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導游(精選15篇)
小導游 篇1
活動由來: 每次周一來園后,孩子們都愛談論周末去干了些什么。如果有人去了旅游景點,講起來就更來勁兒了。為了滿足幼兒想說的欲望,我們給幼兒創設了輕松愉快的語言環境——每周一小導游談話活動。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象同伴介紹游覽過的景點,把見到的事物描述出來,并說出其特點和好玩之處,以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準備:
圖片若干、小紅旗、話筒。
活動進行:
幼兒輪流扮演小導游,介紹旅游景點。小導游手舉小紅旗,拿著話筒,為全班小朋友介紹旅游景點,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說給小朋友聽。其他幼兒可以隨時向小導游提問。
活動初期,教師可適當提示或示范一些導游細節,如:今天我是小導游,我要帶小朋友們一起去地方玩,那個地方有,可好玩了!你們和我一起去好嗎?
讓全班幼兒輪流左小導游,可自由選擇旅游景點,提前報名。
小導游 篇2
設計意圖
《指南》的科學領域中明確指出:“鼓勵和引導幼兒學習做簡單的計劃和記錄,并與他人交流分享。如:和幼兒一起設法用圖畫、箭頭等標識呈現計劃……通過記錄幫助幼兒豐富觀察經驗、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系和分享發現。” 大班孩子有主動探究的能力,能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箭頭是生活中常見的標識,認識箭頭,根據游戲任務用箭頭規劃路線可以訓練孩子們思維的靈活性。本活動的設計充分考慮貼近幼兒生活,完善幼兒空間概念、認識箭頭,并在游戲情境中和解決問題中,鼓勵幼兒與同伴互動,借助分享同伴的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從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任務中,學習用直線箭頭、轉彎箭頭表示方向,為游客設計合理的游覽路線。
2.愿意積極動腦,發現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重點難點
在游戲任務中,學習用不同箭頭表示方向,為游客設計合理的游覽路線。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對迷宮、地圖有經驗認識。
物質準備:教具圖片、若干份小地圖和PPT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你們知道“導游”是做什么工作的嘛?帶著游客旅游,可是先要會設計游覽的路線圖的,那游覽路線圖怎么設計呢?我們今天來學一學,學當導游。設計圖線路,可要先認識這,看,是什么?
二、出示PPT,復習對箭頭的認識,了解簡單路線、最短路線的設計。
1.出示四個方向的直行和轉彎箭頭,復習箭頭代表的意思。
提問:這些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2.展示小地圖,汽車站起點、火車站終點,觀察、比較已經設計好的路線,知道設計路線可以從不同方向開始,認識最短路線。
3.出示玉溪一日游景點地圖
優秀的小導游,會規劃設計路線,還要認識、很熟悉玉溪的景點哦。
提問:大家看看都有哪些景點?
小結:你們認識了箭頭,熟悉玉溪的景點,會用箭頭設計游覽路線,那就可以當導游了。
三、爺爺奶奶旅行團來了(根據訂單規定景點數,用較少的箭頭的要求設計合理的路線)
1.出示訂單一,理解訂單的規則。
提問:訂單里有些什么要求?你能看出是什么意思嘛?什么叫最短的路線?
2.提供路線底板,請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分享討論幼兒設計的路線圖。
引導幼兒觀察分析,梳理出同樣的箭頭數但游玩的順序可以不一樣,不饒遠路更合理地使用箭頭可以減少箭頭數。
4.再次操作,調整修改路線圖。
5.展示修改過的路線圖進行分享。
小結:小導游們,你們真能干,設計的路線合理,讓爺爺奶奶少走很多路,玩了三個景點。
四、又一個家庭旅行團來了(嘗試兩人交流協商,設計合理路線解決箭頭數有限,景點越多越好的問題。)
1.出示客人訂單,理解規則。
2.幼兒兩兩一組,設計路線圖,教師巡回指導。
3.分享交流路線圖。
提問:你們的路線圖經過了幾個景點呢?為什么有的訂單只能去兩個景點?問題在哪里?
引導幼兒發現景點數量與景點選擇或是路線合理性之間的關系。
五、延伸活動:設計“歡歡樂樂旅行社”招牌路線(引發后續延伸至區域的興趣)
今天我們接到了兩筆單子,你們設計的路線圖都滿足了客人的要求!我會把我們的小地圖放在區域里,導游們你們記得區域活動的時候,就要去益智區里設計游覽玉溪的招牌線路圖來吸引客人哦,線路設計出來,我們的“歡歡樂樂旅行社”就可以開張了!
