分食品和用品兩類)。(五). 延伸 我們幫媽媽買好了東西,媽媽很高興,接下來我們可以幫媽媽做什么?
小幫手 篇3
活動目標:
1、體會媽媽的辛苦,并學習幫忙做家務。
2、提高生活自立能力。
3、學習說出完整的感謝的話。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事先請家長幫助幼兒準備有扣子的衣服、褲子、襪子、鞋子。
2、每個幼兒都要準備一套刷牙用具、毛巾、臉盆。
3、抹布、水桶、掃把、簸箕等清潔用具。
活動過程:
1、教師先帶著幼兒念兒歌《媽媽的小幫手》。
2、請幼兒把帶來的衣服、褲子、鞋襪拿出來,讓幼兒自己把衣服、褲子換上,自己穿襪子、鞋子。
3、教師請幼兒拿出刷牙和洗臉用具,請大家示范刷牙洗臉的動作。
4、教師拿出各種清潔用具,示范各種清潔用具的使用方式如:擰干抹布的方法、擦桌子的方式、掃地的方式。
5、把幼兒分成幾組:擦桌子組、掃地組、收拾組。每組發給所需要的打掃工具,讓幼兒開始分工合作打掃。
6、當幼兒打掃完以后,教師可以問問幼兒打掃后的感覺。
7、教師請幼兒想一想,要怎么幫媽媽分擔家務,然后請大家輪流上臺說說,告訴大家他要怎么當媽媽的小幫手。
8、請幼兒想一句感謝媽媽的話。請大家站到前面,大聲說出一句對媽媽的感謝,然后回家對著媽媽說出來。
教學反思:
知道了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有責任干家務活兒。這不僅能夠分擔父母的辛勞,更有利于培養自己的生活能力,養成勞動習慣。老師衷心希望同學們學過這課,都能主動關心、體貼父母,多做家務,做好父母的.小助手。
小幫手 篇4
設計意圖: 在開展主題《我長大的地方》時,孩子們調查了爸爸、媽媽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孩子們發現爸爸經常做的事是:看報紙、上網、看足球等休閑活動,而85%的孩子發現媽媽經常做的事卻是拖地、做飯、洗衣服等家務事。當孩子們面對:“為什么媽媽經常做這些事?”時,他們的答案卻驚人的相似和令人費解:媽媽喜歡做。為什么孩子們對媽媽的看法如此奇怪呢?是我的提問孩子沒有理解嗎?這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偶然間,一篇《媽媽最愛吃魚頭》的散文讓我豁然開朗。媽媽的付出,曾經讓多少孩子誤以為媽媽“愛”吃魚頭。幼兒期的孩子思維直觀、具體,原來他們把經?吹降漠敵闪死硭斎唬踔琳J為她就喜歡這樣。但是媽媽們真的只愛做家務嗎?如何利用這一矛盾作為切入點,讓孩子們在矛盾情景中,充分感受媽媽的辛苦和偉大。為此,我設計了活動“我是媽媽的小幫手”。旨在讓幼兒經歷矛盾——討論——分享——實踐的情感內化過程。從中體會媽媽的辛苦,了解媽媽關愛家庭的心情,感受家庭的重要。激發幼兒關愛媽媽的情感,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主動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幼兒從關心媽媽到關心親人、關心周圍的人,并使之內化,培養幼兒從小愛勞動,及關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活動目標: 1、 體會媽媽的辛苦,有幫助媽媽做家務的愿望。 2、 了解媽媽關愛家庭的心情,初步懂得家庭的重要。 3、 能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能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 ①幼兒:有做家務的體驗、平時注意觀察媽媽的生活。 ②教師:了解幼兒對媽媽的認識。 2、物質材料: ①教師采訪并拍攝幼兒的媽媽最喜歡做的事。 ②邀請一位幼兒的媽媽參與活動。 ③統計表、記錄紙、記錄筆、電腦、大屏幕
活動過程: 一、交流:媽媽做的最多的一件事。 1、幼兒記錄“媽媽做的最多的一件事”、“你認為媽媽最喜歡做什么事”? 2、幼兒上臺交流、展示記錄表。 3、師生小結:媽媽做的最多的一件事。 二、觀看錄像:媽媽最喜歡做的事。 1、幼兒觀看錄像。 2、幼兒選擇圖片展示媽媽最喜歡做的事。 3、師生對比:媽媽做的最多的事和媽媽喜歡做的事。 三、討論:為什么媽媽每天沒有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1、自由討論 2、個別交流 四、媽媽介紹:為什么媽媽每天沒有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五、討論: 1、聽了媽媽的心里話,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想對媽媽說? 2、你能幫媽媽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延伸: 1、幼兒制定“小幫手計劃”,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圖表“我是媽媽的小幫手”,并在幼兒間進行交流。 2、家長自拍幼兒在家當小幫手的情景,師生將照片布置成展板“我是媽媽的小幫手”。 3、深入開展“我是家中小主人”、“我是老師的小幫手”等系列活動 ,使幼兒從關心媽媽到關心親人、關心周圍的人,并使之內化,培養幼兒從小愛勞動,及關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小幫手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家人對自己的關心和教育。
2、嘗試在老師及家人的指引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體驗其中的快樂。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重點難點
1、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及動手能力。
2、引導幼兒體會家人及老師勞作的辛苦。
3、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引導幼兒觀察保潔員收時用餐后的桌子
2、組織幼兒擦拭自己的桌子和椅子。
3、創設玩具區和書畫區。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觀察大人收拾餐桌,并動手操作。
1、教師:阿姨在干什么呀?她用什么來擦桌子呀?
