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鉤(通用7篇)
拉拉鉤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緒的變化,學習用兩種不同的唱法進行表現。
2、體驗與好朋友友好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座位排成雙馬蹄型。
活動過程:
1、復習歌曲“好朋友”
2、學習新歌“拉拉勾”
(1)、老師范唱歌曲
引導幼兒根據老師的范唱做相應的表情動作。
(2)、幼兒學唱歌曲。
老師重點范唱部分樂句,然后帶幼兒一起學唱歌曲。
提醒幼兒在唱“好朋友生氣”和“好朋友高興”的前兩句時不要拖音
3、多種形式練習演唱。
(1)、引導幼兒以不同的感情演唱。
(2)、幼兒相互兩兩找朋友表演唱。
4、復習舞蹈“歡樂舞”。
拉拉鉤 篇2
二、教學目標:
1、感受和表現歌曲中人物情緒的變化,在音樂活動中享受快樂體驗。
2、引導幼兒用自然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發展音樂記憶力、表現力,培養幼兒寬于待人、與同伴友好相處的良好性格。
3、引導啟發幼兒能根據歌詞內容,通過簡單的表演動作理解歌曲。
五、教學準備:
《拉拉勾》音樂課件
七、教學程序
1、發聲練習,讓幼兒熟悉切分音和休止符。
2、欣賞歌曲、情感體驗:播放課件,幼兒看完形象生動的課件后,對歌曲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提問:“這兩個小朋友怎么了?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呢?你怎么看出他們生氣了?那么他們后來怎樣了呢?和好了嗎?你是怎么看出來他們和好了?”
3、教師邊表演邊范唱,引起幼兒傾聽的欲望,給幼兒一個完整的印象。
4、節奏朗誦歌詞,首先請幼兒通過自己探索學習切分音和休止符的節奏。教師用形象的比喻引導幼兒學會切分音和休止符。然后在根據歌詞內容運用語言節奏朗誦歌詞。
5、整體跟唱,分別采用集體無伴奏跟唱、根據歌曲情緒分前后兩部分表演唱和分組表演唱的形式。
6、運用簡單動作表演唱,請幼兒自由選擇伙伴兩兩一組嘗試為歌曲配上簡單的動作,教師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把生氣和高興的表情表現出來。重點創編動作:生氣、不理睬、翹嘴巴。
7、再請幾組動作表現好的幼兒進行示范性的表演。
8、活動結束,討論:“和小朋友怎樣才能做到每天都是高高興興的呢?”“團結友愛。”除了拉拉鉤能使兩個好朋友和好外,還有什么辦法可讓兩個和好?孩子們自由的討論并能將想到的答案用到歌詞中。如:你伸出雙臂我伸出雙臂抱一抱我們又做好朋友。通過創編歌曲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創作能力。
大家一起玩音樂游戲“找朋友”,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本次活動。
拉拉鉤 篇3
設計意圖: 大班的幼兒在生活中容易產生矛盾,例如搶玩具、吃飯不排隊等等。《拉拉鉤》這首歌曲前半段通過對人物動作、表情的具體描寫,一句一重復的句式,和句句下行的旋律,生動地表現了互相生氣的兩個小朋友的形象。后半段在由比較緊湊的節奏營造出的稍快的速度中,抒發了小朋友互相拉拉鉤解決問題后的愉快情緒。歌曲取材貼近幼兒生活,容易引發幼兒共鳴,易于幼兒理解學唱。通過演唱歌曲,萌發與同伴互相謙讓、團結友愛的情感,學習正確處理同伴間的矛盾。所以我選擇了《拉拉鉤》進行教學。
活動目標:1、萌發與同伴互相謙讓、團結友愛的情感,學習正確處理同伴間的矛盾。(情感)
2、感受歌曲前后情緒的變化,學習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表現不同的情緒。(認知)
3、嘗試自編表演動作,表現自己對歌曲內容和情緒的理解。(能力)
活動重點:感受歌曲前后情緒的變化,學習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表現不
同的情緒。
活動難點:嘗試自編表演動作,表現自己對歌曲內容和情緒的理解。
活動方法:談話法、示范演唱法、表演法、討論法、講解法、練習法。
活動準備:1、教師準備:《拉拉勾》的歌曲錄音、小朋友生氣等圖片。
2、幼兒準備:對歌曲節奏、旋律的基本感知。
活動過程:1、練聲:《唐老鴨和米老鼠》
2、以“好朋友”為主題進行談話,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
(1)、提問:
a、 你們有好朋友嗎?
b、 跟好朋友在一起玩有什么感覺呀?
c、 和好朋友生氣時你會有什么感覺?
d、 你會怎樣解決呀?
