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活動(精選12篇)
中班語言活動 篇1
——小烏龜看爺爺
【設計意圖】
《小烏龜看爺爺》這次活動把小烏龜行動緩慢的特征融進了一個飽含親情的故事情節(jié)中。這個活動目的在于通過理解故事、講述故事等引導幼兒開展活動,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激發(fā)對周圍人的情感。為此,我在設計中,我著眼于“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為切入點,讓幼兒通過觀看圖片畫面,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和老師共同講述故事,進行部分故事表演,突破老師講幼兒聽的傳統(tǒng)講故事的方式。現(xiàn)在大都是獨生子女不注意對他們進行愛的情感教育,也不注意自身的修養(yǎng),使得這些孩子只知索取,不知給予,表現(xiàn)出缺乏愛心,為此我在目標中加了讓幼兒體驗親情懂得如何關心周圍的人。通過故事激發(fā)他們愛周圍人的情感,活動最后讓幼兒以愛爺爺為支點延伸到關心愛周圍的人。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中的小烏龜因行動緩慢而發(fā)生的趣事,體驗角色之間的親情。
2、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講述圖意。
3、體驗關愛長輩的情感。
教學準備:
手繪大書本、一棵小樹盆栽、一張椅子、一段輕音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倒敘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開門見山,讓幼兒體會小烏龜關心爺爺,所以爺爺非常開心!)
1、出示最后一幅“小烏龜見到爺爺”的情景圖,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爺爺?shù)男那樵趺礃樱?/p>
2、請你猜猜這本書可能會講些什么事情?請幼兒完整地說:“我發(fā)現(xiàn)這本書可能會講……”
二、觀看圖片,理解圖意(能自己嘗試講述故事,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1、翻開書本,講述故事第一段:從前有只小烏龜,他要去看爺爺,他要給爺爺送一件禮物。請幼兒猜猜小烏龜會給爺爺送什么禮物?
2、介紹樹根,引出小烏龜給爺爺送的是一棵有生命的蘋果樹。
3、請個別幼兒試著把蘋果樹搬到“小烏龜”背上,感受小烏龜?shù)男量唷?/p>
4、逐一出示蘋果樹發(fā)生變化的圖,引導幼兒理解每幅圖的內(nèi)容,讓幼兒理解小烏龜?shù)男量啵珱]有放棄去看爺爺,說明小烏龜是多么地愛爺爺。
5、請幼兒給書本封面出個題目:小烏龜看爺爺
6、請幼兒嘗試講述,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完整欣賞故事
1、播放音樂,教師把故事完整地講述一遍。
2、小烏龜不僅給爺爺帶來了蘋果樹,還帶來了什么?爺爺心里會怎么想?
3、你喜歡小烏龜嗎?為什么?引導幼兒懂得小烏龜關心爺爺,給爺爺帶來快樂,是一只可愛懂事的小烏龜。
四、延伸活動:
利用談話的形式,以愛爺爺為支點,逐步延伸到愛父母、愛親人。
附:小烏龜看爺爺
小烏龜想爺爺了,他說:“我要去看爺爺,順便給他送一棵蘋果樹去。”
小烏龜把蘋果樹綁在背上,出發(fā)了。
走啊,走啊,蘋果樹開花了。蜜蜂來了,蝴蝶也來了。
走啊,走啊,蘋果樹結出了小蘋果。小鳥來了,大鳥也來了。
走啊,走啊,蘋果樹成熟了,爺爺?shù)募业嚼玻?/p>
小烏龜和爺爺吃著紅紅的蘋果真開心。
中班語言活動 篇2
中班語言活動設計
活動名稱:讓座
設計意圖:正值各地爭創(chuàng)首批文明城市之際,對幼兒進行做文明小市民,我做主動人公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平時幼兒在出游時多以乘座公共汽車為主,為此選擇<讓座>這個古老而又洋溢著熱情的兒歌為主線展開教育教學活動
教育目標:對幼兒進行文明禮貌教育,使幼兒在游戲中體會文明禮貌帶來的愉快的心情;培養(yǎng)幼兒關愛他人,并體驗到互敬互愛給人們帶來的溫暖和快樂.
材料準備:小椅子若干 小娃娃一個 自制方向盤一個.
教學過程: (一) 開始部分
談話引題:星期天去了哪里?乘什么去的?看到了什么?(重點引導幼兒講出公交車上擁擠的情況及所見所聞)
(二)進行部分
1.象表演:公交車上的故事
幼兒分別扮演司機\售票員\乘客,教師自告奮勇扮演老奶奶.
2.講評:車上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乘客們是怎么做的,你怎樣看這件事?
