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活動:捉迷藏(精選5篇)
中班語言活動:捉迷藏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詩的內(nèi)容和擬人手法的運用,感受散文詩優(yōu)美的意境。
2、嘗試運用已有經(jīng)驗,學習用“躲在XX里”的句式進行創(chuàng)編,感受仿編詩歌帶來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3、理解散文詩,感受大自然的繽紛色彩。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豐富的玩“捉迷藏”游戲的經(jīng)驗。
物質(zhì)準備:
1、多媒體課件;紅、黃、綠、紫、橙顏色標記
2、布置田野、花園、雪地、樹林、大海等場景。
3、背景音樂。
重點:理解散文詩內(nèi)容和擬人手法的運用,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
難點:運用“躲在××里”的句式進行仿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你們玩過捉迷藏的游戲嗎?怎么玩的?
師:捉迷藏的游戲真好玩,太陽公公和顏色寶寶也喜歡玩,太陽公公會和哪些顏色寶寶玩這個游戲呢?
二、欣賞散文詩,理解散文詩內(nèi)容
(一)欣賞散文第一段。
1、我們一起來看看太陽公公和顏色寶寶們是怎么玩的呢?(播放ppt1—4)
2、他們是怎么玩的?是誰把太陽的眼睛蒙起來了?眼睛蒙起來是什么感覺?請你試一試。誰知道“太陽的眼睛蒙起來”是什么時候呀?(晚上)
顏色寶寶們是怎么躲起來的?(理解詞:靜悄悄)為什么要“靜悄悄”地躲起來呢?
(二)欣賞散文第二段。
1、顏色寶寶們已經(jīng)靜悄悄地躲好了,你們知道他們都躲在哪里嗎?(幼兒發(fā)揮想象大膽講述)
2、我們一起來看看,你猜對了嗎?(播放ppt5—8)
3、顏色寶寶們都躲到哪里去了?(學習用“躲在××里”的句式回答)
4、為什么顏色要躲在××里?
(三)欣賞散文第三段。
1、顏色寶寶們都藏得好好的,太陽公公會找到它們嗎?(播放ppt9—10)
2、是誰把太陽的手帕解開了?太陽公公睜開眼睛又是什么時候呢?(白天)
3、師小結(jié):晚上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見,到了白天什么都看見了,太陽公公一下子就把顏色寶寶們都找到了。
(四)完整欣賞散文詩。
1、太陽公公和顏色寶寶們玩捉迷藏真有趣,我們再來看一遍吧!
2、這是一首散文詩,叫什么名字?你覺得散文中哪個地方最有趣?
3、你們想不想也來說一遍?(幼兒跟隨老師朗誦散文一遍)
4、師小結(jié):這首散文詩真好聽,把太陽和黑夜說成了兩個可愛的小朋友在和顏色寶寶玩捉迷藏的游戲,還告訴了我們白天和黑夜的區(qū)別,真有趣。
三、游戲情境,嘗試仿編
(一)嘗試仿編。
1、師:第二天,太陽公公又和顏色寶寶來玩捉迷藏的游戲了,看看這次有哪些顏色寶寶來玩呢?(紫色、橙色、綠色、紅色、黃色)這些顏色寶寶會躲到哪里呢?(幼兒自由討論)
2、請幼兒用“躲在××里”的句式說一說,老師用簡筆畫的方式記下來。
3、我們把這么多好聽的句子一起放到散文里來念念吧!(把幼兒仿編的內(nèi)容放到散文中集體朗誦一遍)
(二)游戲“捉迷藏”
1、師:現(xiàn)在我來當太陽公公,你們做顏色寶寶,我們一起來玩捉迷藏的游戲,請你選一個你喜歡的顏色寶寶,然后找個地方躲起來,看清楚你拿的是什么顏色,游戲時要躲到田野、花園、雪地、樹林、大海這五個場景中,而且要靜悄悄地去躲,想一想躲到哪里才不會被“太陽公公”發(fā)現(xiàn)。
2、開始游戲:教師蒙上眼睛說:1、2、3、4、5,幼兒躲起來,教師找,找到后問:“X顏色寶寶躲在哪里?”幼兒答:“X顏色寶寶躲在XX里!”
