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的力量(精選12篇)
紙的力量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紙的承重力的興趣。
2、引導幼兒了解紙折疊后能增加紙的承重力。
3、指導幼兒嘗試用繪畫的方法把實驗過程記錄下來。
活動準備:紙條,墊板,積木,雪花片,記錄表,筆,硬紙板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實驗,引出課題。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2、幼兒操作,感知紙的承重力。
(1)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進行嘗試。
(2)師生交流,發現紙折疊后會改變紙的承重力。
3、再次操作,嘗試記錄。
(1)教師介紹材料,示范記錄方法。
(2)幼兒人手一份材料進行自主嘗試探索。
4、師生交流操作中的發現
(1)用圖表形式幫助幼兒清楚地了解折疊后的紙承重力的不同。
(2)簡單小結:同樣的紙折疊不同,承重就不同。
5、應用:選擇合適的紙包裝不同重量的杯子。
6、延伸:鼓勵幼兒用不同的紙進行嘗試,發現更多的秘密。
紙的力量 篇2
五、科學活動: 執教者:洪蕾
(一)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紙的承受力的秘密。
2、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紙的承受力與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紙若干、實驗材料:紙棒、繩子、鉤子、小桶、積木等。
(三)活動過程 :
1、引出課題,激發興趣。
(1)出示紙,請幼兒和紙比力氣。
(2)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在紙的上面的一個小點上用力,紙很容易就撕開了。
2、出示另一張紙,請幼兒用拉的方法和紙比力氣。
3、交流引導,尋找原因。
(1)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同樣的紙,我輕輕一撕就能撕開,而拉紙時,用了很大的力氣也拉不開?
(2)觀察紙寶寶圖片,了解原因。
4、游戲驗證:
(1)幼兒實驗,把紙制作成紙秤,和一桶積木比力氣。
(2)師生共同實驗,讓紙和小椅子比力氣。
(四)生活延伸:
工人叔叔阿姨很聰明,利用紙的這個道理做了許多東西。(如:食品包裝撕口)
紙的力量 篇3
(一)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紙的承受力的秘密。
2、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紙的承受力與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紙若干、實驗材料:紙棒、繩子、鉤子、小桶、積木等。
(三)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激發興趣。
(1)出示紙,請幼兒和紙比力氣。
(2)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在紙的上面的一個小點上用力,紙很容易就撕開了。
2、出示另一張紙,請幼兒用拉的方法和紙比力氣。
3、交流引導,尋找原因。
(1)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同樣的紙,我輕輕一撕就能撕開,而拉紙時,用了很大的力氣也拉不開?
(2)觀察紙寶寶圖片,了解原因。
4、游戲驗證:
(1)幼兒實驗,把紙制作成紙秤,和一桶積木比力氣。
(2)師生共同實驗,讓紙和小椅子比力氣。
(四)生活延伸:
工人叔叔阿姨很聰明,利用紙的這個道理做了許多東西。(如:食品包裝撕口)
紙的力量 篇4
游戲目標:
1、了解改變橋面厚度、形狀與紙橋承重力的關系。
2、通過自我檢驗及與同伴之間的相互比對,不斷探索增加紙橋面承重力的方法。
3、積極動手動腦,體驗探索與交流的樂趣。
游戲準備:
積木橋墩(橋墩固定)、白紙、本子(每份數量相同,用于操作)。記錄紙、記錄筆。
游戲玩法:
1、幼兒將兩個積木固定成橋墩。
2、用白紙折疊后放在橋墩上做小橋,上面放本子。一直放到紙橋承受不起。
3、幼兒繼續折疊,再次實驗。并將每次的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4、記錄折疊的次數和承受的本子數。讓幼兒知道折疊次數越多,承受的能力越強。
活動反思:
1、提供適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中介,只有主動地與材料互動,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從中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究的欲望,使幼兒的探索活動更加深入,獲取豐富的科學知識經驗。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的物化著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而且是幼兒有持續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兒運用原有的經驗進行充分猜測和驗證,有助于幼兒多方面經驗的主動建構,幼兒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體驗。
2、設計探究的過程