3.教師用兒歌的形式講述公交車上的故事,激發(fā)幼兒學習兒歌的熱情和再進行表演的愿望.
4.師幼兒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三)結束部分
幼兒自由組合成三組進行表演游戲. 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表演,不拘泥于兒歌的內(nèi)容,盡情想象,扮演社會上各行各業(yè)的人,將公交車上的故事表演的生動活潑,并評選出最佳的一組.
中班語言活動 篇3
《小烏龜找家》
孫 春 霞
活動目標:
1、借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知道小動物的家在哪里,能說出故事里的對話。
2、培養(yǎng)幼兒的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熱愛大自然,熱愛自己家的情感。
重點:幼兒學會理解,故事。
難點:培養(yǎng)幼兒對家的熱愛。對集體的熱愛。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小朋友,你們的家在哪里呀?
2、小朋友都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可是有一只小動物卻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我們一起來看它是誰呀?(請看大屏幕)
二、講述新課:
1、小烏龜爬呀爬,來到哪里?左擊中間的大樹出烏龜它看到好大的沙灘心里會怎樣想?我們來聽小烏龜?shù)降资窃鯓酉氲模?strong>右擊中間的大樹出聲音,小烏龜邊爬邊找它的家,我們一起來看小烏龜都到哪里去找它的家呢?左擊烏龜烏龜走,左擊頁面翻頁4
2、小烏龜來到花園里,它看到了誰?左擊紅花出蜜蜂,它是怎樣問小蜜蜂的?左擊紫花出聲音,小蜜蜂是怎樣回答的?左擊蜜蜂出聲音
3、小烏龜往前爬,又遇到了誰?左擊中間的黃花出小羊,它會怎樣說?左擊小羊出聲音1,小羊會怎樣說呢?右擊小羊出聲音2,左擊烏龜小羊走。
4、小烏龜沒找到家,可它不灰心,又向前走,我沒看小烏龜又到哪兒去找它的家了?左擊頁面翻頁5,左擊大樹出烏龜。
5、小烏龜來到小河邊看到了誰?左擊烏龜出小魚,它們是會怎樣說的?(幼兒回答)
左擊下面的大魚出聲音,小烏龜又到哪兒去了呢?右擊大樹出小鳥,它們會怎樣說(幼兒回答)。右擊小鳥出聲音,左擊小鳥小鳥飛小烏龜會怎樣做?左擊烏龜烏龜走。它又到哪兒去找家了呢?左擊頁面翻頁6。
6小烏龜來到森林里,它遇到了誰?左擊黃花出松鼠,小烏龜會怎樣說?(幼兒回答)右擊松鼠出聲音,這時誰又來了?左擊松鼠出蝸牛,小烏龜會怎樣說?小蝸牛怎樣回答?右擊蝸牛出聲音,
7、小烏龜找到自己的家了嗎?它的家在哪里呀?
8、小烏龜找到家后心情怎樣?左擊烏龜出聲音。
(三)、幼兒看畫面講述故事。左擊頁面翻頁3
(四)、結束 培養(yǎng)對家的熱愛
小烏龜喜歡不喜歡他的家呢?為什么?那我們小朋友喜歡自己的家嗎?為什么?除了自己的家,你還有哪個家呢?你在幼兒園這個家里可以做什么?(幼兒回答)那我們應該怎樣來愛護我們的家呢?(幼兒回答) (活動結束。)
附故事:
沙灘上一只小烏龜出現(xiàn)了,它東瞧瞧西看看,外面的世界真大,可我的家在哪兒呢?
小烏龜爬呀爬,爬到花園里,它看見小蜜蜂在花園里采蜜,就問:“小蜜蜂,小蜜蜂,你知道我的家在哪兒嗎?"對不起,小烏龜,我不知道,我的家在花園里。小烏龜又往前爬,它看到了小羊在草地上,就問:“小羊,小羊,你知道我的家在哪兒嗎?"對不起,小烏龜,我不知道,我的家在草地上。
小烏龜爬呀爬,爬到小河邊,看見許多小魚在河里游來游去,就問:"小魚,小魚,你們知道我的家在哪兒嗎?"對不起,小烏龜,我們不知道,我的家是小河我們在河里真快樂.
小烏龜繼續(xù)往前爬,看見幾只小鳥在樹上玩耍,就問:“小鳥,小鳥,你知道我的家在哪兒嗎?”“對不起,小烏龜,我不知道,我們的家是大樹,在樹上休息、唱歌真快樂!”