活動總結
孩子們沒有當導游的生活經驗,可在課前組織幼兒學習導游的相關知識,為幼兒經驗做好準備,活動設計中環節較多,可根據幼兒接受情況進行調整,如若難度較大,可以分為幾個課時來上。
小導游 篇3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欣賞家鄉美麗的夜景,產生愛家鄉、畫家鄉的美好愿望。
2、了解刮蠟畫的特征,初步掌握刮蠟畫的基本方法。
3、自由選擇材料,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創作。
二、活動準備:
1、布置寧波夜景圖片展
2、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3、幼兒作畫工具(畫紙、油畫棒、塑料棒、鑰匙、牙簽等)
三、活動過程:
(一)欣賞“寧波夜景”圖片展覽
1、師:今天,我要帶你們參觀一個圖片展覽,你們看!(寧波夜景圖片展)寧波就是我們的家鄉,那什么是“夜景”呢?夜景就是夜晚美麗的景色。哎,參觀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些什么呢?(滲透參觀禮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欣賞圖片展覽吧,等會兒,把你覺得最美的寧波夜景介紹給大家。
2、帶領幼兒自由參觀欣賞圖片展覽(播放音樂)
3、請幼兒介紹自己認為最美的寧波夜景圖片
(二)欣賞范例,示范講解
1、 師:這么美麗的寧波夜景,我想把它畫在一張黑色的紙上,你們看!(出示黑色的刮畫紙)黑色的紙怎么能畫出美麗的夜景呢?你們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教師用多媒體演示刮蠟畫的繪畫步驟,讓幼兒了解刮蠟畫的特征和基本方法。
3、教師小結:刮蠟畫真是太神奇、太有趣了,我也想來畫一畫,畫什么呢?就來畫畫天一廣場的音樂噴泉吧。
4、教師示范畫噴泉,重點介紹作畫工具的選擇(用牙簽、小木棒進行小面積的勾線,用鑰匙、塑料棒進行較大面積的刮畫)
(三)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幼兒自由討論繪畫內容
師:你們想來試一試嗎?你想畫一畫家鄉哪些美麗的夜景呢?先和旁邊的好朋友討論一下吧!
2、教師提出要求
師:等會兒,我們把作品貼到上面的展板上,也來開一個“寧波夜景刮蠟畫圖片展覽”。
3、鼓勵幼兒發揮想象,自由創作。
(四)欣賞作品,互動點評
教師與幼兒共同布置展覽,欣賞、點評部分幼兒的作品
(五)延伸活動:
現在,讓我們把這么美麗的刮蠟畫放到走廊上,讓其他班的朋友們也來欣賞一下吧!
小導游 篇4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家鄉的主要旅游景點,知道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萌發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2、能在集體前用完整的語言大膽介紹家鄉的景點。
3、豐富對導游這一職業的認識,嘗試學做小導游。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準備:
1、多張旅游景點圖片。
2、自制導游證,導游旗,小喇叭、歌唱家鄉的代表性音樂。
(三)活動過程:
1、播放《美麗的家鄉》,介紹認識家鄉。
提問:我們居住的地方叫什么名字,你喜歡家鄉嗎?為什么?
師幼共同觀看《美麗的家鄉》,提問:你剛才看到了哪些地方?你們還知道家香港有哪些好玩好看的地方嗎?
2、嘗試做小導游
招聘小導游,激發興趣:好孩子旅行社的經理要在我們班招一些小導游,來帶領外地的小朋友參觀我們的家鄉。今天,想報名當小導游的小朋友都要上臺啦介紹你們自己的家鄉。誰的聲音好聽,誰就可以領取導游證。
3、扮演導游和游客,開展模仿游戲。
教師介紹講臺,交代要求:說出照片中的景點是在哪里,這個地方的特點是什么。并吸引大家去參觀游玩。
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小導游舉著導游旗集合自己的旅行團成員。
小導游帶團員參觀景點。
4、評選"最佳小導游",結束活動。
請幼兒說說導游帶自己觀看了哪些景點,他們是怎么介紹的?
幼兒評選最佳小導游。
活動建議與提示:
1.幼兒看課件、介紹自己的風景照片、與小導游共同參觀家鄉風景圖片展,體會到家鄉的美后,教師可激發幼兒建設家鄉的美好愿望,從而更深層次地激發幼兒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歌唱家鄉的代表性音樂可貫穿活動始終。
2.活動后,建議家長為孩子準備一張家鄉風景照片,并在家里練習如何介紹這張照片上風景。
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開放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尋找和介紹家鄉的特產、贊美家鄉的特產、推銷家鄉的特產等活動,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有關的特產知識,充分讓孩子感受到了家鄉的美麗與富饒。
小導游 篇5
目標:
1、了解家鄉的各種有名的工藝品,萌發對家鄉蘇州的熱愛之情。
2、初步培養幼兒收集資料的能力。
準備:
1、請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收集一些關于蘇州的工藝品或其照片。
2、把幼兒收集來的工藝品布置成一個“蘇州工藝品展”。
過程:
1、談話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知道我們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名字嗎?對了,蘇州是我們的家鄉,是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我們蘇州人很能干,會制作很多漂亮的工藝品,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請幼兒結合自己帶來的工藝品,向大家一一介紹其名稱。
3、出示照片了解蘇州工藝品。
(1)蘇繡:
蘇繡按用途分可分為:裝飾類(單面繡、雙面繡)實用類(手帕、荷包)。
蘇繡按觀感分可分為:單面繡與雙面繡兩類。
蘇繡針法至近代分為:亂針繡與平繡兩大類。
(2)桃花塢年畫:
A欣賞桃花塢年畫。
B欣賞制作年畫的視頻。
小結:桃花塢年畫采用木版套印,長期以來一直運用比較簡單的手工方式從事生產,色彩上紅黃綠黑藍五種顏色。
桃花塢年畫是江南水鄉的特產,圖文并解,具有連環畫故事風格。
(3)雕刻:
A木雕是以木材為原料,雕刻各種形象的藝術品。
蘇州木雕品種繁多,大致為:床、榻、箱、桌、椅、柜、臺、幾、案、屏、座、架、籠、盤、罐、筒,以及花轎、馬桶、硯盒、首飾箱、菜盒等生活用具。
B舟山核雕:
欣賞核雕,出示核雕的照片。
主要是在橄欖核上雕刻山水、風景、花鳥、人物、羅漢、菩薩等,然后把雕好的橄欖核制作成單件,串成手鏈、佛珠,寓意吉祥如意。
一件小小的核雕佳品則需要雕刻者幾個月的時間,因而,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預約,來自海外的登門求購者絡繹不絕,為近期海外收藏之熱門。
(4)檀香扇:
檀香扇是用檀香木制成,其木質堅硬。有天然香味,輕輕搖,馨香四溢。此扇有“扇存香存”的特點,保存十年八載后,扇起來依然幽香陣陣,沁人心脾欣賞。夏令既去,藏入衣箱,還有防蟲、防蛀的妙用。
“琴棋書畫”這把由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的檀香扇,是蘇州檀香扇廠顧宗保先生制作的扇中之精品。作者在檀香木扇面上,鑲嵌了十二塊大小不等、造型各異的象牙薄片,分別微刻了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黛玉葬花辭”“代別離秋窗風雨夕”“挑花行”,全文七百二十四字的三首詩詞和明唐寅“紈扇仕女圖”“寒山寺”“虎丘”書畫三幅,另有圍棋殘局、碗盞、古琴頭等圖案,穿插于扇面中。
4、萌發幼兒作為蘇州人的自豪感。
我們蘇州人能制作出這么多精美的工藝品,你們覺得他們聰明嗎?