整個過程設計體現了教師的規范性和嚴謹性,更體現了幼兒親歷科學探究的主體性。活動從幼兒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提出問題,對問題答案進行推測,為證實推測而設計“紙條提水”實驗,收集數據(記錄表),進行交流,得出結論,提出新問題,提升經驗,解決問題拓展遷移經驗于生活。承上啟下、層層遞進的流程,提升了幼兒的思維空間。
3、要求及時的記錄
實驗記錄是幼兒在探究過程中所獲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兒關注探究的過程。本次活動要求幼兒在每嘗試一種紙條后就記錄下數字結果,有助于幼兒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有助于幼兒同伴間的交流和經驗分享。
紙的力量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究紙的力量,體驗發現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的樂趣。
2、能對問題做出假設,并通過“紙能支撐物體”的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
3、探索通過改變紙的形狀,增加紙的支撐力,明白只有嘗試才能有新發現的科學道理。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廢舊的A4紙、同樣大小的書本、廢報紙做的高蹺。
2、記錄紙、筆若干,磁條。
活動過程:
1、出示紙張,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1)教師提出問題:如果不用手扶、不用任何輔助材料,你有什么辦法可以讓紙張站起來?
(2)幼兒操作,自由探索讓紙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小結:原來,用折、卷等方法都可讓紙張站起來。
2、挑戰行動1:分組嘗試用紙支撐書本。
教師出示紙和書本,提出問題:用一張站起來的紙支撐書本,你覺得有可能嗎?
(1)自由猜測,教師記錄猜測結果。
(2)分組參與實驗并交流發現。
提問:你的挑戰成功了嗎?你是用的什么方法?
小結:折、卷的方法都可以支撐起書,但是先要讓紙自己能站穩,再小心地輕放書本。
3、挑戰行動2:分組嘗試用一張紙支撐更多的書本。
(1)操作嘗試并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提問:你有什么辦法讓這張薄薄的廢紙支撐起更多的書本嗎?
(2)分組參與挑戰活動,并記錄。
(3)教師引導幼兒小結:卷起來的方法放的書本最多。
4、看廢報紙做的高蹺,知道紙的支撐力還可以服務生活。
紙的力量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對紙的承受力產生探究的興趣。
2、初步感知紙的承受力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3、了解紙的承受力在生活中的簡單應用。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紙、紙分子圖、雪碧瓶若干個。
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激發興趣。
(1)出示紙,請幼兒和紙比力氣。
師;你在撕的時候感覺怎樣?
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在紙上的一個小點處用力,紙就很容易撕開了。
(1)出示另一張紙,請幼兒用拉的方法和紙比力氣。
分析:提供相同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把紙分開,出現不同的現象,更能激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3)交流引導,尋找原因。
師:這次你有什么感覺?經過兩次比賽,你有什么問題?
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同樣的紙,我輕輕一撕就能撕開,而拉紙時,用了很大力氣也拉不開?
觀察紙分子寶寶圖片,了解原因。
師:(小結)(出示紙分子圖)紙是由紙分子寶寶組成的,紙分子寶寶手拉手集合在一起。當我們抓住紙的小部分來撕,只有幾個紙分子寶寶手拉手,所以容易撕開;當我們抓住紙的兩邊拉,所有的紙分子寶寶都手拉手,力量就很大了。到底紙能承受多大的重量呢?我們來做個實驗。
分析:利用生動形象的紙分子寶寶圖,把枯燥的說教變成了富有趣味性又便于理解的科學說明,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
2、紙秤稱物
教師出示紙秤、裝滿水的大小塑料瓶、記錄表。
讓幼兒猜想紙秤能否稱起瓶子,如果紙秤沒破,說明紙秤力量大,在記錄表上打鉤;如果瓶子掛上去,紙秤破了,說明紙秤力量小,在記錄表上打叉。
分析:科學離不開猜想與動手操作,通過猜想環節與實驗操作環節,進一步讓幼兒體驗科學的神秘與嚴謹。
幼兒操作。
師幼交流討論操作結果。
3、生活延伸
師:工人叔叔阿姨根據紙的這些特性,用紙做出了很多物品,你知道的有哪些?(紙杯、紙箱、紙袋)
出示紙袋,告訴幼兒紙袋其實和紙秤一樣是紙做的,能承受很大的重量。
出示紙袋包裝的瓜子,讓幼兒觀察,袋上有一個缺口就能很輕松地撕開了。
師:我們再找找身邊還有什么物品是跟紙的特性有關的。
分析:活動來源于生活,又回歸到生活中,延伸活動,讓幼兒把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學到的知識動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學有所用。
紙的力量 篇7
目標:
1.知道不同的紙有不同的力量
2.了解紙經過疊加后能增加紙的力量
3.體驗操作成功所帶來的快樂
難點:
了解紙經過疊加后能增加紙的力量
過程:
一:通過撕紙比賽引出主題
(1)老師今天帶來了哪些紙(出示宣紙,報紙,牛皮紙)
(2)今天我們要和紙寶寶來做游戲,請你們來撕紙然后說撕紙的時候有什么感覺?你發現了什么?