小烏龜繼續(xù)走著,看見一只小蝸牛背著重重的殼也在爬行,就問:"小蝸牛,小蝸牛,你知道我的家在哪兒嗎?"小蝸牛說:"小烏龜,你瞧瞧我,再瞧瞧你自己的背上."小烏龜轉過頭來瞧橋自己的背,笑了:"謝謝你,我找到自己的家了."
小烏龜把自己的頭四條腿和尾巴全部都縮進了自己的殼里:"呀!我也有家了,我的家又舒服又暖和,我在家里真快樂!"
附教學反思:
《小烏龜找家》這一教學活動根據(jù)幼兒故事《小烏龜找家》中的部分內(nèi)容而設計的,我抓住幼兒喜歡小動物這一心理特點來設計的,活動中節(jié)選的小動物大多是幼兒見過的,所以幼兒對這一活動特別感興趣。回答問題時,幼兒能結合自己先前經(jīng)驗來積極表述,整個活動幼兒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教學一開始,我以輕松的話題:小朋友,你們有家嗎?你們的家在哪里?來引導幼兒大膽表述,這樣一下子將幼兒引入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幼兒通過說出自己的家住在哪里,鍛煉了自己在人多面前說話,幼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在此我話鋒一轉,可是有一只小動物卻不知道家自己的家在哪里?我們一起來看他是誰呀?幼兒都注視著畫面中的小動物的一舉一動,在逐頁觀看畫面時,幼兒能夠根據(jù)畫面中出現(xiàn)的小動物,通過教師的引導,結合自己先前經(jīng)驗說出自己的想法,再通過學說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對小動物的家更進一步的了解,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最后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不但對動物的家有了清楚的了解,而且對自己生活的大家庭也有了清楚的了解,能夠說出自己在大家庭里生活所取得的進步和得到的快樂,從而萌發(fā)了幼兒對幼兒園這一大家庭的熱愛。
整個教學活動我感到幼兒很投入,能積極參與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我在引導幼兒講述畫面內(nèi)容時留給幼兒展現(xiàn)的機會還是不夠,有些慌張,幼兒表述的機會太少,要通過幼兒之間的對話來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將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中班語言活動 篇4
活動目標:1、欣賞散文,感知散文優(yōu)美、寧靜的意境美,感受小筍娃的活潑、稚拙美。2、喜歡用身體動作來表現(xiàn)散文內(nèi)容,感受小筍娃和竹子媽媽的對話的親切、可愛的情感。 3、豐富詞 “誘人”。活動準備: 1、 課件。2、 竹子頭飾2-3個,小筍娃頭飾1個,小筍娃掛飾若干個。2、認識筍和竹子。活動過程:(一)、老師朗誦散文,幼兒欣賞。1、老師結合身體動作朗誦散文。2、提問:1)這首好聽的散文叫什么名字?2)你喜歡哪些好聽的話呢?(二)看課件,熟悉散文中的對話,豐富詞“誘人”。1、看課件,進一步熟悉散文中的內(nèi)容。教師導語:散文中還有哪些好聽的話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2、提問:幫助幼兒了解散文內(nèi)容。1)春雨帶著帶著春天的問候來到了大地上,喚醒了誰?他們怎么樣?(他們使勁用尖尖的腦袋頂著頭頂上的泥土)2)誰第一個鉆出了地面,是怎樣鉆出來的呢?(那個長得細細長長的小個子鉆得最快)請幼兒學一學小筍娃鉆出地面的樣子。3)小筍娃鉆出地面后看到了什么美景呢?(大片誘人的草地像一塊塊綠色的地毯鋪在小山坡上,星星點點的紅、黃、藍綴在上面,那是一簇簇剛開的小花)a、 豐富詞“誘人”,誘人就是很吸引人。