四、結(jié)束
其實大自然里還有很多漂亮的顏色呢,他們會躲到哪里呢?讓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教學反思:
《捉迷藏》是一篇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作者用擬人、夸張手法,將黑夜、太陽和各種顏色都賦予了生命,以輕松、明快的筆調(diào)描述了太陽被黑夜蒙住眼睛來找,各種顏色寶寶來躲的捉迷藏的全過程。內(nèi)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又不發(fā)奇特的想象,能將孩子帶入一個無限遐想的世界,又能激發(fā)孩子欣賞和學習的熱情,很適合中班孩子欣賞、學習。
本次活動我主要采用了直觀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動畫,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散文詩的內(nèi)容,幫助幼兒更好地感受了散文詩優(yōu)美的意境。并采用游戲法,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發(fā)展其發(fā)散性思維。
本次活動我主要安排四個環(huán)節(jié)展開。第一環(huán)節(jié):我以談話的形式,通過提問直接喚醒孩子的游戲經(jīng)驗。再引出太陽和顏色寶寶也喜歡玩捉迷藏的游戲,直接導入。第二環(huán)節(jié):欣賞散文詩,這是本活動的重點,分四步進行。先分段欣賞,再整體欣賞。第三環(huán)節(jié):游戲情境、嘗試仿編。第四環(huán)節(jié):活動延伸。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幼兒理解本次活動的一個重點詞語:“靜悄悄”的含義,我先讓幼兒用語言的討論,再讓幼兒用動作來模仿。請一位幼兒靜悄悄地走到老師面前,在靜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使幼兒真正明白了詞語的含義,同時為后面開展游戲,靜悄悄地去躲打好伏筆。在提問:“為什么綠色要躲在草叢里?”這一問題時,幼兒的回答是“綠色和草叢的顏色一樣,他們是好朋友,所以綠色要躲在草叢里。”孩子的回答是多么富有想象力,但顯然孩子還沒有理解散文的含義,于是我立即跟進提問:“為什么綠色要躲在草叢里?而不躲在菊花里?綠色和菊花也是好朋友呀。”于是幼兒立即思考。終于有幼兒舉起了小手:“綠色躲在草叢里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如果躲在黃色的菊花里就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我立即肯定了孩子的回答。其他孩子也豁然開朗,明白了為什么顏色寶寶要躲在和自己顏色一樣的物品里。以上兩點是我在這節(jié)課中做的比較好的地方。
這節(jié)課的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比較清晰,設(shè)計的提問給幼兒許多想象的空間,準備工作做得也比較充分,教學的重點突出,教學目標也完成得較好,幼兒能積極參與,學習興趣較濃。但在最后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幼兒很興奮,沒有聽清老師的要求就急著去躲,于是,就出現(xiàn)了紅色躲在雪地里的情況。此時,老師還應(yīng)強調(diào)游戲的規(guī)則。
中班語言活動:捉迷藏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詩歌,感受優(yōu)美的語言和美麗的意境。
2.認識各種顏色,以及自然界中與之對應(yīng)的物體。
3.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理解詩中“靜悄悄”的意思,并學會“靜悄悄”躲藏。
4.嘗試用已有的經(jīng)驗,擴展散文詩的內(nèi)容。
活動重點
1.欣賞詩歌,感受優(yōu)美的語言和美麗的意境。
2.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理解詩中“靜悄悄”的意思,并學會“靜悄悄”躲藏。
活動難點
嘗試用已有的經(jīng)驗,擴展散文詩的內(nèi)容。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
(1)活動課件。
(2)紅、黃、藍、白、綠標記多個。
(3)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用不同顏色的柵欄布置“紅、黃、藍、白、綠”五個區(qū)域。
2.幼兒準備