小導游 篇6
活動目標:
1、喜歡家鄉的春天。
2、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說出家長春天的植物、動物的變化,人們的活動。
3、知道春天的細致特征。
活動重點:
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說出家長春天的植物、動物的變化,人們的活動。
活動難點:
嘗試運用比較優美的擬人化手法表達。
活動準備:
麥苗、迎春花、蜜蜂采蜜、春耕圖片,白紙若干、畫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題
1、老師收到一封來自遠方的信,拆開讀信:陳老師你好,春天來到我的家鄉,綠油油的麥苗快樂的長著個子,黃色的迎春花在春風里展開笑臉,勤勞的小蜜蜂嗡嗡嗡地唱著歌到處采蜜,農民伯伯們趕著牛兒在地里耕地,準備播種。我家鄉的春天真美呀!你們那兒的春天美不美?你和你們那兒的孩子們一起告訴我吧。
2、在回顧信的內容中小結:春天到了,植物、動物都有變化,人們也忙著做自己該做的、想做的事。小朋友們,我們家鄉春天美不美?我們一起來說說。
二、談話、交流、分享家鄉的春天
1、家鄉的春天,哪些植物發生了變化?(個別交流)
2、家鄉的春天,哪些動物開始到處活動?(個別交流)
3、家鄉的春天,人們都在做什么?(先同伴交流,后個別反饋)
4、小結:師幼一起把自己的發現用一段連續、比較優美的話表述出來。
三、繪制春天美景長卷
1、交代要求:把你印象最深刻的家鄉的事物畫出來。在植物、動物、人們的活動三項內容中任選一項完成。先思考半分鐘,然后行動。
2、幼兒用畫筆繪制長卷。教師巡查輔導。
3、請幼兒相互欣賞。
四、結束:將幼兒的長卷給那位遠方的朋友裝進信封寄出。
小導游 篇7
年齡段及領域:
中班社會
活動前準備:
1、請家長收集關于濱海的照片,供幼兒欣賞和交流。
2、帶幼兒外出或再來幼兒園的路上,引導幼兒觀察自己周圍的景物,向其介紹家鄉的風景。
3、教師利用入離園的時間,進行關于家鄉的知識,提前進行話題滲透。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的家鄉是濱海,了解家鄉的石門寺、珠山秀谷、海軍公園等名勝及自然風光。
2、通過尋找和討論發現感受家鄉的美麗,并愿意推介、宣傳家鄉美。
3、熱愛家鄉,為自己是濱海人而自豪。
活動重點:
知道自己的家鄉是濱海,了解家鄉的石門寺、珠山秀谷、海軍公園等名勝及自然風光。
活動難點:
通過尋找和討論發現感受家鄉的美麗,并愿意推介、宣傳家鄉美。
活動準備:
1、每名幼兒帶一張家鄉美的風景圖片,由教師制作成展板。
2、PPT《映山紅》音樂導游旗3桿展板視頻。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欣賞、觀看視頻,幼兒知道自己居住的地方名稱及周邊的環境,了解自己的家鄉名勝及自然風光。
1、教師組織幼兒談話。
提問:小朋友們在節假日的時候跟爸爸、媽媽到哪里去旅游了?你知道我們這里最著名的山是哪里嘛?你去過嗎?
2、教師組織幼兒觀看視頻。
觀看今年的清明節期間中央電視臺到大珠山景區錄制的視頻并提問:看完視頻你的心情怎么樣?視頻中說我們大珠山還有一個名字是什么?那你們知道我們濱海還有那些名勝風景呢?