b、請幼兒用“誘人”說一句話。4)好多的小筍娃鉆出地面后他們說了什么呢?(“媽媽,媽媽,你在哪里?”)竹子媽媽又是怎樣說的? (“好孩子,媽媽在這兒呢。”)幼兒分角色表演筍娃和竹子媽媽的對話。5)小筍娃們看到竹子媽媽后,心里是怎么想的?(難道那穿著綠衣裳、個子高高的竹子就是媽媽?她怎么和我們一點也不像呢?)幼兒一起復述一遍。6)媽媽是怎么對小筍娃說的?(“好孩子,別奇怪,過不了多久,你們就會和媽媽長得一樣了。”)7)聽了竹子媽媽的話,小筍娃是怎么說的?(“是嗎,那要過多久呢?我們好想快快長大,長得和媽媽一樣高,好看見更遠的地方。”)小筍娃為什么想快快長大?(好看見更遠的地方。”)幼兒分角色表演筍娃和竹子媽媽的對話。8)你們想長大嗎?為什么?9)筍娃們在慢慢地長大,終于有一天,當筍娃們能拉到媽媽的手臂了的時候,他們高興地怎么樣啊?(高興地叫了起來:“哦,我們長大啰,長得和媽媽一樣高啰。”) 我們學一學他們高興的樣子吧。3、幼兒表演散文。請2-3個幼兒戴著頭飾當竹子媽媽,一個幼兒戴著頭飾當鉆得最快的小筍娃,其他的幼兒當好多好多的小筍娃。 散文:筍娃“滴答、滴答”,小雨帶著春天的問候,來到了大地上,喚醒了躲在泥土里的筍娃們,它們使勁用尖尖的腦袋頂著頭頂上的泥土,都爭著想看看大地究竟是什么樣的。那個長得細細長長的小個子鉆得最快,他使勁吸了一口氣,用力一頂,哇,終于鉆出了地面。小筍娃爭大眼睛,看著眼前的美景:大片誘人的草地像一塊塊綠色的地毯鋪在小山坡上,星星點點的紅、黃、藍綴在上面,那是一簇簇剛開的小花。沒多久,好多好多的筍娃也鉆出了地面。“媽媽,媽媽,你在哪里?”筍娃們大呼小叫著。“好孩子,媽媽在這兒呢。”筍娃們的頭頂上傳來了“沙沙沙”的聲音,他們抬頭一看,心想:難道那穿著綠衣裳、個子高高的竹子就是媽媽?她怎么和我們一點也不像呢?小筍娃們看著自己黑不溜秋、頭上長著幾根綠毛的身子,再看媽媽那一節(jié)一節(jié)圓圓的、長長的身子,非常奇怪。媽媽好像知道筍娃們的心思一樣,低著頭笑咪咪地說:“好孩子,別奇怪,過不了多久,你們就會和媽媽長得一樣了。”“是嗎,那要過多久呢?我們好想快快長大,長得和媽媽一樣高,好看見更遠的地方。”春風輕輕地吹著,春雨輕輕地撫摩著,筍娃們慢慢地在長大,黑乎乎的外衣太小了,已經(jīng)包不住他們漸漸變粗、長高的身體了。不久,細細長長的竹枝上,又長出了綠綠的小嫩芽。陽光暖暖地照著,終于有一天,當筍娃們能拉到媽媽的手臂了的時候,他們高興地叫了起來:“哦,我們長大啰,長得和媽媽一樣高啰。”
中班語言活動 篇5
設計意圖:
繪本《小老鼠學畫畫》是一個充滿童趣的故事,它以老鼠畫畫為主題線索,生動的介紹了五種顏色的名稱和根據(jù)這五種顏色想象出來的相對應物體,為進一步探索顏色提供機會。于是,我們利用豐富的多媒體教學,通過對幼兒視覺和聽覺進行沖擊,在游戲中,鞏固幼兒對顏色的認知。同時,鼓勵幼兒進行大膽的想象和表達。小班幼兒已經(jīng)進入了色彩的敏感關鍵期,因為是小班第一學期,我選擇了故事中的三種常見顏色,通過故事《小老鼠學畫畫》正可以萌發(fā)幼兒探索色彩的興趣,使幼兒嘗試運用色彩創(chuàng)作與表現(xiàn),來激發(fā)孩子的豐富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用心靈去感受美,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
活動目標:
了解基本顏色的名稱和相關的各種事物,并樂意大膽想象和表述。
活動準備:ppt,三色的老鼠手套,塑封小物件、視頻活動過程:
一、輕松談話,引出主題:
談話引出故事主角(聊聊自己會畫些什么)二、講述故事,說說顏色:
(一)情境故事,想象表達。
1、出示圖1(1)小老鼠畫了些什么你們認識嗎?
小結:小老鼠用紅色畫了紅紅的蘋果、紅紅的`太陽和紅紅的糖果三樣東西。
2、出示圖2(1)仔細看看小老鼠用黃色畫了什么?等會兒告訴大家。(PPT出示)(2)隱退PPT,回憶老鼠畫的物品。(小雞、月亮、黃花)(3)還有什么是黃色的呢?