(3)幼兒操作,師看幼兒是否一張一張撕
(4)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覺和發現
二:通過用紙提水桶的活動知道紙是有力量的,初步感知各種紙的力量
(1)師,這三種紙哪種能把小桶提起來教師出示表格做記錄
(2)幼兒操作。驗證要求三張紙都要輪流試,每張紙都要用一次,把水桶提起慢慢移動看紙是否斷
(3)交流操作結果
師,誰來說說操作的結果和自己猜想的是否一樣,通過小實驗我們知道紙是有力量的不同的紙有不同的力量,宣紙力量最小牛皮紙力量最大。
三:通過疊加的方法知道可以增加紙的力量,進一步感知紙的力量
我們要試一試幾張報紙條能提起小水桶
(1)幼兒操作教師提醒
(2)幼兒完成操作后教師提問你用了幾條報紙把水桶提起來
(3)教師小結提問,現在你對報紙又有什么新的發現?
紙的力量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嘗試讓紙站起來,并探索讓紙站得穩的多種方法。
2.探索通過改變紙的形狀,增加紙的支撐力。
3.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1.通過操作嘗試讓紙站起來,并探索讓紙站得穩的多種方法。
2.探索通過改變紙的形狀,增加紙的支撐力。
活動準備:白紙若干張 、 書若干本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書和紙師:書和紙是一對好朋友,可是他們今天吵架了,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們為什么吵架?瞧!書神氣地說道:"當我站起來的時候,能穩穩地站住!" (老師操作:書本穩穩地站著)可是,紙聽了很不服氣地說:"哼,你能站,我也能穩穩地站著!"
2.猜想:你們覺得紙能站起來嗎?(請幼兒交流自己的猜測)
二、幼兒第一次實驗
1.到底紙能不能穩穩地站起來,老師今天為小朋友準備了紙,我們一起試一試,好嗎?
2.幼兒操作,老師巡回了解幼兒操作情況。
3.請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方法。
4.小結:小朋友的手真巧,通過折、卷等方法,使紙站了起來,紙這會兒開心極了。
三、幼兒第二次實驗。
師:可是,書這會兒又說了:"我不僅能站住,而且還能把你紙穩穩地托起來呢!"(老師演示:書托起一張薄薄的紙)
1.猜測:紙也能托起書嗎?
2.到底能不能,我們試一試。(幼兒再次實驗)
3.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4.教師進行小結。
四、提升難度(幼兒第三次實驗)
你們聽,書又說了:"你才托起一本書,我可是能托起好多紙呢!"(老師演示:書托起好多紙)
1.紙也能托起很多書嗎?(幼兒猜測)
2.教師交代操作要求:可以任意改變這張紙的形狀,讓它變小、變矮能托起更多的書。
3.幼兒操作嘗試,教師觀察指導,并給予幼兒一些提示和幫助。
五、教師總結:
紙的支撐力跟它接觸的地方和紙的高度都有關,上下接觸的面大,它的支撐力就大,相反,接觸的面小,力就小。
六、活動延伸:
1.工人叔叔阿姨根據紙的這些特性,用紙做出了很多物品,你知道的有哪些?