教師小結:我們的家鄉有很多風景名勝,春節的時候人們會到石門寺祈福、許愿。每年的3到5月份我們的大珠山都會有一個杜鵑花會活動吸引人們前來觀賞。小學的哥哥姐姐們定期會到我們的海軍公園去參觀。
二、結合圖片展板,通過尋找和討論發現感受家鄉的美麗,并愿意推介、宣傳家鄉美。
1、教師創設情境,通過游覽旅游的方式觀看圖片,幼兒說一說自己去過圖中的哪些地方?認識圖中的哪些地方。
2、教師小結進一步幫助孩子了解石門寺、珠山秀谷、海軍公園。
(1)珠山秀谷有萬畝的杜鵑花爭相開放,吸引著許許多多的游客,被稱為州中第一勝地。也是我們當地的八景之首。
(2)石門寺面積不大,因為門口左右兩側各有一塊大石頭,像是天生的兩座石門而得名。寺內風格古樸,進入寺內就能發現千余年前寺廟留存下來的古物,見證著這座寺廟悠久的歷史,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勇敢的人前來避難,得救后這個地方被世人知道。
(3)海軍公園是中國第一個以海軍命名的公園。海軍公園以“海洋國土”為主題,公園內最引人注目的是錯落安置的海軍裝備實物及雕塑,目前已安裝殲五、殲六戰機及軍用雷達、水陸坦克、導彈、艦炮等退役裝備22件,雕塑17件。小口子軍港還停靠著遼寧艦呢。
三、師幼交流,激發幼兒愛護家鄉的情感,為自己是濱海人而自豪。提問:家鄉這么美,生活在這里你們有什么感覺?我們作為濱海人很驕傲自己的家鄉這么美。你碰到有外地游客來游玩可以怎么做?
教師小結:我們應該熱情的接待外地游客,向他介紹們美麗的濱海,我們更應該保護我們的家鄉,讓他變得更加美麗。
四、游戲“去旅游”,鞏固幼兒對家鄉風景特征的了解。
介紹游戲玩法和規則:
幼兒分成三組,發放導游旗,過程中引導幼兒協商、分工、合作,播放音樂游戲開始,導游帶領游客游玩依據圖片內容給游客介紹家鄉風景。鼓勵幼兒幼兒輪流當導游進行游戲。
教師總結:這么美麗的家鄉需要我們共同建設,鼓勵孩子學好本領、快快長大,長大后把我們的家鄉建設的更加美麗。
活動延伸:
1、請家長利用周末帶孩子去游覽。
2、將“去旅游”的游戲投放到角色區供幼兒區角時表演。
小導游 篇8
設計意圖:
德化不僅因陶瓷而聞名,更因山水而美麗:這里有“天下第一牛”的石牛山國家森林公園;有以奇石、奇樹、奇水、奇洞構成奇特景觀的九仙山;有盡顯水的嫵媚的岱仙飛瀑、桃仙溪……這些美麗的風景構成了一幅幅獨特的風景畫。
前段時間,在幼兒園樓梯的墻壁上,我們布置以“美麗的德化”為主題的風景掛圖,這些掛圖一展出便引來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和興趣。無論是自由活動,或是家長接送等環節,都能聽到孩子們這樣的聲音:“瞧!那邊圖片上的岱仙瀑布我去過了,那里的水可大了!你去過嗎?”“媽媽,星期六我們去看桃花的地方是圖片上的嗎?”“那塊大石頭很像一只牛” ……孩子們一番番話語頓時觸動著我的思緒,作為一個德化人應該了解自己的家鄉,更應該因為家鄉有這么多的美麗風景而感到驕傲。大班語言活動《我是能干的小導游》便因此而產生,期望以此活動為載體,讓孩子們充分領略家鄉風景的美,盡情表達自己的感知與感受,從而體驗作為一個德化人的自豪感。
活動目標:
1、知道家鄉比較聞名的風景區,了解這些風景區的獨特之處。
2、學習用“……像……”句式形容家鄉景點,并初步能用完整、優美的語句進行描述。
3、領略家鄉風景美如畫,體驗作為一個德化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活動前請家長幫助豐富有關德化風景的知識經驗,讓幼兒熟悉比較聞名的景區
2、物質準備:
錄像(內容為外地小朋友要來德化旅游,請德化小朋友做小導游);德化風光圖若干(每個景區至少2—3副圖);攝像機。
活動過程:
一、播放視頻,引發興趣。
1、組織幼兒觀看視頻。
“德化小朋友,你們好!我們是ⅩⅩ幼兒園的小朋友,聽說德化有很多美麗的風景,我們很想去玩,你們能做我們的小導游嗎?為我們介紹一些美麗的風景吧!”
2、師生交流,鼓勵幼兒都來充當能干的小導游。
二、欣賞——家鄉的風景真美。
1、讓幼兒自由觀看家鄉的風景圖片,引導幼兒說說:這是什么風景區?你去過嗎?喜歡那里嗎?為什么?