小結:生活中黃色的東西還有很多,留著以后你們慢慢發(fā)現(xiàn)。
3、出示圖3提問:綠色讓你想到了什么?(師從袋中抽取綠色物件與幼兒互動)小結:原來綠色真的是讓很多人喜歡的顏色。
(二)變變玩玩,鞏固認知1、幼兒掉進顏料桶變成三種顏色中的老鼠。
2、和老鼠哥哥玩玩配對游戲。
3、和朋友玩玩配對游戲。
(三)故事講述,結束活動:
1、繪本結束故事。
2、黑色延伸探索。
中班語言活動 篇6
活動名稱:兒歌《老鼠娶親》
執(zhí) 教:聶世琴
活動目標:
1、幼兒在理解兒歌內(nèi)容的基礎上,初步學習有節(jié)奏地朗誦兒歌。
2、幼兒能愉快地和教師、同伴一起游戲,體驗共同游戲的快樂。
3、 3、幼兒能有節(jié)奏地朗誦象聲詞“吡嚦叭啦、吡嚦叭啦、蹦叭”。
活活動準備:鞭炮一串,與兒歌內(nèi)容有關的圖片若干,貓頭飾若干
活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鞭炮,引導幼兒模仿鞭炮聲,教師念象聲詞“吡嚦叭啦、吡嚦叭啦、蹦叭”并引導幼兒有節(jié)奏地朗誦。
2、學習兒歌《老鼠娶親》
(1)、教師出示老鼠(戴著大紅花,穿著新郎的衣服)圖片,引導幼兒回憶《還珠格格》中娶親的場面。(幼兒回答:有鞭炮、吹喇叭、跳舞、敲鑼打鼓、花轎等)
(2)、 <br><p></p>教師有表情地朗誦兒歌,幼兒理解兒歌內(nèi)容。
(3)、教師邊出示圖片邊朗誦兒歌,并引導幼兒拍節(jié)奏。
(4)、教師念兒歌每句前半段,幼兒念后半段,并交換一次。
(5)、師幼一起邊拍節(jié)奏邊朗誦兒歌。
3、游戲《貓捉老鼠》
(1)教師介紹游戲玩法。
教師和幼兒扮老鼠,配班老師扮老貓,老鼠有節(jié)奏地朗誦兒歌,當念到“蹦叭”時,老鼠全體蹲下,老貓出場,當老貓念到:“一口一個全吃掉呀全吃掉”時,老鼠則立刻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老貓去捉老鼠,當老鼠上位后,老貓則不能抓。
(2)、師幼共同游戲2-3遍(次數(shù)視當時幼兒情況而定)。
4、師幼一起去戶外游戲。
附: 兒歌:《老鼠娶親》
八只老鼠抬花轎呀抬花轎,
四只老鼠來吹號呀來吹號,
兩只老鼠放鞭炮呀放鞭炮,
吡嚦叭啦、吡嚦叭啦、嘣叭。
老貓聽了來賀喜,“恭喜!恭喜!”
一口一個全吃掉呀全吃掉。
中班語言活動 篇7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熟練地、聲音洪亮地朗誦詩歌。
2、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提高仿編詩歌的能力。
3、學習詞匯;飛飛、刨刨、跳跳、游游、跑跑、笑笑。
活動重點:
要求幼兒熟練地朗誦詩歌。
活動難點:
認識漢字(飛、刨、跳、游、跑笑)
活動準備:
字卡,字卡反面畫有相應的畫面。
活動過程:
1、出示字卡畫面,引導幼兒說出畫面名稱并模仿它們的動作。
2、啟發(fā)幼兒完整地說出所要模仿的動作。如;“我學老鷹飛飛”……
3、教師將幼兒所說的句子寫在黑板上,組成詩歌“我像小鳥”,教會小朋友朗誦。
4、啟發(fā)幼兒說出還有什么動物可以用飛飛、刨刨等詞來表示,指導小朋友仿編詩歌。
活動延伸:
戶外游戲活動“看字做動作”。
附:詩歌
我像小鳥飛我學老鷹飛飛,我學小鳥刨刨,我學青蛙跳跳,我學魚兒游游,我學馬兒跑跑,我學花兒笑笑,我在可愛的學校,快活的像只小鳥。
中班語言活動 篇8
成長目標1、欣賞詩歌,感受詩歌中所蘊含的美感。2、掌握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感,能大膽自信地朗誦詩歌。3、激發(fā)對詩歌的興趣,體會詩歌朗誦的趣味性。 重點 欣賞詩歌,感受詩歌中所蘊含的美感并能大膽自信的朗誦詩歌 難點 掌握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感,能大膽自信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兒童經(jīng)驗準備: 在生活中經(jīng)常可以感受到風的存在,詩歌中的現(xiàn)象也能可以看到。 物質(zhì)材料準備: 樹、花、草頭飾若干,小風車及能產(chǎn)生風的工具如小扇、紙、手電筒、電風扇、小氣筒等。
