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會:馬路清潔工
圖片二:小朋友把垃圾扔在垃圾箱外,沒及時去撿起來。
師:這幅圖片中這個小朋友做了什么事情?
師:我們扔垃圾的時候,想到要扔進垃圾桶是很好的,但是要注意垃圾有沒有扔在外面,不然給清潔工阿姨帶去多余的麻煩是不是?
圖片三: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出去遛狗,狗狗的便便未及時處理。
師:這幅圖片中狗狗拉完便便,這個小朋友做了什么事情?
師:假如你看見有這種事情發生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呢?
圖片四:小朋友幫助阿姨一起打掃馬路
師:你們看看,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呀?
師:這位小朋友真棒,你們肯定也能和這位小朋友一樣,是不是?把我們的大街小巷打掃的干干凈凈。
4、教師結束語
師:老師和小朋友要比一比賽一賽,看看誰能減少清潔工阿姨的工作負擔,講文明講衛生,做個馬路邊的清潔小天使。
應重點關注的孩子:
1、由于生活經驗的缺乏,對馬路清潔工認識不清晰的孩子。
2、上課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孩子。
應注意的問題:
1、ppt上呈現的圖片需讓幼兒會讀并且能讀懂。
2、注意幼兒回答問題是語言的完整性,教師能做適當的提示。
3、把握上課的節奏,本堂課以說為主,切勿加快課堂進度,注意控制時間。
問題分析
1、幼兒學習素材應多元化
在第三個環節判斷行為的正誤時,可不單單用圖片呈現的形式,放幾段影片生動形象,讓小朋友在看懂所發生的事件的同時自己判斷錯誤,不需教師提示如何讀圖,分析圖中事件。
2、幼兒應在課堂中應是主體,教師發言盡可能少。
整堂課雖然是以討論的形式展開,課堂氛圍不錯,但還是教師講課的還是多于幼兒的發言,應注意。
3、讓幼兒安靜時,做態勢語“噓”不要出聲。
在課堂紀律有些不佳時,教師可用手勢提示孩子安靜,但無需發出“噓”這個聲音,幼兒的模仿能力強,會模仿教師的行為,可能會導致課堂的紀律更加差。
4、情況較特殊兒童“特殊”對待,鼓勵為主。
當班上比較特殊的孩子積極參與到課堂的討論中時,發言后應給予鼓勵等正強化的方式,讓他能持續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問題。共同營造課堂的良好氛圍。
5、當幼兒討論熱烈,七嘴八舌時,教師應用舉手的手勢提醒幼兒以什么方式來回答問題。
幼兒能看懂老師的舉手手勢,并會安靜下來,舉手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