2、教師:我們的小桌子和小椅子也臟了,我們也要把它擦干凈,用什么來擦?怎么擦呢?我們一起來把桌子擦干凈。
3、教師:我們想一下,家里面的東西臟了、亂了是誰清洗和收拾的呀?他們是怎樣做的?他們累不累呢?
4、教師:我們一起來收拾我們的書畫區和玩具區。
二、總結
讓幼兒分享勞動帶來的快樂。教育幼兒幫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教師:我們的小朋友真能干,能收拾自己的桌子和椅子了,還會收拾玩具和書本。剛才我們勞動累不累呢?把玩具和書本收拾得這么整齊高興嗎?
2、教師:我們的`爸爸媽媽在家里每天都干這么多工作,他們累不累呢?我們要不要幫助他們呀?我們都很能干,我們要做大人的小助手!
教學反思
在幼兒園里,我們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教育幼兒做好一些力手能及的事情。而我們往往是怕麻煩和害怕家長的不理解,極少展開這樣的活動。通過這一次的活動,讓我明白作為幼兒教師,不單單是對幼兒進行知識的灌輸,還要傳授給他們生活的本領及增強動手的能力。
小幫手 篇6
:
通過媽媽不在家讓小朋友們來當一回“媽媽的小幫手”大家都爭著搶著要來整理,首先是整理鞋子,讓他們先分清楚大小,圖案一樣的是一雙鞋子,但是有的小朋友會把鞋子擺反了,于是我就趁機引導,鞋子有左右兩只,他們的樣子是對稱的,但是分辨左右對小班的小朋友還是太難了一點,只能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來認識。再來知道生活用品的配對,有許多小朋友都能找出他們的好朋友,這回當媽媽的幫手真是讓他們過足了癮啊。
小幫手 篇7
教學目標:
1、感受分類的必要性,通過觀察、操作,能準確對物品進行分類。
2、進一步體會同一標準分類的確定性和不同標準分類的多樣性。
教具設計:
投影儀、分類物卡
教法運用:
探究法、交流法、操作法
活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已經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現在已經長大了,有沒有幫爸爸、媽媽做些事情呢?我們的好伙伴小明就經常幫媽媽做事,是媽媽的好幫手。一起瞧瞧,怎么樣?
二、整體感知
[出示投影幫媽媽整理衣服]
師:從圖中你都發現了什么?
。ㄉ涣靼l現)
師引導:小明要怎樣幫媽媽整理衣服呢?
(生小組內探討交流)
師:誰愿意當代表把自己小組的意見交流一下?
(生交流各組的想法)
師引導:還可以怎樣整理?只有一種整理方法嗎?
。ㄉ灾魈骄亢蠓e極交流,師引導生互評)
師小結:看來我們同學都很聰明,像剛才這樣把同類的物品放在一起,數學上叫分類。(板書課題)
三、鞏固練習
1、[明確同一標準分類的.確定性]
師:我收集的小物品不知被誰給弄亂了,誰能幫幫我?
[師發給每人一袋分類物卡,有動物、植物和圖形,生自主探究]
。ㄉ秸古_前展示自己分好的物品,師生共評)
2、[不同標準分類的多樣性]
師: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有一個信封,打開來看是什么?(樹葉)請小組長組織小組同學,先討論,再把它們進行分類。
師巡視
各小組交流分法
師小結:小朋友們真棒,幾片小小的樹葉竟有這么多種分法。
四、拓展延伸
師: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分類現象?