3、學唱歌曲《拉拉鉤》
(1)、教師朗誦歌詞。
(2)、提問:
a、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呀?
b、歌里的小朋友怎么啦?
c、他們是怎么解決的?
(3)、聽錄音唱。
(4)、提問:
a、歌曲開始時小朋友怎么啦?
b、他們會有什么感覺?
c、后來他們是怎么解決的?
d、解決完了他們說的什么呀?
e、前半段和后半段中間有什么呀?
(5)、分段學唱歌。
(6)、完整的學唱歌。
(7)、幼兒獨立的唱歌。
4、幼兒進行表演唱。
(1)、請小朋友進行表演唱。
活動延伸:1、在幼兒之間發生矛盾時,引導幼兒唱一唱《拉拉鉤》,促進幼兒間和解
2、回家唱給自己的家人聽。
附:
練聲:《唐老鴨和米老鼠》
1 1 1 5 6 6 5 3 3 2 2 1
唐 老 鴨 和 米 老 鼠,咿 呀 咿 呀 呦!
拉拉鉤 篇4
設計思路:
1)選材的思考:
<<拉拉鉤>>這是一首二拍子的曲子,其結構簡單平整,歌詞有趣通俗易懂。是一首表現同伴之間生氣、和好的不同感覺的曲子,對于幼兒來說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在今天這個獨生子女時代中,孩子們在家備受寵,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分享不懂得謙讓,同時在最近也發現班級中幼兒容易發生爭執吵架等生氣不友好的現象。因此選擇這個活動對此是班級中的孩子是比較適宜的。
2)環節設計的思考:
由于歌曲形象生動,易于幼兒用情境動作來表現這種生氣、和好的感覺,因此在本次音樂活動中我用歌表演的形式進行。整個活動中我將運用多種形式讓幼兒知道“和朋友間友好相處是一件美好的事”而這一點我又并非通過說教來解決而是在理解表演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受作品傳達出的美好情感,從而讓孩子體驗和同伴友好相處做好朋友是一件快樂幸福的事情。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緒的變化,嘗試用兩種不同的演唱方法來表現歌曲。
2、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解決矛盾,愉快地與同伴相處。
重點:嘗試用兩種不同的演唱方法來表現歌曲部分的不同情緒。
難點: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習解決矛盾的方法。
活動準備:
ppt、音樂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環節意圖:通過故事引發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并通過簡單的交流討論了解一些不讓自己生氣的方法)
1、今天我帶來了一個朋友,她叫菲菲,看菲菲怎么了?——生氣了
2、故事導入。(對啊,菲菲生氣了,玩玩具的時候和姐姐發生了矛盾。)
3、你和朋友發生不開心,生氣的時候會用什么辦法不生氣呢?
過渡語:那么我們來聽一聽他們用了什么辦法變的不生氣呢?