2.我們回家以后和爸爸媽媽再找找身邊還有什么物品是跟紙的特性有關的。
紙的力量 篇9
游戲目標:
1、了解改變橋面厚度、形狀與紙橋承重力的關系。
2、通過自我檢驗及與同伴之間的相互比對,不斷探索增加紙橋面承重力的方法。
3、積極動手動腦,體驗探索與交流的樂趣。
游戲準備:
積木橋墩(橋墩固定)、白紙、本子(每份數量相同,用于操作)。記錄紙、記錄筆。
游戲玩法:
1、幼兒將兩個積木固定成橋墩。
2、用白紙折疊后放在橋墩上做小橋,上面放本子。一直放到紙橋承受不起。
3、幼兒繼續折疊,再次實驗。并將每次的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4、記錄折疊的次數和承受的本子數。讓幼兒知道折疊次數越多,承受的能力越強。
活動反思:
1、提供適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中介,只有主動地與材料互動,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從中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究的欲望,使幼兒的探索活動更加深入,獲取豐富的科學知識經驗。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的物化著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而且是幼兒有持續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兒運用原有的經驗進行充分猜測和驗證,有助于幼兒多方面經驗的主動建構,幼兒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體驗。
2、設計探究的過程
整個過程設計體現了教師的規范性和嚴謹性,更體現了幼兒親歷科學探究的主體性。活動從幼兒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提出問題,對問題答案進行推測,為證實推測而設計“紙條提水”實驗,收集數據(記錄表),進行交流,得出結論,提出新問題,提升經驗,解決問題拓展遷移經驗于生活。承上啟下、層層遞進的流程,提升了幼兒的思維空間。
3、要求及時的記錄
實驗記錄是幼兒在探究過程中所獲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兒關注探究的過程。本次活動要求幼兒在每嘗試一種紙條后就記錄下數字結果,有助于幼兒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有助于幼兒同伴間的交流和經驗分享。
4.大班科學活動紙的力量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面巾紙的纖維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紙的神奇,萌發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3.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面巾紙若干,帶拎把的瓶子(里面裝水)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游戲:拎一拎
1.教師出示面巾紙和瓶子:今天面巾紙要和瓶子做游戲,游戲的方法是:用一張薄薄的面巾紙把這么重的瓶子給拎起來,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請面巾紙來幫忙。你有什么好辦法?
2.幼兒試一試、玩一玩,教師巡視。
3.組織交流,邀請幼兒展示拎法,教師講評。
4.幼兒再次游戲。
5.組織交流:為什么有的能拎起來,有的在拎的時候面巾紙就斷了呢?
6.分男女角色嘗試面巾紙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順著短邊卷。女:順著長邊卷。再互換嘗試。
7.組織交流:你發現了什么秘密?(長邊的承受力大)
二、游戲:撕一撕
1.教師:為什么用長邊拎的時候就不斷,而短邊會斷呢?其實面巾紙里藏著秘密。想解開面巾紙的秘密嗎?讓我們來玩一個撕紙的游戲吧,先撕一撕短邊,再撕一撕長邊,看看能發現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游戲,教師巡回指導。
3.組織交流:有什么不一樣?(沿長邊能撕成條條,沿短邊撕成碎片。)
4.揭示紙纖維的走向特性:面巾紙里藏著的秘密是紙的纖維走向(邊講邊用記號筆做上紙纖維的走向記號)。我們順著纖維走向把面巾紙擰成繩,紙的纖維結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這樣紙繩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戲:拉大鋸
1.介紹游戲玩法:抽一張面巾紙,先在紙的邊邊上撕一撕。找準紙的纖維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紙繩與桌子對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邊玩邊念兒歌:"拉大鋸。拉大鋸,姥姥家門口去看戲,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塊兒去看戲。"
2.幼兒游戲。
四、聯系實際,拓展思維
1.師:面巾紙里有紙纖維,還有什么紙也有紙纖維呢?(幼兒自取報紙、白紙、皺紋紙,尋找里面的纖維走向,并用筆做上記號。)
2.師:這些紙里有纖維,你還能找到有纖維的其他東西嗎?(出示布,請幼兒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纖維走向。)
活動反思:
1、提供適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中介,只有主動地與材料互動,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從中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究的欲望,使幼兒的探索活動更加深入,獲取豐富的科學知識經驗。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的物化著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而且是幼兒有持續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兒運用原有的經驗進行充分猜測和驗證,有助于幼兒多方面經驗的主動建構,幼兒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體驗。
2、設計探究的過程