師生交流
五、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類,其實你仔細觀察生活中還有很多分類現象。今回家幫媽媽整理廚房,我們下節課再來交流。
小幫手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將成對的物品、相關的物品進行對應匹配。
2、初步養成將物品及時歸位的好習慣。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拖鞋、球鞋、涼鞋、等鞋子各一雙,5雙不同顏色的襪子;相關物品的卡片若干組(碗和勺子,牙刷和牙膏,水壺和茶杯,臉盆和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幫媽媽整理鞋子。
1、出示一堆放亂的鞋子:老師(媽媽)這里有一堆鞋子,小朋友看它們亂七八糟的,我們一起來整理一下吧!
2、請個別幼兒上前操作:你是怎么整理的?這兩只鞋子為什么要放在一起?檢查幼兒配對情況并小結:材料一樣、外形一樣,顏色一樣、大小一樣的鞋子叫一雙,它們是好朋友,所以要放在一起。
二、幫媽媽找襪子。
1、出示顏色不同的襪子,分給10個幼兒每人一只,請手拿相同顏色襪子的幼兒迅速配對。引導幼兒找一找哪兩只襪子是一雙,應該疊在一起。
2、示范疊襪子的方法,請幼兒嘗試將襪子疊整齊。
三、幫媽媽整理其它物品。
1、出示碗、勺子、牙刷、牙膏等物品的卡片,請幼兒說說它們的名稱以及用處,并請他們說一說:哪些物品可以放在一起?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
2、請幼兒將相關的物品放在一起,并用語言表述:和在一起,和是好朋友可以放在一起。
四、結束活動。
1、請幼兒說說家里還有什么東西是一對好朋友,可以放在一起?這些東西放在家里的什么地方?
2、小結幼兒上課情況。
教學反思:
知道了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有責任干家務活兒。這不僅能夠分擔父母的辛勞,更有利于培養自己的生活能力,養成勞動習慣。老師衷心希望同學們學過這課,都能主動關心、體貼父母,多做家務,做好父母的小助手。
小幫手 篇9
教材分析
廚房是每戶家庭必不可缺的。通常,廚房可以折射出一個家庭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狀況。廚房的變遷反映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讓學生觀察廚房就是引導學生學習仔細地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懂得生活中處處存在著美。通過畫畫家中的廚房或想象中的廚房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繪畫表現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材中選擇顏文樑的色粉畫《廚房》作為欣賞的范例,可以使學生了解美術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同時通過新老廚房照片的比較分析,觀察廚房中常用物品的變革,可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經濟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真切地感受新生活的美好。不同表現方法的學生作品為學生的創作、表現活動提供了參考的樣本,也告訴了學生對自己的創作形式可以作出多種選擇,拓寬了學生的造型表現手法。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新老廚房的變遷,切實地感受時代新貌,激發熱愛生活的情
2、通過畫畫家中現在的廚房或想象中的未來廚房,進一步提高觀察能力、繪畫表現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觀察廚房、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形式表現廚房。
教學難點:
表現出廚房的細節。(特別是廚房中常用的物品)。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W生)鉛畫紙、鉛筆、水彩筆等繪畫工具。
。ń處煟┫嚓P課件(新老廚房的圖片、畫家的作品、學生作品)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欣賞導入
(1)教師利用課件出示蒸籠、水瓢、橄面杖、鐵鍋等傳統的廚房用具。
。2)欣賞我們學校的新廚房(視頻)。
(3)揭示課題《我家的廚房》。
。4)由此引出老廚房的圖片欣賞,接著欣賞新廚房的圖片。
(5)在組織學生欣賞廚房圖片的同時,教師適時對學生進行消防安全知識教育。
二、 講授新課
1、談話交流
教師:這是老師家的廚房照片(出示照片),你家的廚房是什么樣子的呢?請你們介紹一下自己家的廚房(包括廚房格局、常用的物品等)。
學生:討論回答。
2、欣賞啟發。
教師:廚房是房屋里必不可少的,也是一個溫馨的家不可少的。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一些廚房是什么樣子的。
3、繪畫作品欣賞
教師:這些廚房漂亮嗎?(學生會回答:漂亮)同學們想不想把它畫下來呢?(學生會回答:想)要不我們先看看別的學校的同學怎么畫的好不好?