二、欣賞歌曲,嘗試演唱(環節意圖:在與幼兒的交流互動中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歌詞的含義引發孩子嘗試用不用的聲音表現生氣和友好的兩種氛圍)
1、欣賞音樂,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1)他們生氣的時候,兩個人會怎么樣?——(不理睬,嘴巴也會往上翹)
小結:朋友之間吵架了,你也生氣了,我也生氣了,不理不踩,小嘴巴往上翹。
2)那么用什么辦法兩個人又和好了呢?——(拉拉勾)
小結這真是一個好辦法,你伸小指頭,我伸小指頭,拉拉勾,我們還是好朋友。小小的一個動作又讓我們快樂起來了。
過渡語:這首歌曲不僅好聽,而且也教了一個和朋友和好的方法,我們一起把這首歌演唱一下。看看你有沒有學到這個好辦法。
2、幼兒學唱歌曲
(根據幼兒的演唱,教師可以有一定的引導,啟發幼兒用兩種不同的唱法來演唱歌曲前后兩部分,即“用斷頓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用輕快活潑的唱法演唱后半部分”。)
1)小朋友,我們與同伴發生了矛盾,心里怎么樣?該怎樣來演唱歌曲的前面部分呢?(快、重且斷頓)
2)好朋友又和好了,我們開心嗎?該怎樣演唱歌曲的后面部分呢?(慢、輕且連貫)
三、表演歌曲(環節意圖:讓孩子在積極地表演中進一步感受與人友好相處的快樂。)
1、好朋友在一起,難免都會吵架、生氣。可是一段很美妙的音樂就可以讓生氣的好朋友拉拉鉤又和好了起來,老師想看看他們生氣的樣子,和好的樣子,請你們來表演出來,好嗎?
2、個別表演(先請兩位朋友上來表演)
3、在討論對幼兒的表演進行小結
4、鼓勵幼兒與鄰座的同伴合作進行歌表演。
5、集體表演。
小結:表演的真不錯,我們每個人都會生氣,以后在你和朋友不愉快的時候,就可以用一下這個好辦法。
拉拉鉤 篇5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并嘗試用不同的表情來表現歌曲前后兩段不同的情緒。
2、兩人合作創編簡單的動作進行表演唱。
活動準備:歌曲音樂。
活動過程:
一、發聲練習
師: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在呀在呀在這里。
二、學唱歌曲《拉拉勾》
1、教師演唱,幼兒欣賞。
提問:歌曲里的小朋友發生了什么事情?
小結:兩個朋友生氣了,誰都不理誰,后來兩個人又拉拉鉤,和好了。(幫助幼兒理解生氣時的表情動作與和好時的難為情、互相友好拉拉勾的情景)
2、邊拍手邊有節奏地說歌詞。
3、教師邊彈琴邊唱,幼兒輕聲跟唱兩遍。
4、幼兒演唱,要求把握好歌曲的情緒變化。
第一段:
師:假如是你生氣了,你的好朋友也生氣了,你們會怎么樣?想一想第一段唱的時候是什么心情,心情是怎么樣的。(不高興)
第二段:
師:你現在和朋友和好了,你心里覺得怎么樣?這時應該怎樣唱?(很開心)
三、歌曲表演
一幼兒請同伴,邊唱歌曲邊表演,讓幼兒在自由、輕松、活潑的氛圍中通過自編的動作表現歌曲內容,加深情感的體驗。
拉拉鉤 篇6
說課有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各位評委老師:
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是大班音樂《歌曲拉拉鉤》,下面我將此以下幾點說起。
一、 教材分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大班音樂:歌曲"拉拉鉤"。這是一首活潑富有童趣的歌曲,生動的描寫了兩個小朋友之間因發生了矛盾,從生氣到和好又高興起來的表情和動作。歌曲是2/4拍節奏,我們知道節奏是音樂要素之一,這首歌曲正是運用了切分音和休止符的節奏來表現生氣與高興的情緒,因此知識點是:2/4拍節奏的強弱特點及歌曲中運用的兩個主要的節奏型 ▏X X X ▏、▏ X O ▏。掌握好了這一知識點為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根據唱歌教學要求幼兒掌握一定的唱歌技能,通過唱歌教學對幼兒進行教育,主要是以歌曲的思想情感影響和感染幼兒,使其形成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個性,使幼兒身心健康的成長的要求。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1、引導幼兒感受和表現歌曲中人物情緒的變化,在音樂活動中享受快樂體驗。2、引導幼兒用自然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發展音樂記憶力、表現力,培養幼兒寬于待人、與同伴友好相處的良好性格。3、引導啟發幼兒能根據歌詞內容,通過簡單的表演動作理解歌曲。