讓家長提前帶幼兒郊游一次。郊游的時候,提醒幼兒觀察周圍事物的顏色。
活動過程
(一)靜聽朗誦,進入情境
教師配樂有感情輕輕朗誦詩歌,幼兒安靜傾聽。
(二)初步欣賞,理解內(nèi)容
1.教師有感情朗誦,幼兒安靜地聽。
2.提問:太陽和誰在捉迷藏?你還聽到了什么?(幼兒說)
3.師再次有感情朗誦,幼兒安靜聽。
4.說說你覺得最感興趣的地方。(幼兒大膽說出自己感興趣的地方。)
5.配合課件逐句欣賞、理解。(重點理解:顏色都躲到哪里了。)
6.師幼合作,邊做動作,邊有感情朗誦。
(三)再次欣賞,理解“靜悄悄”
1.師配樂朗誦,幼兒欣賞。
2.提問:顏色們怎么躲的?(靜悄悄)
3.提問:什么時候“靜悄悄”?(幼兒說)
4.幼兒活動:學學顏色們“靜悄悄”地躲起來。(要求一點聲音也沒有。)
(四)聯(lián)系生活,拓展提升
1.紅色除了躲在楓葉里,還會躲在哪里?藍色除了躲在天空里,還會躲在哪里?……(幼兒自由大膽說。)
2.集體跟誦,可嘗試仿編造句。
(五)游戲活動,提高應(yīng)用
組織游戲“捉迷藏”。
1.說規(guī)則。(師扮演太陽,幼扮演顏色。)
(1)選自己喜歡的顏色標記,并說說自己是什么顏色?將顏色的標記掛在胸前。
(2)靜悄悄躲到相應(yīng)的顏色區(qū)域。
(3)老師問時,要回答“我是色,我躲在**里”。
2.開始游戲。
3.師邊配樂朗誦,邊找顏色。
4.躲好后,師問:“寶寶,你在哪里呀?”幼答:“我在**里。”
(六)活動延伸
用你的小巧手,畫出藏在不同東西里面的顏色寶寶。
中班語言活動:捉迷藏 篇3
一、活動目標
在初步會唱歌曲《捉迷藏》的基礎(chǔ)上,了解游戲規(guī)則,嘗試改編歌詞,愿意和同伴一起合作游戲,體驗集體音樂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初步會唱歌曲《捉迷藏》。
2.森林背景(高度比幼兒稍高一些)。
三、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捉迷藏》
T:春天到了,我們來到了大森林里郊游,有個朋友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我們唱一唱、猜一猜。哪幾旬是回聲?回聲有什么特別?(引導幼兒復習歌曲,歌聲表現(xiàn)強勇弱。)
T:跟著音樂導游再往森林里面走走,找找回聲。(再次唱歌曲,老師從c調(diào)逐漸上移,引導幼兒跟著音樂表現(xiàn)強弱。)
(二)游戲“捉迷藏”
1.討論游戲規(guī)則
T:我們也來玩玩捉迷藏的游戲,請一個小朋友躲在森林里,猜的人唱什么?躲的人唱什么?
(引導幼兒分角色唱,猜的小朋友唱前半段,躲的小朋友唱“請你聽一聽,請你猜一猜,請你猜猜我是誰”。)
2.初步操作游戲
T:大家閉起眼睛,摸到頭的孩子躲在森林背景后,用歌聲讓大家猜是誰。(請一個幼兒做躲的人,一起玩游戲,老師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隨機調(diào)整,例如:鼓勵躲的幼兒聲音響亮,引導幼兒分清不同角色唱歌曲的不同部分等。)
3.改編歌詞,操作游戲,
T:除了躲在森林里,還可以躲在哪里?請一個小朋友躲一躲。(鼓勵幼兒簡單創(chuàng)編歌詞,例如:躲在大樹后、房子邊等,再次玩游戲。)
4.嘗試改變音色
T:剛才躲的人都被我們一下就猜出來了,有什么辦法不讓別人一下猜到你?(引導幼兒改變音色唱歌曲。)
5.同時猜兩個小朋友 ·
T:兩個小朋友一起躲,猜猜他們是誰?(請兩個小朋友同時躲,一起唱,同伴聽音色猜。)
操作提示
歌曲的游戲規(guī)則由幼兒自己探索得出結(jié)論,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將歌詞內(nèi)容分配給兩個角色。因為規(guī)則是自己建立的,因此在玩的過程中幼兒更容易遵守。在初步了解游戲規(guī)則后,老師可改變游戲的形式(改編歌詞、改變音色、同時猜兩個小朋友等),在不斷提高難度的過程中,提高幼兒操作游戲的趣味性,始終保持游戲的新鮮感。
中班語言活動:捉迷藏 篇4
活動目標:
1.借助已有游戲經(jīng)驗,感受散文詩的情趣美。
2.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學習用詩中的句式回答問題。
3.通過玩游戲“顏色寶寶在哪里”,擴展散文詩的內(nèi)容。
活動準備:
1.太陽頭飾、紅、黃、藍、綠、白色、粉紅色、紫色、桔黃色卡片;
2.大幅的散文圖片(根據(jù)散文詩的內(nèi)容來設(shè)計)。
活動過程:
1.交流玩“捉迷藏”的經(jīng)驗,回味情趣。
師:昨天老師和小朋友們玩了什么游戲?是怎么玩的?躲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2.初步熟悉散文詩。
(1)師出示背景圖、太陽和顏色寶寶:太陽公公和顏色寶寶們也來玩捉迷藏的游戲了,它們來到了哪里?你猜它們會怎么玩?