教師用課件展示畫家關于《廚房》的繪畫作品和學生示范作品,學生欣賞分析其表現內容與表現方法。激發學生動手興趣。
三、創作表現(布置作業)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畫畫自家現在的廚房。
四、學生繪畫,教師巡回輔導,同時作繪畫中的示范。
五、交流評價
學生展示作品,互相介紹作品并互相評價。教師總體評價。
六、小結下課
小幫手 篇10
活動目標:
1、了解滅火的工具。
2、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幻燈片(輪胎著火的情景、電視機著火的情景、圖書著火的情景)
(2).卡片(水、沙子、棉被、干粉滅火器、切斷電源,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放映第一幅幻燈片,提問:發生了什么事情。
2、討論輪胎著火了我們應該怎么辦?
3、請小朋友舉起能個輪胎滅火的工具圖片。
4、第二個、第三個情景過程一樣?
5、競賽游戲:老師出示一個情景,看誰又快又準確的舉起相應的滅火工具圖片)6、對獲勝幼兒進行獎勵。
活動反思:
幼兒已經掌握了一些滅火的基本常識,本次活動是延續了上節活動,讓幼兒更全面的了解滅火工具。
小幫手 篇11
目標:
1,通過活動,進一步激發幼兒愛家、愛媽媽的情感。
引導幼兒知道要做個關心家里、關心大人的小幫手。
2,通過活動,鞏固繪畫、棉簽、折紙、剪紙、粘貼和串編等美工技能,感受美,表現美。
準備:玩具娃娃一個,場景布置。
折紙范例步驟,各色紙工紙若干。“裝飾掛毯”若干幅。
水彩筆、蠟筆、棉簽若干。顏料若干盒。鉛畫紙、書面紙、
串編紙條若干。糨糊,剪刀若干,
過程:一,游戲:“聽音樂傳娃娃”。
1, 師:小朋友,上個星期六是什么節日?
你們對她們說過什么祝福的話了嗎?
你們說得真好,相信你們的外婆、奶奶、媽媽肯定在這天過得很高興。對的,我們的外婆、奶奶、媽媽都很疼愛我們,我們也非常熱愛她們,我們都生活在一個溫暖、幸福的家里。
為了表示我們對媽媽的感謝,現在我們一起來唱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
2,師:現在,我們就來玩個關于家的游戲,要考考我們小朋友是不是關心我們自己的家。等會兒,邊放音樂邊傳娃娃,音樂一停,娃娃傳到誰的手里,就請他回答一個問題,如果他關心自己的家,那么他肯定講得出。
。ㄓ螒蜻M行。)
師:剛才我們玩了傳娃娃的游戲,我們很多小朋友都是關心家里、關心大人的孩好子,那么,你們想不想再來試著做個媽媽的小幫手?幫大人把家里打扮得更好看?現在我們的教室就好比我們的家,我們來參觀參觀我們的家。
二,美工活動。
1, 介紹場景。
1),這兒是家里的什么地方?蛷d里有些什么?等會兒我們可以多做些花,多拼寫掛毯,或者折架鋼琴,把客廳打扮得更漂亮些。還可以嘗試著做架電話,有了電話真方便,不會的話,你可以自己動腦筋看一步一步怎么變出來的。
2),這兒是家里的什么地方。平時,家里誰燒飯做菜?平時,大人燒飯做菜真辛苦,今天,我們來幫大人做菜。想想看,你今天準備燒什菜?是什么顏色?然后,把菜做在盤子里,過會兒給我們介紹你燒的菜。
3),這兒是家里的什么地方。床上少什么了?今天請你們來幫媽媽設計條美麗的被子?梢栽囍眉艉玫拇盎ㄙN在上面,也可以用蠟筆、水彩筆、棉簽來畫,還可以用紙條串編,F在,我們就去試一試,看看哪個小幫手真能干。
2, 幼兒動手操作,老師適時指導。
1),引導幼兒選用相應顏色的紙來做“菜”。
2),引導幼兒想象、設計。
3),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工具。
3, 講評。
介紹自己的作品。
4, 師:今天,我們真能干,都來學做了媽媽的小幫手,因為我們長大了,懂事了,知道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不再麻煩大人了。現在,我們就來唱一首《不再麻煩好媽媽》。
教學反思:
正巧這階段我們中班教研進行了有關“愛媽媽”、“我愛我家”的主題活動,那么作為這次主題活動的延伸,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學做媽媽小幫手”的活動,讓幼兒在體驗愛媽媽的情感下,愛屋及烏地去愛自己的家,并嘗試做個媽媽的小幫手。
那么,學做媽媽的小幫手,具體可以讓幼兒動手嘗試什么呢?在開始部分,讓幼兒通過游戲的形式來進一步熟悉、了解關于家里、父母長輩的一些情況,鞏固愛父母、愛家的情感教育。并根據前段時間的一次幼兒集體做客所給我的啟示,我將教室分成三個區域,分別布置成家中的客廳、臥室和廚房,讓幼兒在情景中較真實的體驗怎么幫媽媽做個小幫手,而且將美工技能穿插于活動內容中,多材料、多形式的投放活動用具,考慮到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通過活動的開展,我感到有幾點體會。第一點,在活動的內容上還要進一步整合,過去總認為課程的整合是形式上的整合,其實,更高層次的整合是內容上的整合。
第二點,這次嘗試將表現表達與社會情感進行某些結合,但還是注重了美術方面,其實也可以嘗試其它方面的揉合。