重點是:理解歌曲內容初步學會演唱,唱好切分音、休止符。幼兒園音樂教學的任務指出:音樂教學是通過具體的音樂教材進行的,教師要引導幼兒感受、理解音樂作品,教他們掌握若干最初步的、與教材相適應的知識技能,并啟發幼兒運用這些技能有感情的表演教材內容。在唱歌教學中,會唱歌是培養幼兒審美素質及各種唱歌技能的有效手段。作為大班幼兒節奏感有所發展,能較好的掌握切分音和休止符。因此,我將理解歌曲內容初步學習演唱,唱好切分音、休止符作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難點是:運用表情、動作與同伴交流表現歌曲。因為音樂是一門表情藝術、表演藝術,音樂以其獨特的語言形式作用與人們的感官,通過表演演唱使聽眾感受音樂的藝術形象,產生聯想和想象,進而達到審美的目的。由于
幼兒的年齡較小,常常以自我為中心。通過運用表情、動作來表現歌曲,并在表演中能有意識的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合作,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經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因此這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依據綱要的精神:音樂教育不是用說理的方法,而是通過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陶冶情操,豐富幼兒感情,啟迪幼兒智慧,培養良好的個性。在教學活動中我主要采取了整體教唱法、情緒感染法和節奏朗誦法。
第一種方法整體教唱法,整體教唱是把歌曲作為一個完整的形象呈現在幼兒面前,幼兒也把它作為一個完整的形象來接受的,這樣幼兒容易進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兒一定的情感體驗帶著感情演唱。整體教唱法比較適合音樂藝術的特點。首先在運用整體教唱法時,我特別注意了前期鋪墊工作。教師的整首范唱,個別節奏如切分音和休止符的學習,歌詞的學習都為整體教唱打下了基礎。其次,注意變化形式、靈活運用。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整個教學活動要幼兒從頭到尾整首學唱,一邊一邊的重復是不符合綱要精神的,因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比如無伴奏整體教唱,因為幼兒跟人聲學唱比跟樂器學唱容易些,在沒有伴奏的情況下幼兒更能聽清歌詞、曲調的特點。另外還運用了分組表演唱、個別和集體的對唱等形式。再針對較難掌握的地方進行分句教唱。這樣不會使幼兒感到乏味和疲勞。
第二種方法是節奏朗誦法,主要在學習理解歌詞的環節運用。這是幫助幼兒掌握歌曲節奏和記憶歌詞的既簡單又有效的方法。首先,我將切分音和休止符的節奏,引導幼兒單獨進行嘗試學習。然后再利用整副節奏譜引導幼兒邊拍節奏邊朗誦歌詞。這個過程注重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性、主動性,讓
幼兒在主動探索中學習。
第三種是情緒感染法,新綱要告訴我們藝術是情感啟迪、情感交流、情感表達的良好手段,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兒在音樂活動時很容易受到情緒的感染。運用情緒感染法在引導幼兒欣賞歌曲的過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樣的作用。我借助于兩副小娃娃的表情圖片,在范唱時運用動作、表情和聲音將生氣和高興的不同情緒表現出來,引起幼兒感情上的共鳴。我還借助于語言的激勵來調動孩子的情緒,常常說: "你表演的真是棒極了。""我就知道你能行。"
另外,由于這首歌曲表現的是兩個小朋友一會生氣一會高興的情緒,本身就具有游戲性,所以教學活動始終都會讓幼兒沉靜在游戲的快樂之中。運用游戲的語言、創設游戲的環境,在游戲中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表現自我,從而尊重了每個孩子的自主發展。
以上幾種教學方法在活動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活動動靜交替。注意發揮了音樂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
三、學法指導