一、感受風的存在,激發(fā)幼兒對風的經(jīng)驗認識。1、引導幼兒相互交流:怎樣才能產(chǎn)生風?鼓勵幼兒盡量用不同的方法讓身邊的空氣動起來產(chǎn)生風(比如用手扇或者嘴巴吹等)。2、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的風,說一說風在哪里,你是通過哪些現(xiàn)象判斷風的存在。師:小朋友們你們平時是通過哪些現(xiàn)象知道有風吹過的?說說風吹過時讓哪些東西發(fā)生了變化,會怎么樣?二、詩歌欣賞——《風在哪里》1、教師富有感染力地朗誦一遍詩歌,幼兒欣賞詩歌。 風在哪里?裙子說:當我的裙擺輕輕飄舞,那是風在吹過;風在哪里?小朋友說:當老師的長發(fā)飛舞,那是風在吹過; 風在哪里?窗戶說:當窗簾輕輕飄蕩,那是風在吹過;風在哪里?風就在我們身邊。春天,它吹紅了桃花;夏天,它吹響了知了; 秋天,它吹熟了蘋果;冬天,它吹來了新年。2、用提問的形式和圖示法,幫助幼兒理解并掌握詩歌語言。根據(jù)幼兒回答的內(nèi)容貼出相應的圖片,每句詩歌的圖片貼出來后要完整的念一次。當幼兒無法回憶起詩歌內(nèi)容時,教師再一次富有感情的朗誦詩歌內(nèi)容,直到幼兒將詩歌內(nèi)容都復述出來。 師:(1)風在哪里?詩歌中有誰回答了這個問題。(呈現(xiàn)裙子、小朋友、窗戶的圖片) (2)風吹過裙子,裙子會怎樣的?(呈現(xiàn)裙子飄舞的圖片) (3)風吹過老師,會怎樣(呈現(xiàn)頭發(fā)飛舞的圖片) (4)風吹過窗戶,會怎樣?(呈現(xiàn)窗簾飄蕩的圖片) (5)風來了,他給春夏秋冬帶來了什么(呈現(xiàn)桃花,知了、蘋果、新年的圖片)3、請小朋友觀察圖片,梳理詩歌語言,朗誦詩歌。教師指導幼兒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三、詩歌朗誦表演請幾位小朋友以小小朗誦家的身份在集體面前配樂朗誦詩歌,在大家比較熟練的掌握的情況下可以男女分組表演。
中班語言活動 篇9
活動設計背景
本班對各種小動物很感興趣,也很喜歡模仿小動物發(fā)出的聲音。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學習小動物的問話。
2、能用連貫的語句大膽的講述故事。
3、認讀重點字詞:為什么、望、清清的、金色的、沙灘、高高的。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字詞:為什么、望、清清的、金色的、沙灘、高高的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小圖書人手一份
教師準備:大圖書、光碟、大字卡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教師在課前先將各種動物的頭飾藏在教室的各個角落,然后請幼兒進教室尋寶,尋找小動物的頭飾,找到后請孩子上來表演小動物的動作,并說一說這些動物都有什么本領。
二、自由閱讀。1、教師出示大圖書,與幼兒一起認讀故事的名稱,,請自由閱讀。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有誰,它們到的表情是怎么樣的?動作怎樣,并猜猜它們都說了些什么?
三、教師和幼兒一起閱讀大圖書,理解故事內(nèi)容。
四、幼兒聽錄音,完整欣賞故事。
五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fā),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模仿動作,課堂上的氣氛較活躍。
中班語言活動 篇10
活動目標:
1、了解畫面特殊的設計及繪本中明暗兩條線索,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
2、能根據(jù)畫面中人物的表情,猜測內(nèi)心活動并用適當?shù)恼Z言表述。
3、懂得要珍惜現(xiàn)在擁有的東西。
活動準備:
1、《獾的美餐》ppt、音頻
2、繪本《獾的美餐》
活動過程:
1、閱讀封面,引出課題。
(1)、封面上有誰?它是什么表情?這表情表示什么意思?
(2)、巻角后面的小動物又是什么表情?它們和獾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閱讀封面猜測動物之間的關系,從而激發(fā)幼兒對這本書的閱讀興趣,為下面閱讀圖書做鋪墊。]
2、集體閱讀,理解故事內(nèi)容
ppt1師:獾的洞里鋪著軟軟的稻草,還有許多的食物,可是看它的表情和拿蘿卜的樣子,它是什么意思呢?
ppt2誰來說一說這幅畫?
ppt3獾遇到了誰?它們分別是什么表情?獾頭上的三個小點是什么意思?