第三點,在情感激發過程中,還要加強力度,要充分調動幼兒的情緒,讓幼兒在感情的帶動下只去付之于操作活動。
小幫手 篇12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有責任承擔家務勞動。
2、懂得承擔家務勞動既是自己的責任,又可以分擔父母的辛苦、勞累。
3、懂得承擔家務勞動還能培養生活自理能力,養成勞動習慣。
情感
愿意參加家務勞動,分擔父母的辛苦勞累,并由此產生愉悅的感受。
行為
主動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當好爸爸媽媽的小助手。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三至五年級“勤勞節儉”德目中的有關要求編寫的,是勞動教育的一個內容,教學時要注意層次。二年級已經進行了學做家務活的教育,但要求比較低,只要求學生從事一些簡單的家務活兒,如掃地、擦桌子、洗菜等等。對三年級學生,則要從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出發,家務活兒是自己應盡的責任這個角度,要求他們做爸爸媽媽的小助手,這比學習做家務活兒要高一些,但考慮到三年級的學生年齡還小,所以要求不要提得太高,但要求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
本課的教學要點是: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是自己的責任。這樣既可以分擔父母的辛苦,同時還能培養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養成勞動習慣。我們應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做媽媽的小助手。
教法建議:
1、三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做家務的能力,此時進行勞動教育是最佳時期。他可以學以致用。因此在進行教學時,可以讓經常做家務的同學介紹做家務的經驗,還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現場表演,以樹立身邊的榜樣。
2、本課是屬于愛勞動的教育,主要是從“我是家庭的一員,家務活也有我一份,做家務是我的責任,”這個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時可以通過提問來解決:“你為什么要做家務?”學生會從:爸爸媽媽很辛苦;做家務是愛勞動的表現;做家務可以培養自食其力的能力;等來答都是對的。但要特別強調做家務是自己應盡的義務、是自己的責任。因為你是家庭的一員。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有責任承擔家務勞動。
2、懂得承擔家務勞動既是自己的責任,又可以分擔父母的辛苦、勞累。
3、懂得承擔家務勞動還能培養生活自理能力,養成勞動習慣。
情感
愿意參加家務勞動,分擔父母的辛苦勞累,并由此產生愉悅的感受。
行為
主動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當好爸爸媽媽的小助手。
教學重點:
使學生懂得為什么要做父母的小助手,教育學生主動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當好爸爸媽媽的小助手。(1、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有責任承擔家務勞動。2、承擔家務可以分擔父母的辛苦、勞累。3、承擔家務勞動能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勞動習慣。)
教學難點:使學生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有責任承擔家務勞動。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導入 新課。
1、談話提問,引發思考。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討論了關于勞動的話題。我們的父母靠勞動給全家帶來了富裕、幸福,同時他們也是在為國家、社會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做為他們的孩子,你們了解父母的工作有多辛苦嗎?
請同學們看我們的父母工作的情景錄像(實地拍攝幾個學生家長工作的情景。最好選拍有代表性的。如:出租司機;辦公室工作的;記者;工廠工人;等。還可讓他們現身說法)
。ㄕ垖W生說一說)
2、激發情感,引出課題。。
聽了同學的發言,你們真了解父母,懂得父母的辛勞。工作了一天,辛苦了一天的父母,下班回到家還要干哪些家務活兒呢?
(1)繼續看某某同學的家長下班后都干了哪些家務活?