2、鼓勵幼兒大膽與周圍的同伴進行交談,引導幼兒用較完整的語句描述。
三、說一說——家鄉的景物真獨特。
1、引發幼兒思考:這些風景圖片藏著小秘密?你們發現了嗎?(有的圖片是同一個景區)
2、引導幼兒將圖片按同一個景區進行歸類,并進行觀察。
3、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學習用“……像……”句式描述圖片景點,如:石牛山的大石頭像一頭牛一樣臥在山坡上;岱仙瀑布像一條長長的白帶子高高掛著等等。
4、交流:通過交流讓幼兒感受家鄉景物的'獨特美。
四、演一演——我是景區小導游。
1、請幼兒扮演小導游,結合圖片介紹景區。
2、重點引導幼兒完整的表達,啟發幼兒學習用優美的語句描述。
(1)指導幼兒先介紹景區名字,再介紹景區風景。
(2)引導幼兒嘗試用優美的詞匯形容景點,并運用“……像……”描述景點的獨特之處。
(拍攝幼兒扮演小導游介紹景區的過程拍攝,作為繼續開展活動資料。)
五、活動小結。
根據幼兒扮演“小導游”情況師生共同小結。
活動延伸:
1、利用自由活動或接送等環節播放幼兒扮演小導游錄像,讓幼兒再次觀看,引導幼兒繼續開展“學做小導游”活動。
2、班級設置“家鄉的風景真美”圖片展,鼓勵家長與幼兒共同收集有關的圖片或相片,讓幼兒繼續感受家鄉風景的美。
3、通過繪畫等方式制作風景畫冊,投放于語言角,指導幼兒繼續描述。
小導游 篇9
一、教學目標:
1.能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順序介紹家鄉的風景、名勝。
2.自然大方,樂于與人交談,傾聽別人發言時態度認真,不隨意打斷他人。
3.培養收集資料的能力,促進學生對家鄉的了解,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桂林山水風光,激勵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口語交際”,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
三、教學難點
雙向互動的語言環境的營造,達到交際的訓練目的。
課前準備
上網或去圖書館搜集相關資料,如:旅游線路、著名景點、相關傳說及各種圖片等。
四、課堂教學
(一)出示信件,激發“說”的欲望
1、出示一封信件,激發學生的說興趣
今天老師收到遠方外甥貝貝的一封信,信的內容和大家有關,想不想聽?那請大家認真聽------(讀信的內容)。
2、師述:“桂林山水甲天下”,山青、水秀、洞奇,有漓江,有象鼻山,有伏波山,有……,(引導學生說景點)
桂林有這么多旅游景點,你最想帶貝貝到哪里游玩呢?為什么?大家快想想,自己先獨立思考,要求:
(1)講清楚景點的名稱、地點,然后用一兩句話說說你推薦的理由。
(2)其他的同學認真聽,可以加以補充。
3、請同學發言
(二)示范指導
1、師:老師昨天也準備了一個景點的資料,大家想聽聽嗎?
今天我先帶大家到穿山公園游一游。
要求:邊聽邊想,導游介紹景點的時候,有什么要求。(從態度和內容兩個方面思考。)
2、教師介紹景點----穿山公園
3、小結“說”法:介紹風景、名勝時,一定要抓住特點,按一定的順序介紹,這樣才能讓人聽得明白。
板書:內容:抓特點按順序展開想象
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有耐心
4、大家都知道了作為一個小導游的要求,那么誰來說說作為小游客有什么要求呢?
小結:傾聽禮貌提問
(三)模擬交際
過度:你們能導游那樣,抓住各個景點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順序介紹自己熟悉的風景、名勝嗎?
1、小組合作練說
現在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拿出課前收集景點的資料,如果你有合適的圖片,還可以展示一下,大家討論補充:怎樣才能能把桂林的美景介紹清楚,給貝貝和更多的游客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小組內交流
2、模擬演練
咱們請一個同學來當小導游,其他同學一起扮演小貝貝。我們要評選“最佳小導游”
(四)、拓展“說”的空間
小結:聽了大家的介紹,難怪大家都說“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到這些地方參觀、游覽,能夠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見識,愉悅我們的身心。平時,我們也可以利用節假日到景區當義務小導游!
小導游 篇10
活動目標:
1、指導學生多途徑地收集信息,了解家鄉的巨變,激發學生對家鄉的自豪感,并立志努力為建設家鄉而刻苦學習。
2、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小組合作,處理信息,學會多種形式整理信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通過多角度地展示信息,交流信息,讓學生學會文明交際,分享信息資源,發展學生人格個性。
活動過程:
一、搜集信息
1、師生討論,明確收集的目的和途徑。
2、分組搜集,確定搜集的內容。
調查組:以一個有代表性的家庭為例,調查他們家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變革。
查閱組:到閱覽室、圖書室等地方,搜查翻閱有關家鄉變化的資料。
網絡組:通過上網的方式,下載一些關于城市發展變遷的信息。
二、整理信息
學生多種渠道多種方法收集來的信息是零散的、繁多的,因此,要求學生學會對材料進行選擇、整理,要為我所用。
1、圍繞主題,確定重點。
2、根據重點,確定形式。
收集了大量的信息,也確定了重點,就要考慮以什么形式來匯報,形式的選擇,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可以是圖片、文字、表格,也可以是攝影、攝像等,當然也可以多種形式兼而有之。
三、交流信息
四、情感升華
1、各小組自我評價,說說通過這次活動有什么收獲。
2、總結:
學生在親歷“家鄉的變化”的活動中,了解了家鄉的過去和現在,展望未來就水到渠成了。這一環節就是整個活動的升華,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樹立為家鄉發展出力的志向。
小導游 篇11
設計背景
興安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文化的古城,在這里有聞名世界的古靈渠,以及許多有名的景點和許多值得欣賞的古跡,是一座新興的旅游城市。20__年興安被評為全國十大魅力名鎮,從而被更多的人所知曉。每年來這里游覽的旅客絡繹不絕,這值得每一個興安人驕傲和自豪。這些景點里蘊涵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成為孩子學習的內容,既能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又能學到豐富的地方文化知識。
《我是興安小導游》是我園根據地方特色,在大班新開展的鄉土文化教學活動的一個內容。通過當小導游的形式,來進一步讓幼兒了解興安縣的旅游風景,從而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在教學的活動前,家長們已帶幼兒參觀過興安靈渠、樂滿地、世紀冰川、貓兒山等景點中的至少兩處景點,特別了解了靈渠的各個景點以及景點的有關典故。這些鋪墊對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講述活動很有幫助。
活動目標
1、了解靈渠的主要旅游景點,知道靈渠是一條人工渠,有悠久的歷史,美麗的風光,萌發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2、學做小導游,能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大膽連貫地介紹靈渠的景點,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點難點
重點:以小導游的身份向小朋友介紹靈渠的各個景點,萌發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難點:能大膽、連貫地介紹靈渠的景點。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參觀靈渠的旅游經驗,并初步了解各個重要景點的特點和其中的故事傳說。
多媒體教學設備、靈渠各個景點的典型性圖片。
2、幼兒帶來的景區留影照片。
3、教師為幼兒準備6張導游證、6面不同顏色的導游旗、6個自制小喇叭。
4、教室邊布置成嘩嘴、大小天平、狀元橋、陡門、四賢祠、飛來石、泄水天平和秦文化廣場、二戰美國飛虎隊遺跡紀念館等景點。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豐富經驗
教師播放《美麗的靈渠》課件,幼兒觀看。
(二)重點提問:
1、靈渠修建于什么時候?它連接了哪兩條江?