師小結這幅畫的內(nèi)容。
ppt4獾抓到鼴鼠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獾和鼴鼠身邊的長弧線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這些線條叫效果線,可以表示心情、動作、聲音,你們畫畫時也可以用上效果線,這些線條會讓你們的畫更精彩。
ppt5鼴鼠哪里去了?同時獾又在做什么呢?
小結:這一頁和我們以前看的書有什么不一樣?左上角好像有書角卷起來了,這叫卷頁,其實這里有兩個故事,一個大故事,一個小故事,兩個故事正同時發(fā)生。
師:看懂了這些,那下面的故事就要請小朋友自己來說說了,講的時候要把大圖和小圖的事情都講出來
那么獾到底有沒有抓住老鼠呢?幼兒自主閱讀ppt6、7、8、
ppt9獾一下失去了三頓美餐,獾現(xiàn)在是什么心情?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ppt10它又碰到了誰?它們分別是什么表情?三只小動物又在做什么呢?
ppt11馬是怎么做的?
ppt12、13獾被踢到哪里去了?小動物們在做什么?
ppt14獾的食物呢?它是什么表情?
ppt15、16它們?yōu)槭裁匆獙懶牛克鼈冎肋@是獾的家嗎?獾現(xiàn)在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ppt17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呀?它們嘴邊的小短線表示什么?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教師和幼兒的共同閱讀,讓幼兒基本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大圖和小圖來理解明暗兩條線索,并理解故事內(nèi)容。為了讓孩子的閱讀有層次性,在閱讀的過程中老師設計了讓幼兒自主閱讀的環(huán)節(jié)(ppt6、7、8),讓幼兒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和描述畫面內(nèi)容,這也是閱讀環(huán)節(jié)的難點。]
3、 完整欣賞故事
(1)、獾吃到美餐了嗎?
(2)、你喜歡獾嗎?為什么?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提問提升寓意,讓幼兒懂得珍惜現(xiàn)在擁有的東西和幸福。
中班語言活動 篇11
活動目標:
1、能認真觀察畫面之間的聯(lián)系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并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根據(jù)故事線索大膽探索故事發(fā)展的情節(jié)。
3、體驗閱讀的樂趣,激發(fā)孩子閱讀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圖書 故事課件
活動過程:
一、 觀看封面,大膽想象故事情節(jié)。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本好看的書,我們一起來看看封面上有什么?你們猜猜小老鼠想干什么?怎么看出來的?這本書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師:小朋友說的真好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想吃蘋果的鼠小弟》
二、幼兒自由閱讀
1、兩人看一本圖書,看看書中講了些什么事?從第一頁看到第二十六頁,看書時要一頁一頁輕輕的翻。
2、幼兒看完提問:你看玩這本書有什么感覺?那你覺的什么地方最有趣?為什么?(幼兒說到哪一頁就用出示那一頁)
三、與幼兒一起觀看故事課件,嘗試講述部分畫面表達意思。
1、老師講述前三個畫面
2、幼兒嘗試講述,引導理解性提問
師:又來了什么動物?它是怎樣取走蘋果的?鼠小弟看到它拿走了蘋果后心里怎樣想的?鼠小弟是怎樣做的?成功了沒有?為什么?
3、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探索故事的結尾
師:一起看看又來了什么動物?從畫面中猜出他們在干什么呢?他們會說些什么?那你們想一想他們又用了什么方法取走蘋果呢?(可適當引導幼兒海獅有什么本領)
師:(出示圖片公布結果)兩個小動物真聰明它們一起想辦法合作摘到了蘋果?