在教學活動中主要引導初步幼兒學習整體跟唱的方法。教師整體教唱幼兒整體跟唱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講整體跟唱是幼兒所決定的。因為教師在唱前就將節奏、歌詞、旋律等逐步滲透,幼兒也已經初步掌握了。這時幼兒便會表現出渴望唱的愿望,那么整體跟唱的學習方法正是幼兒迫切需要的,滿足了
幼兒的求知欲望,符合幼兒認知發展規律。唱歌教學容易使幼兒處于被動地位,怎樣變被動為積極主動呢?我是這樣做的:1、創設自由寬松的教學環境,讓幼兒始終處于游戲的愉快中,在游戲中幼兒自由發表意見與想法。2、設計啟發性鼓勵性的語言,給幼兒提供討論的機會,比如:"你認為這兩個小朋友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在引導幼兒學習切分音和休止符時,利用教具引導幼兒自己探索學習。3、變換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唱,如請幼兒領唱,分組表演唱,與同伴表演唱等。
另外,我還特別重視引導幼兒嘗試運用情感體驗去理解學習歌曲的方法。皮亞杰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創新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所做的事的人。那么啟發幼兒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根據歌詞和歌曲的情緒變化,運用簡單的動作表演,就是讓幼兒進行創新,賦予音樂作品更豐富的內涵。在發展了幼兒音樂創造力的同時引導幼兒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情感體驗,在幼兒的自我探索和嘗試中突破難點。
總之,在學法指導中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遵循了"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其今后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程序
教學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導入有兩個環節:1、聽音樂做模仿動作(小鴨子)入教室,調動起幼兒的愉快情緒。教師:"來了一群可愛的小鴨子,小鴨子怎樣叫啊?"出示節奏譜"哦,小鴨子是▏嘎 嘎 嘎 ▏嘎 -- ▏的叫,咱們一起來唱一唱。"自然過度到第二個環節發聲練習,第一個練習曲"小鴨子"目的練習切分音。"你聽滴答滴答這是誰在唱歌?""哦,原來是小鐘在唱歌啊,它怎樣唱的?"(出示節奏譜)第二個練習曲"我的小鐘會唱歌"目的練習休止符,為學習演唱歌曲奠定基礎。第二部分展開學唱歌曲,包含著四個環節。第一環節欣賞歌曲、情感體驗:第一遍欣賞,出示圖片讓幼兒自己討論"這兩個小朋友怎么了?""哦,你是怎么看出來他們是生氣了呢?""那么他們后來怎樣了呢?和好了嗎?下面老師就請小朋友來聽一首歌曲,聽完你就知道了。"然后
教師邊操作教具邊范唱,引起幼兒傾聽的欲望,給幼兒一個完整的印象。第二遍欣賞引導幼兒用動作表情表現出對歌曲情緒得體驗。為難點的突破做好充分的鋪墊。第二環節節奏朗誦歌詞,首先請幼兒通過自己探索學習切分音和休止符的節奏。教師用形象的比喻引導幼兒學會切分音和休止符。然后在根據歌詞內容運用語言節奏朗誦歌詞。第三環節整體跟唱,分別采用集體無伴奏跟唱跟唱、根據歌曲情緒分前后兩部分表演唱和分組表演唱的形式。第四環節運用簡單動作表演唱,請幼兒自由選擇伙伴兩兩一組嘗試為歌曲配上簡單的動作,教師這時可以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把生氣和高興的表情表現出來。"生氣的時候你會怎樣?我們都是好朋友怎樣用動作表現?"然后再請幾組動作表現好的幼兒進行示范性的表演。第三部分活動結束,討論:"和小朋友怎樣才能做到每天都是高高興興的呢?"進行團結友愛的教育"對了,小朋友們在一起有時難免會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也會有一些小矛盾。只要我們能互相謙讓,和這兩個小朋友一樣很快就能和好,那我們一定會很愉快的,讓我們都來做好朋友吧!"大家一起玩音樂游戲"找朋友",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本次活動。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教學節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時間。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謝謝各位領導!