整個過程設計體現了教師的規范性和嚴謹性,更體現了幼兒親歷科學探究的主體性。活動從幼兒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提出問題,對問題答案進行推測,為證實推測而設計“紙條提水”實驗,收集數據(記錄表),進行交流,得出結論,提出新問題,提升經驗,解決問題拓展遷移經驗于生活。承上啟下、層層遞進的流程,提升了幼兒的思維空間。
3、要求及時的記錄
實驗記錄是幼兒在探究過程中所獲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兒關注探究的過程。本次活動要求幼兒在每嘗試一種紙條后就記錄下數字結果,有助于幼兒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有助于幼兒同伴間的交流和經驗分享。
紙的力量 篇10
活動目標
1.了解面巾紙的纖維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紙的神奇,萌發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3.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面巾紙若干,帶拎把的瓶子(里面裝水)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游戲:拎一拎
1.教師出示面巾紙和瓶子:今天面巾紙要和瓶子做游戲,游戲的方法是:用一張薄薄的面巾紙把這么重的瓶子給拎起來,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請面巾紙來幫忙。你有什么好辦法?
2.幼兒試一試、玩一玩,教師巡視。
3.組織交流,邀請幼兒展示拎法,教師講評。
4.幼兒再次游戲。
5.組織交流:為什么有的能拎起來,有的在拎的時候面巾紙就斷了呢?
6.分男女角色嘗試面巾紙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順著短邊卷。女:順著長邊卷。再互換嘗試。
7.組織交流:你發現了什么秘密?(長邊的承受力大)
二、游戲:撕一撕
1.教師:為什么用長邊拎的`時候就不斷,而短邊會斷呢?其實面巾紙里藏著秘密。讓幼兒從詩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想解開面巾紙的秘密嗎?讓我們來玩一個撕紙的游戲吧,先撕一撕短邊,再撕一撕長邊,看看能發現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游戲,教師巡回指導。
3.組織交流:有什么不一樣?(沿長邊能撕成條條,沿短邊撕成碎片。)
4.揭示紙纖維的走向特性:面巾紙里藏著的秘密是紙的纖維走向(邊講邊用記號筆做上紙纖維的走向記號)。我們順著纖維走向把面巾紙擰成繩,紙的纖維結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這樣紙繩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戲:拉大鋸
1.介紹游戲玩法:抽一張面巾紙,先在紙的邊邊上撕一撕。找準紙的纖維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紙繩與桌子對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邊玩邊念兒歌:"拉大鋸。拉大鋸,姥姥家門口去看戲,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塊兒去看戲。"
2.幼兒游戲。
四、聯系實際,拓展思維
1.師:面巾紙里有紙纖維,還有什么紙也有紙纖維呢?(幼兒自取報紙、白紙、皺紋紙,尋找里面的纖維走向,并用筆做上記號。)
2.師:這些紙里有纖維,你還能找到有纖維的其他東西嗎?(出示布,請幼兒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纖維走向。)
活動反思:
1、提供適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中介,只有主動地與材料互動,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從中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究的欲望,使幼兒的探索活動更加深入,獲取豐富的科學知識經驗。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的物化著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而且是幼兒有持續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兒運用原有的經驗進行充分猜測和驗證,有助于幼兒多方面經驗的主動建構,幼兒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體驗。
2、設計探究的過程
整個過程設計體現了教師的規范性和嚴謹性,更體現了幼兒親歷科學探究的主體性。活動從幼兒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提出問題,對問題答案進行推測,為證實推測而設計“紙條提水”實驗,收集數據(記錄表),進行交流,得出結論,提出新問題,提升經驗,解決問題拓展遷移經驗于生活。承上啟下、層層遞進的流程,提升了幼兒的思維空間。
3、要求及時的記錄
實驗記錄是幼兒在探究過程中所獲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兒關注探究的過程。本次活動要求幼兒在每嘗試一種紙條后就記錄下數字結果,有助于幼兒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有助于幼兒同伴間的交流和經驗分享。
紙的力量 篇11
大班科學活動:紙的力量大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究紙的力量,體驗發現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的樂趣。
2、能對問題做出假設,并通過“紙能支撐物體”的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
3、探索通過改變紙的形狀,增加紙的支撐力,明白只有嘗試才能有新發現的科學道理。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廢舊的A4紙、同樣大小的書本、廢報紙做的高蹺。
2、記錄紙、筆若干,磁條。
活動過程:
1、出示紙張,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1)教師提出問題:如果不用手扶、不用任何輔助材料,你有什么辦法可以讓紙張站起來?