2、你剛才看到了哪些地方?
3、你最喜歡哪個地方?為什么?
4、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靈渠景區留影,感受靈渠的美麗。
小結:靈渠修建于兩千多年前,是世界上著名的人工渠。它是興安有名的景點,每年多有許多的中外游客來這里參觀游覽,靈渠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
(三)介紹靈渠內各景點
1、師:我們興安的靈渠這么美麗,所以這幾年許多其他地方的朋友們都想來看一看。可是他們到了我們靈渠后遇到了麻煩,他們不知道靈渠的景點有多少、在哪里,有些什么故事?我們能不能幫幫他們呀?怎么幫?(告訴他們,介紹等)
2、討論:怎樣當小導游,了解做導游的主要經驗。
(1)幼兒自由討論:怎樣當一名小導游?
(2)通過評價活動使幼兒了解做導游的主要經驗。
(3)今天我們是第一次學做小導游,老師在教室周圍貼了靈渠各個景點的圖片,你們可以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景點來介紹一下,一個小朋友當小導游介紹時其他小朋友都當游客。(幼兒四散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介紹)
(四)幼兒扮演導游和游客進行模仿游戲
1、每個景點選出一名小導游頒發導游證和導游旗。
2、全班剩余幼兒扮演游客,參觀靈渠的各個景點,由選出的小導游分別對各自所負責的景點作簡單的介紹。
3、評選最佳小導游。
小結:今天的每個小朋友都很不錯,學習當了小導游,認識了這么多靈渠的景點。下次我們可以帶爸爸媽媽或者從外地來的親戚去靈渠玩,再好好地給他們當回小導游。
繪畫:美麗的靈渠。引導幼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景點并把它畫下來。
(五)活動延伸
小導游 篇12
設計背景
興安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文化的古城,在這里有聞名世界的古靈渠,以及許多有名的景點和許多值得欣賞的古跡,是一座新興的旅游城市。20__年興安被評為全國十大魅力名鎮,從而被更多的人所知曉。每年來這里游覽的旅客絡繹不絕,這值得每一個興安人驕傲和自豪。這些景點里蘊涵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成為孩子學習的內容,既能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又能學到豐富的地方文化知識。
《我是興安小導游》是我園根據地方特色,在大班新開展的鄉土文化教學活動的一個內容。通過當小導游的形式,來進一步讓幼兒了解興安縣的旅游風景,從而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在教學的活動前,家長們已帶幼兒參觀過興安靈渠、樂滿地、世紀冰川、貓兒山等景點中的至少兩處景點,特別了解了靈渠的各個景點以及景點的有關典故。這些鋪墊對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講述活動很有幫助。
活動目標
1、了解靈渠的主要旅游景點,知道靈渠是一條人工渠,有悠久的歷史,美麗的風光,萌發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2、學做小導游,能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大膽連貫地介紹靈渠的景點,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點難點
重點:以小導游的身份向小朋友介紹靈渠的各個景點,萌發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難點: 能大膽、連貫地介紹靈渠的景點。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參觀靈渠的旅游經驗,并初步了解各個重要景點的特點和其中的故事傳說。
多媒體教學設備、靈渠各個景點的典型性圖片。
2、幼兒帶來的景區留影照片。
3、教師為幼兒準備6張導游證、6面不同顏色的導游旗、6個自制小喇叭。
4、教室邊布置成嘩嘴、大小天平、 狀元橋、陡門、四賢祠、飛來石、泄水天平和秦文化廣場、二戰美國飛虎隊遺跡紀念館等景點。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豐富經驗
教師播放《美麗的靈渠》課件,幼兒觀看。
(二)重點提問:
1、靈渠修建于什么時候?它連接了哪兩條江?
2、你剛才看到了哪些地方?
3、你最喜歡哪個地方?為什么?
4、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靈渠景區留影,感受靈渠的美麗。
小結:靈渠修建于兩千多年前,是世界上著名的人工渠。它是興安有名的景點,每年多有許多的中外游客來這里參觀游覽,靈渠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
(三)介紹靈渠內各景點
1.師:我們興安的靈渠這么美麗,所以這幾年許多其他地方的朋友們都想來看一看。可是他們到了我們靈渠后遇到了麻煩,他們不知道靈渠的景點有多少、在哪里,有些什么故事?我們能不能幫幫他們呀?怎么幫?(告訴他們,介紹等)
2、討論:怎樣當小導游,了解做導游的主要經驗。
(1)幼兒自由討論:怎樣當一名小導游?