拉拉鉤 篇7
一、 教材分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大班音樂:歌曲"拉拉鉤"。這是一首活潑富有童趣的歌曲,生動的描寫了兩個小朋友之間因發生了矛盾,從生氣到和好又高興起來的表情和動作。歌曲是2/4拍節奏,我們知道節奏是音樂要素之一,這首歌曲正是運用了切分音和休止符的節奏來表現生氣與高興的情緒,因此知識點是:2/4拍節奏的強弱特點及歌曲中運用的兩個主要的節奏型 ▏X X X ▏、▏ X O ▏。掌握好了這一知識點為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根據唱歌教學要求幼兒掌握一定的唱歌技能,通過唱歌教學對幼兒進行教育,主要是以歌曲的思想情感影響和感染幼兒,使其形成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個性,使幼兒身心健康的成長的要求。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1、引導幼兒感受和表現歌曲中人物情緒的變化,在音樂活動中享受快樂體驗。2、引導幼兒用自然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發展音樂記憶力、表現力,培養幼兒寬于待人、與同伴友好相處的良好性格。3、引導啟發幼兒能根據歌詞內容,通過簡單的表演動作理解歌曲。
重點是:理解歌曲內容初步學會演唱,唱好切分音、休止符。幼兒園音樂教學的任務指出:音樂教學是通過具體的音樂教材進行的,教師要引導幼兒感受、理解音樂作品,教他們掌握若干最初步的、與教材相適應的知識技能,并啟發幼兒運用這些技能有感情的表演教材內容。在唱歌教學中,會唱歌是培養幼兒審美素質及各種唱歌技能的有效手段。作為大班幼兒節奏感有所發展,能較好的掌握切分音和休止符。因此,我將理解歌曲內容初步學習演唱,唱好切分音、休止符作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難點是:運用表情、動作與同伴交流表現歌曲。因為音樂是一門表情藝術、表演藝術,音樂以其獨特的語言形式作用與人們的感官,通過表演演唱使聽眾感受音樂的藝術形象,產生聯想和想象,進而達到審美的目的。由于
幼兒的年齡較小,常常以自我為中心。通過運用表情、動作來表現歌曲,并在表演中能有意識的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合作,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經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因此這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依據綱要的精神:音樂教育不是用說理的方法,而是通過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陶冶情操,豐富幼兒感情,啟迪幼兒智慧,培養良好的個性。在教學活動中我主要采取了整體教唱法、情緒感染法和節奏朗誦法。
第一種方法整體教唱法,整體教唱是把歌曲作為一個完整的形象呈現在幼兒面前,幼兒也把它作為一個完整的形象來接受的,這樣幼兒容易進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兒一定的情感體驗帶著感情演唱。整體教唱法比較適合音樂藝術的特點。首先在運用整體教唱法時,我特別注意了前期鋪墊工作。教師的整首范唱,個別節奏如切分音和休止符的學習,歌詞的學習都為整體教唱打下了基礎。其次,注意變化形式、靈活運用。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整個教學活動要幼兒從頭到尾整首學唱,一邊一邊的重復是不符合綱要精神的,因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比如無伴奏整體教唱,因為幼兒跟人聲學唱比跟樂器學唱容易些,在沒有伴奏的情況下幼兒更能聽清歌詞、曲調的特點。另外還運用了分組表演唱、個別和集體的對唱等形式。再針對較難掌握的地方進行分句教唱。這樣不會使幼兒感到乏味和疲勞。
第二種方法是節奏朗誦法,主要在學習理解歌詞的環節運用。這是幫助幼兒掌握歌曲節奏和記憶歌詞的既簡單又有效的方法。首先,我將切分音和休止符的節奏,引導幼兒單獨進行嘗試學習。然后再利用整副節奏譜引導幼兒邊拍節奏邊朗誦歌詞。這個過程注重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性、主動性,讓
幼兒在主動探索中學習。
第三種是情緒感染法,新綱要告訴我們藝術是情感啟迪、情感交流、情感表達的良好手段,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兒在音樂活動時很容易受到情緒的感染。運用情緒感染法在引導幼兒欣賞歌曲的過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樣的作用。我借助于兩副小娃娃的表情圖片,在范唱時運用動作、表情和聲音將生氣和高興的不同情緒表現出來,引起幼兒感情上的共鳴。我還借助于語言的激勵來調動孩子的情緒,常常說: "你表演的真是棒極了。我就知道你能行。"
另外,由于這首歌曲表現的是兩個小朋友一會生氣一會高興的情緒,本身就具有游戲性,所以教學活動始終都會讓幼兒沉靜在游戲的快樂之中。運用游戲的語言、創設游戲的環境,在游戲中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表現自我,從而尊重了每個孩子的自主發展。