(2)幼兒操作,自由探索讓紙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小結:原來,用折、卷等方法都可讓紙張站起來。
2、挑戰行動
1:分組嘗試用紙支撐書本。
2:教師出示紙和書本,提出問題:用一張站起來的紙支撐書本,你覺得有可能嗎?
(1)自由猜測,教師記錄猜測結果。
(2)分組參與實驗并交流發現。
提問:你的挑戰成功了嗎?你是用的什么方法?
小結:折、卷的方法都可以支撐起書,但是先要讓紙自己能站穩,再小心地輕放書本。
3、挑戰行動
分組嘗試用一張紙支撐更多的書本。
(1)操作嘗試并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提問:你有什么辦法讓這張薄薄的廢紙支撐起更多的書本嗎?
(2)分組參與挑戰活動,并記錄。
(3)教師引導幼兒小結:卷起來的方法放的書本最多。
4、看廢報紙做的高蹺,知道紙的支撐力還可以服務生活。
紙的力量 篇12
活動目標
1.觀察平坦的紙和褶皺的紙可以承擔的重量。
2.知道紙的形狀不同,所承受的力量不同,并理解其中的道理。
趣味練習
活動概要
-在各種形狀的紙上放上書本,思考怎樣形狀的紙可以承受書本的重量,了解紙的力量。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Big eye small eye 活動紙-紙的力量(用紙可以制作椅子嗎?)
活動內容
【導入】
1. 觀看動畫片【紙的力量】,調查我們周圍紙的力量,推測平坦的紙和褶皺的紙可以承擔的重量。
我們可以看到什么樣的紙?
用紙可以干什么?
紙可以承受多大的重量?
把紙鋪開可以放幾個硬幣?
把紙折疊起來可以放幾個硬幣?
【展開】
2. 觀看視頻【紙的力量】,了解實驗目標,備品和順序。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平鋪的紙和折疊的紙哪個承受的力量大呢?
看一看實驗順序。
1)在書上放好折疊的紙和沒折疊的紙。
2)在紙上放硬幣。
【活動:在紙上放硬幣。】
3. 分別往折疊的紙和沒折疊的紙上放硬幣,觀察紙能承受的力量。
往紙上放硬幣,哪種紙力氣更大呢?
折疊的紙和沒折疊的紙哪個可以放更多的硬幣呢?
為什么這種紙可以放更多的硬幣呢?
【結束】
4.實驗結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紙的力量(堅固的紙橋)寫出實驗結果。
注意事項
實驗后一定要洗手。
活動評價
比較根據紙形狀的不同,所承受力量的不同,并理解其中的道理,進行評價。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把紙折疊幾次或是把紙揉成一團所承受的重量高于把紙平鋪著時所承受的重量。所以把幾張紙放在一起的話就可以承受很大的重量。根據紙折疊的樣子的不同所以承受的力量也不同,紙可以承受壓縮的力量,但是不能承受拉伸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