(2)、通過評價活動使幼兒了解做導游的主要經驗。
(3)、今天我們是第一次學做小導游,老師在教室周圍貼了靈渠各個景點的圖片,你們可以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景點來介紹一下,一個小朋友當小導游介紹時其他小朋友都當游客。(幼兒四散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介紹)
(四)幼兒扮演導游和游客進行模仿游戲
1.每個景點選出一名小導游頒發導游證和導游旗。
2.全班剩余幼兒扮演游客,參觀靈渠的各個景點,由選出的小導游分別對各自所負責的景點作簡單的介紹。
3.評選最佳小導游。
小結:今天的每個小朋友都很不錯,學習當了小導游,認識了這么多靈渠的景點。下次我們可以帶爸爸媽媽或者從外地來的親戚去靈渠玩,再好好地給他們當回小導游。
繪畫:美麗的靈渠。引導幼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景點并把它畫下來。
(五)活動延伸
教學反思
此次教學活動,我覺得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原因是,首先,幼兒的前期經驗積累太少。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我播放完靈渠景點圖片課件,讓幼兒說說看到的圖片是哪些景點,說出景點的名稱時,幼兒都只有一個回答“是靈渠”。至于是靈渠的哪個具體景點,除了說出了一個“飛來石”之外,其他的沒一個人能說出來。第二個環節,我出示靈渠的幾個重點景點圖片,讓幼兒說說他們的典故或者來歷,也是沒有一個幼兒能說出來。看來,幼兒雖然都去過靈渠,對于靈渠 的了解僅限于風景層面,對于靈渠在歷史文化方面還知之甚少。其次, 沒有確立好活動的重點難點。這節課,我是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放在介紹大小天平的科學設計和構造原理上。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來看,盡管我制作了課件,化簡為易,讓幼兒能直觀的觀看設計構造過程,但從幼兒的理解和興趣來看,這個重點的設計過于深奧,不能激起幼兒的興趣。所以,在觀看課件的時候,許多幼兒在下面講話。觀看課件后的提問了解環節,除了個別幼兒能對課件內容作出一些回答,大多數幼兒是不太理解。
我設計這節課是根據我所教班級幼兒的經驗基礎來設計的,這之前我班的幼兒對于靈渠景點已有較多的經驗積累,但這節課我用的幼兒是臨時改成的另一個班級的幼兒,由于幼兒積累的前期經驗不一樣,我對這個班的幼兒的前期經驗缺乏了解,所以,這節課上起來比較困難。按這個班幼兒的經驗,我應該把重點確立在讓幼兒了解靈渠各景點的特點和其故事傳說上。這樣才適合幼兒特點。
小導游 篇13
設計意圖:
近幾年來,我們家鄉——寶應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使幼兒能了解我們家鄉的變化,對我們家鄉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因此通過以小導游的形式來向同伴介紹家鄉的主要風景、建筑及有關特產,讓幼兒在介紹中交流與分享,獲取家鄉發展變化的信息,進一步挖掘"本土"的資源和提升幼兒愛家鄉的情感,讓幼兒從了解家鄉的土特產和名勝古跡基礎上,自然過渡到產生愛家鄉的情感。因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豐富幼兒對家鄉的認識,加深對家鄉的進一步了解,更好的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運用語言大膽連貫地介紹家鄉。
2、通過收集有關家鄉的土特產、名勝古跡、人文景觀的照片、圖片等資料,能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加深對家鄉的了解和認識,激發愛家鄉的情感。
3、嘗試學做小導游。
4、通過剪剪貼貼畫畫,提高幼兒動手制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課前請父母帶孩子參觀家鄉的主要風景點、標志性建筑物,了解家鄉的特產及名人。
2、事先收集有關家鄉土特產、名勝古跡、風俗景觀的照片、圖片等。
3、家鄉風光介紹ppt、家鄉宣傳畫一張。
4、剪刀、雙面膠、油畫棒、水彩筆。
5、小旗、導游證若干、音樂《今日寶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小旗,導游證教師與幼兒談話:"現在我們家鄉的景色越來越美,引來了全國各地以及全世界游客到我們家鄉來旅游,旅行社想增加一批小導游,介紹家鄉出色者將頒發小導游證,你們愿意當導游嗎?"
2、談話引出家鄉的話題:從不同的角度來介紹家鄉——寶應,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二、基本部分:
1、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家鄉的土特產和名勝古跡。
(1)師:我們家鄉物產豐富,有好多的土特產,你知道哪些?(慈姑、蓮藕、大閘蟹、)老師可以用實物加以提示。
教師結合圖片進行介紹。(演示文稿)師:小朋友!我們來看看老師找的土特產是否和你說的一樣。
(2)師:寶應不僅物產豐富,名勝古跡更美。小朋友,讓我們坐上巴士一起去游覽一下好嗎?坐穩了!
教師結合圖片(演示文稿),引導幼兒回憶各名勝古跡:荷園、生態園、揚州寶應湖
2、制作"水鄉寶應宣傳畫",幫助游客介紹寶應
(1)情境:(電話鈴響),家鄉旅游團叫小朋友去小導游幫忙向游客介紹寶應師:您好!你們剛到了一批外國小客人,想請我們班的孩子去當小導游,向他們介紹寶應。哦,好的好的。
師:孩子們你們愿意嗎?好!那我們每人把自己最能講的景點或特產等制作一張宣傳畫,介紹給小客人們聽。
(2)教師講解宣傳畫范例,激發幼兒制作家鄉宣傳畫的欲望。
師:老師已經把荷園的景點制成了一幅宣傳畫,等會就拿著這張宣傳畫,給他們介紹我們家鄉寶應的特色景點"水泗荷園"。
(3)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4)幼兒學當小導游介紹自己的宣傳畫。
三、結束部分:
1、今天每個小朋友表現都很不錯,學習當了小導游,更加認識到了我們美麗的家鄉。以后我們有機會可以帶從外地來的親戚來寶應時,再好好地給他們當回小導游。
2、情感教育:我們家鄉特產豐富,名勝古跡很多,建設發展特別快,一座座高樓不斷建成,一條條馬路越來越寬,大大小小的廣場到處都是,每一個地方都是一處風景,國內國外游人不斷,大家都在夸呢?小朋友生活在這里,高興嗎?你喜歡我們的家鄉嗎?現在咱們就來夸一夸我們美麗的家鄉。
3、欣賞歌曲《今日寶應》
4、結束:讓我們把這首歌曲唱給更多的人聽吧!(唱著歌曲出教室)。
小導游 篇14
活動由來:
夏天快到了,我園準備定制一些涼席,就在我和老師們交談時,有位小朋友說:“我家有席子,我爸辦了一個很大的紙草席廠,工廠里每天要生產很多的紙草席。”我說:“是嗎?那你能告訴我們紙草席是用來干什么的?它是用什么做的?它有什么特點?等等,小朋友聽了我一連串的提問,啞然一笑,搖搖頭,我突然靈機一動,何不以它為題做一個科學活動教案呢?