以上幾種教學方法在活動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活動動靜交替。注意發揮了音樂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
三、學法指導
在教學活動中主要引導初步幼兒學習整體跟唱的方法。教師整體教唱幼兒整體跟唱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講整體跟唱是幼兒所決定的。因為教師在唱前就將節奏、歌詞、旋律等逐步滲透,幼兒也已經初步掌握了。這時幼兒便會表現出渴望唱的愿望,那么整體跟唱的學習方法正是幼兒迫切需要的,滿足了
幼兒的求知欲望,符合幼兒認知發展規律。唱歌教學容易使幼兒處于被動地位,怎樣變被動為積極主動呢?我是這樣做的:1、創設自由寬松的教學環境,讓幼兒始終處于游戲的愉快中,在游戲中幼兒自由發表意見與想法。2、設計啟發性鼓勵性的語言,給幼兒提供討論的機會,比如:"你認為這兩個小朋友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在引導幼兒學習切分音和休止符時,利用教具引導幼兒自己探索學習。3、變換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唱,如請幼兒領唱,分組表演唱,與同伴表演唱等。
另外,我還特別重視引導幼兒嘗試運用情感體驗去理解學習歌曲的方法。皮亞杰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創新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所做的事的人。那么啟發幼兒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根據歌詞和歌曲的情緒變化,運用簡單的動作表演,就是讓幼兒進行創新,賦予音樂作品更豐富的內涵。在發展了幼兒音樂創造力的同時引導幼兒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情感體驗,在幼兒的自我探索和嘗試中突破難點。
總之,在學法指導中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遵循了"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其今后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程序
教學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導入有兩個環節:1、聽音樂做模仿動作(小鴨子)入教室,調動起幼兒的愉快情緒。教師:"來了一群可愛的小鴨子,小鴨子怎樣叫啊?"出示節奏譜"哦,小鴨子是▏嘎 嘎 嘎 ▏嘎 -- ▏的叫,咱們一起來唱一唱。"自然過度到第二個環節發聲練習,第一個練習曲"小鴨子"目的練習切分音。"你聽滴答滴答這是誰在唱歌?哦,原來是小鐘在唱歌啊,它怎樣唱的?"(出示節奏譜)第二個練習曲"我的小鐘會唱歌"目的練習休止符,為學習演唱歌曲奠定基礎。第二部分展開學唱歌曲,包含著四個環節。第一環節欣賞歌曲、情感體驗:第一遍欣賞,出示圖片讓幼兒自己討論"這兩個小朋友怎么了?哦,你是怎么看出來他們是生氣了呢?那么他們后來怎樣了呢?和好了嗎?下面老師就請小朋友來聽一首歌曲,聽完你就知道了。"然后
教師邊操作教具邊范唱,引起幼兒傾聽的欲望,給幼兒一個完整的印象。第二遍欣賞引導幼兒用動作表情表現出對歌曲情緒得體驗。為難點的突破做好充分的鋪墊。第二環節節奏朗誦歌詞,首先請幼兒通過自己探索學習切分音和休止符的節奏。教師用形象的比喻引導幼兒學會切分音和休止符。然后在根據歌詞內容運用語言節奏朗誦歌詞。第三環節整體跟唱,分別采用集體無伴奏跟唱跟唱、根據歌曲情緒分前后兩部分表演唱和分組表演唱的形式。第四環節運用簡單動作表演唱,請幼兒自由選擇伙伴兩兩一組嘗試為歌曲配上簡單的動作,教師這時可以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把生氣和高興的表情表現出來。"生氣的時候你會怎樣?我們都是好朋友怎樣用動作表現?"然后再請幾組動作表現好的幼兒進行示范性的表演。第三部分活動結束,討論:"和小朋友怎樣才能做到每天都是高高興興的呢?"進行團結友愛的教育"對了,小朋友們在一起有時難免會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也會有一些小矛盾。只要我們能互相謙讓,和這兩個小朋友一樣很快就能和好,那我們一定會很愉快的,讓我們都來做好朋友吧!"大家一起玩音樂游戲"找朋友",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本次活動。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教學節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時間。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謝謝各位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