四、帶領幼兒完整的閱讀
師:我們一起再來完整的閱讀這本好看圖書,小朋友們一邊看一邊講一講。
五、故事表演
幼兒分角色表演故事
《想吃蘋果的鼠小弟》語言教學活動反思
《想吃蘋果的鼠小弟》這本書內(nèi)容生動而有趣的。在這個愉快的故事中,孩子們翻開一頁一頁的圖畫,和許多的動物交朋友,每個動物都有它可愛之處,孩子們隨著故事的發(fā)展去猜測,下一頁上場會是誰呢?鼠小弟吃到蘋果了嗎?怎樣能吃到呢?小小的懸念牽引著孩子們一頁一頁翻開過去。故事采用了重復的結構方式,故事的畫面也生動便于幼兒能理解畫面的內(nèi)容,這樣的繪本是非常適合孩子閱讀的。在選材設定后,從活動的設計中,一反面針對繪本的特點另一方面也根據(jù)中班幼兒發(fā)展水平采用一些策略并根據(jù)具體的實施進行反思:
1、從本次教學活動中,選材較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目標還是基本的達成,活動的層級性也較為的清晰。
2、故事的結尾事先在幼兒第一次的自由閱讀中先是用夾子夾好,沒有公布的。在看完前半部分后,讓幼兒猜測,再進一步引導讓幼兒根據(jù)海獅的特點進一步的猜想,當出示結果,看到畫面鼠小弟被海獅高高地拋到空中的畫面時,孩子們發(fā)出了滿足的笑聲,噢,原來如此。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充分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而且也能有效的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效果較好。
3、 在故事的講述過程中也考慮了層次性的,一共有六個動物出場的畫面,前兩個是我完整講述,第三個是講一半,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講述,后面是嘗試讓幼兒完整的進行講述。在講述的過程中,為了調(diào)動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模仿動物的動作,效果較好,但在今天的教學中,由于是借班上課,對孩子的語言講述能力了解不多,因而也出現(xiàn)了部分孩子不是能積極的在集體面前講述。回答問題的孩子比較的局限,孩子的積極性也沒能完全的調(diào)動上,和我在本園的試教中有些差距。在教學過程中也較急。這也為以后借班上課中積累經(jīng)驗,當在教學的過程中,能根據(jù)孩子的現(xiàn)有水平及時地調(diào)整,適當?shù)倪M行引導。
4、 多媒體的設計、運用、經(jīng)濟、高效、服從教學的需要從這幾個方面看,在今天的教學中還是較體現(xiàn)了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的。在對媒體的設計中不是僅做為一本大書用,在設計中采用了鏈接的手段,在幼兒說到哪一個畫面在課件中能很快地呈現(xiàn)。在講述故事中,根據(jù)已有自己的水平ppt的制作采用了“動畫”的手段,使畫面能更直接的向幼兒反映出每一個動物取蘋果的過程,也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較強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
5、 在教學活動中我設計是與閱讀活動靠的較為的密切,因而導致出今天活動中的問題,首先是在圖本的準備上,由于數(shù)量有限,我采用了兩人一本的方式,效果不是很理想,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互相的干擾對方。不能給孩子一個閱讀的條件。而且自身對領域了解的不透徹,導致了活動語言教學和閱讀教學有些混在一起。在張老師的指導中,閱讀活動要求圖文相結合,而在今天的活動中,沒有突出這一點。這也是自身的專業(yè)技能上要進一步的提升和學習。
6、 在教學中,同行們也提出了在故事講述后,可以提煉一些情感,讓幼兒明白“只要想辦法,人小也沒關系。”針對以上所提出的問題,也會在本園進行嘗試教學。反思實踐再反思使自己能夠更快的成長。
感謝張老師的教導,和各位老師的幫助,活動中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大家提出寶貴的建議。
中班語言活動 篇12
有益的學習經(jīng)驗:
1、學習兒歌“大傻瓜”,理解兒歌內(nèi)容,能有表情地朗誦。
2、知道不動腦筋,傻里傻氣地不好。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魚、蚯蚓、老鼠。木偶:貓、熊。
活動與指導:
1、認識有關動物的特性。
出示動物圖片:魚、蚯蚓、老鼠,讓幼兒說一說:“這是什么動物?它們生活在哪里?”知道魚生活在水里。蚯蚓生活在土里。老鼠生活在地洞里。
2、引起學兒歌的興趣:“聽過黑貓警長的故事嗎?黑貓警長是很了不起的警長,有一次來了一名新警察,黑貓警長出題考考這名新警察,結果怎么樣呢?聽聽這個兒歌。”
告訴幼兒兒歌的名字,然后朗誦給幼兒聽,反復朗誦兩遍。
3、談話:“為什么說小狗熊是大傻瓜?狗熊這樣處理罪犯合適不合適?為什么不合適?”引導幼兒聯(lián)系這幾種動物的特性來分析,說明狗熊的處理不但沒有懲罰罪犯,而是放走了罪犯。
“小狗熊為什么會說錯了呢?”知道小狗熊說話不動腦筋,瞎胡亂說是很傻的。
4、出示木偶“貓”“熊”,教師操縱木偶教幼兒學說兒歌,先集體學說,基本學會后,讓幼兒分角色表演朗誦兒歌,可以一組當狗熊一組當黑貓警長,也可以個人擔當角色朗誦。
5、幼兒朗誦這個兒歌。
附兒歌:
大傻瓜
小狗熊,當警察,
警長出題考考它:
“要是魚兒犯了罪?”
“投到河里淹死它。”
“要是蚯蚓犯了罪?”
“放到土里活埋它。”
“要是老鼠犯了罪?”
“塞到洞里憋死它。”
警長聽了哈哈笑:
“一個天才大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