(3)師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
(4)提問:你覺得這首散文詩有趣嗎?哪里最有趣?
3.第二次欣賞散文詩,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nèi)容。
(1)師出示圖片,邊操作教具邊朗誦散文詩。
(2)提問:
①是誰把太陽的眼睛蒙了起來?太陽數(shù)數(shù)時,顏色們在干什么?它們是怎樣去躲的?學習詞:靜悄悄
②顏色們都躲到了哪里?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色彩的相互對應(yīng))
③顏色們都躲好了,太陽找到他們了嗎?黑夜解開手帕,太陽睜開眼睛又是什么時候?
4.師幼共同朗誦散文詩。
5.游戲:顏色寶寶在哪里?
(1)師:太陽和顏色寶寶們玩得真開心,其他顏色寶寶也想來玩這個游戲,你們猜還有誰也想來?它會躲在哪里呢?
(2)師扮演太陽,每個幼兒選擇一張自己喜歡的顏色寶寶,幫它找一個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地方靜悄悄地躲起來。
(3)師:和你的同伴說一說:顏色躲在哪里?
中班語言活動:捉迷藏 篇5
教學目標:
1.運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探索出十幾減8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2. 能正確計算十幾減8的減法。
3.通過鼓勵算法的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積極思考的習慣,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
4.培養(yǎng)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以動手擺小棒操作為載體,通過2人小組在合作交流分享中逐步加深對減法的認識和理解,積累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提高口算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積極探索新知和學好數(shù)學的欲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提出問題
觀察數(shù)學情景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
生:我發(fā)現(xiàn)的數(shù)學信息是:有13個小朋友在捉迷藏,看見了8個小朋友。
師: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生:有13個小朋友捉迷藏,找到了8個,藏起來有多少個小朋友?
師: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擺出這個數(shù)學情景嗎?
生:擺一擺。我用13根小棒代替13個小朋友,再拿走8根小棒表示看見的8個小朋友,還剩下5根小棒也就是藏起來的5個小朋友。小朋友們,你們同意我的想法嗎?
生:同意。
師:你能用畫圖的方法表示這個數(shù)學情景嗎?
生:能,我先畫了13個三角形,再劃去8個三角形,還剩下5個三角形。小朋友們,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我還有其他想法。
師:你能用算式解決這個數(shù)學問題嗎?
二、小組分享,探索新知
生:13-8=
師:你是怎么計算出來的呢?出示學習要求
1.先獨立思考,想想你是怎么計算出來的。
2.2人小組合作完成,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給你的同桌。
3.2人小組上臺分享給全班小朋友,其余的小朋友評價。
師:哪個小組愿意上臺向全班小朋友分享你們小組的想法呢?
生1:我們小組的想法是:擺小棒,我先拿13根小棒,一根一根的減,直到減8根,還剩下5根。
生2:我的想法是:做減法,想加法。8+5=13 所以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