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
一、關于幼兒“認識自我”的幾點思考(一)課題性質的確定 1、《規程》中明確指出了“認識自我”是幼兒社會性發展培養方面的目標 和任務。2、從心理學角度看,幼 兒社會性發展方面的目標是促進幼兒完整自我的形成, 使他們在將來的社會生活中有良好的適應性,積極健康的發展。3、社會性心理教育看:認識我自己,屬于自我認識的范疇,自我認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 驗、自我控制。4、課題性質的確定為以幼兒社會性發展培養為主的綜合性課 題 ,(二)各階段目標內容 小:側重于讓幼兒自我發現自己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性別,認識自己身體各個部分的名稱。 中:在認識自己身體各個部分的基礎上,重點了解自己身體各個部分的功能及保護方法。知道人有喜、怒、哀、樂等情緒情感,學習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成為大家喜歡的孩子。 大:重點學習比較恰當地評價自己和別人,同時嘗試各種評價方法,促使自己不斷進步。
二、 對“這是我”綜合主題活動的設計意圖及活動內容安排(一) 活動前的調查分析 為對本班幼兒“認識我自己”原有經驗與認識有所了解,除 平時對幼兒在園時進行觀察外,還通過訪談家長,了解幼兒在家中 的有關教育情況,以便更好的開展 教育活動。 訪談表明: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成長記錄大多從出生開始,能對身長、體重、頭圍進行數據記錄。手、腳的實物影印件資料少,照片、錄象的拍攝多。但多未形成階段 性的全面系統的個人資料,幼兒園可以通過綜合主題活動,如:建立個人檔案,補充這方面的不足。 家長與孩子談論生長變化方面的內容多,涉及“我”與別人 的不同的內容少。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性別教育都比較重 視,常在 日常生活中進行。 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也發現:幼兒對屬于自己的物品比較在意,而對自己的身體、姓名、屬相等本質屬于自己的東西卻不大引起注意。(二)對“這是我”綜合主題活動的目標確立遠期目標應側重于:1、 幼兒對客體自我本身的認識與理解。2、 強調幼兒在社會群體中,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和特殊性。3、 為幼兒個性的形成和進一步發展打基礎 。小班近期目標應側重于: 在分析了幼兒以上有關“認識我自己”的已有經驗與認識后,我認為可以通過“這是我” 綜合主題活動讓幼兒了解“我”是獨一無二的,和別人是不一樣的“我” 有自己的姓名,有些東西是屬于我的(五官、四肢、等),“我”可以用它們來視 、聽、品嘗、觸嗅等。
三、 對“這是我”綜合主題活動內容安排 時間:6-7天。活動形式: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區角活動、日常活動等。活動內容包括:相關活動和總結性活動《我的個人檔案》兩大部分
相關活動內容有: 科常:可愛的小臉
語言:詩歌 :我自己走 美工活動:粘貼 可愛的小臉 音樂:歌曲:小手拍拍 數學活動:五官四肢配對 音樂游戲:碰一碰 智力游戲:猜猜我是誰 娛樂活動:我的玩具大家玩日常活動:我的東西 勞動:我的小手真能干--抹椅子 智力活動:擺五官我喜歡的體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