目標:
1、了解制作紙草席的材料及工藝流程。
2、知道紙草席的用途及特點,了解紙草席同其他席子的不同之處。
3、感受工人師傅通過辛勤的勞動制作出各種漂亮的紙草席,它不僅給炎熱的夏天增添了一抹清涼,
還推動了家鄉的經濟發展。
準備:
1、各種圖案的紙草席、竹涼席、稻草席。
2、照相機。
3、事先聯系好的附近紙草席廠。
過程:
1、觀察幾種常見席子
這幾種席子有什么不同?它們的顏色一樣?
你們家有嗎?什么時候要用到它呢?你們睡在上面舒服嗎?
你知道這些漂亮的席子是怎么做出來的嗎?
2、了解紙草席的制作工藝
帶領幼兒參觀紙草席廠,讓幼兒仔細觀察紙草席的制作過程,并用照相機拍下來。
回到幼兒園,師幼一起觀看、回憶紙草席的工藝流程(拉絲--調線---編織---裁剪---包邊---折疊---打包)。
那為什么叫紙草席?(因為是用紙做的,所以叫紙草席)
3、了解紙草席的用途及特點
竹涼席清涼舒服,稻草席厚重溫馨,那紙草席有什么特點呢?(它比較嬌貴,,只能在有空調的房間里用,所以人們也叫它空調席)
這幾種席子,你們最喜歡那種?為什么(幼兒回答:紙草席,因為它很漂亮)
4、知道紙草席工藝推動了家鄉的經濟發展
那我們家鄉有多少這樣的紙草席廠呢?它的市場需求量大嗎?(光我們鎮就有一百多家這樣的廠,由于它價廉物美,花樣繁多,編制精美,是現在時尚一族的選擇)
市場銷量非常大,不僅銷往全國各地,還銷往許多東南亞國家。
它不僅給家鄉人民帶來了客觀的經濟效益,推動了家鄉的經濟發展,還解決了好多人的就業問題。
建議:如有機會,可以再帶幼兒參觀竹席廠。
然后和紙草席廠做比較,發現有什么不同。
小導游 篇15
活動目標
了解前衛村的主要旅游景點,知道前衛村是崇明的,萌發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學做小導游,能在老師和朋友面前大膽連貫地介紹前衛村的景點。
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參觀過前衛村的旅游經驗。
前衛村各個景點的典型性圖片,投影儀。
教師為幼兒準備4張導游證、4面不同顏色的導游旗、4個自制小喇叭。
教室邊布置成瀛洲古村、動物天地、世界木化石和中國奇石展示館、前衛休閑廣場。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豐富經驗
教師播放《美麗的前衛村》課件,幼兒觀看。
重點提問:
1.你剛才看到了哪些地方?
2.你最喜歡哪個地方?為什么?
小結
前衛村的美景可真多啊,真是個好地方。
(二)介紹前衛村內各景點
1.師:我們的前衛村這么漂亮,所以這幾年許多其他地方的朋友們都想來看一看。可是他們到了我們前衛村后遇到了麻煩,他們不知道前衛村的景點有多少、在哪里,我們能不能幫幫他們呀?怎么幫?(告訴他們,介紹等)
2.向幼兒介紹“導游”這一職業。
重點提問
你認為小導游要做些什么?
小結:
兩個條件,第一去哪里(帶客人去些什么地方游覽)。第二怎么說(到了景點后要想好怎么介紹景點,讓客人喜歡那里)。
3.今天我們是第一次學做小導游,老師在教室周圍貼了前衛村各個景點的圖片,你們可以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景點來介紹一下,一個小朋友當小導游介紹時其他小朋友都當游客。(幼兒四散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介紹)
(三)幼兒扮演導游和游客進行模仿游戲
1.每個景點選出一名小導游頒發導游證和導游旗。
2.全班剩余幼兒扮演游客,參觀前衛村的各個景點,由選出的小導游分別對各自所負責的景點作簡單的介紹。
3.評選最佳小導游。
小結
今天的每個小朋友都很不錯,學習當了小導游,認識了這么多前衛村的景點。下次我們可以帶爸爸媽媽或者從外地來的親戚去前衛村玩,再好好地給他們當回小導游。
活動反思與建議
活動比較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選取在春游后開展這一活動,幼兒前期的經驗比較豐富,對活動的興趣也就增大了。
始終以幼兒為主體。整個活動把主導權交給了幼兒,讓幼兒自己說、自己選、自己游戲,教師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活動的組織者,體現了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