。2)當你看到父母忙著干家務活兒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小結:你們真是懂事的好孩子,正像大家所想的一樣,我們的父母需要你們的關心,為他們減輕負擔,做他們的小助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五課,做媽媽的小助手。
板書: 五 做媽媽的小助手
二、利用課文,講明道理。
過渡語:方玲和我們一樣大,她是怎么想的呢?
1、演示投影,播放錄音。(課文第1、2段)
小結:對,她體諒父母的辛勞,想到應該做點兒家務活兒減輕父母的負擔,她真的長大了,懂事了。
板書:減輕父母負擔 做家務活兒
過渡語:她不僅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方玲放學了。
2、演示投影,播放錄音。(課文第3段)
。1)方玲都做了哪些家務活兒?(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
。2)媽媽看到方玲所做的一切,心里會怎么想?(體會情感)
。3)方玲是怎樣回答媽媽的問題的呢?(組織學生討論)
小結:方玲說得多好呀。不錯,家務活兒是為家庭中的所有成員干的,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應該干,只是以前我們年紀太小,什么都做不了,家長全都替我們干了,F在,我們已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了,我們是家庭的一員,是家庭的小主人,有責任干家務活兒。等我們長大了,逐漸承擔起家庭的責任。
。4)方玲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小結∶方玲這樣做,既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使父母能更好地工作。也可以使自己學會一些勞動本領,培養自理能力,養成勞動習慣。這對自己的將來是很有好處的。
板書設計:
三、聯系實際,提高認識。
1、提問:你在家里是怎樣做媽媽的小助手的?你覺得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2、告訴他們遇到下面的情況應該怎么做。
。1)媽媽炒菜正等著用鹽,讓強強趕快去買。強強正在看電視。
。奔议L所急,當家長需要時,就應該放下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當家長的小助手。)
(2)君君放學回到家,看見奶奶正在洗菜,便跑過去幫忙。奶奶說:"這點事用不著你做,你去做功課吧。"
。议L不讓我們參與家務勞動時,應向家長講明道理,說服家長,支持自己當好小助手。)
3、查一查
你在家里常干哪些家務活?請把常干的在方框里畫"√"
再對同學們說一說你做完家務活的心情。
小結:我們能做的、會做的家務事要主動做。(板書:主動)不會做的家務活兒,要學著做(板書:學做)家務活兒天天有,所以要堅持做(板書:堅持)只有這樣,才能當好父母的小助手。
四、辨析練習,鞏固提高。
我們來看一看誰知道怎樣做小助手?
1、媽媽做完了飯,正往餐廳端菜,小明看了一眼繼續玩玩具。
(能做的家務不做,只等著家長做是不對的。)
2、紅紅高興時就干家務,不高興時,什么都不做。
。ㄗ黾覄栈顑翰荒軓呐d趣出發,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是不對的。)
小結:做家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應時時處處主動、多做家務。
五、總結全課,提出希望。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五課做媽媽的小助手(板書課題)同學們知道了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有責任干家務活兒。這不僅能夠分擔父母的辛勞,更有利于培養自己的生活能力,養成勞動習慣。老師衷心希望同學們學過這課,都能主動關心、體貼父母,多做家務,做好父母的小助手。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談一談
看一看下面的話,談一談你的想法
做家務是兒童的必修課
家務,就是每個家庭里同日常生活有關的勞務。做飯、買菜、洗衣、掃地之類的家務,事雖小,確實天天要做。少年兒童從小,學著參加一些家務勞動。一來可以培養自己的勞動習慣,學習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二來可以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便利;三來又可以給父母減少一些負擔。還可以從小培養家庭責任感。曾有一則報道:一位大學生,本來可以出國深造,但因他在家里什么事都靠父母做,自己什么都不會干,根本沒有生活能力,最后只好放棄學習機會。學做家務是少年兒童的必修課,一定不能輕視它。
讀一讀
愛 勞 動
好兒童愛勞動,
清早起身就掃地。
掃完地,擦桌椅,
還幫媽媽把衣洗。
寫一寫
1、跟爸爸媽媽說一說這節課的收獲和體會,爭取讓爸爸媽媽支持自己做家務。請家長把孩子做家務的好處和意見寫在下面。
。 )。
2、你打算每天做哪些家務活兒請寫在下面。
。 )。
說一說
1、你每次做完家務的心情。
2、你在學校做完值日的心情。
聽一聽
1、家長在工作崗位上是怎樣工作的。
2、家長對從小愛勞動的看法。
3、老師對學生作值日是怎樣說的。
抄一抄
把你喜歡的有關勞動的名言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