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的問題與對策
另外,社會領域中,還有幾種特殊的方法,根據教師的需要進行合理的運用,他們是價值澄清法、移情訓練法、觀察學習法、角色扮演法,在這我就不展開詳細的論述。那么以上幾種方法,不是單一的存在,而是互相作用于具體的教學中,作為一線教師,應該熟練掌握,根據教學需要,靈活的運用這些方法,接下來就以上幾種方法,來談一談,它們大體的教學模式。
一,生活感知教學模式。那么我們在運用這種模式的時候,如何來確定它的教學目標呢?首先得讓幼兒直接深入社會生活,擴大眼界,豐富感性經驗,幫助幼兒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培養幼兒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情感,使幼兒理解相關的社會行為規范,實踐有過的社會行為,這是生活感知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那么它的程序和策略是怎樣的呢?那么首先在第一環節,我們首先要激發興趣,組織幼兒參觀散步出發之前,就是要以簡短的談話啟發幼兒活動的愿望,要告知幼兒參觀游覽散步的地點內容和注意事項,第二個環節就是要實地的去觀察,教師可以帶領孩子,到大街上或者小巷子里去散步,觀察馬路上人們的社會生活,有意識的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觀看各行各業人們的生活和勞動的場景,在參觀活動中,教師要帶幼兒,到達參觀地點后,要重新整隊,讓幼兒有一個整齊精神的面貌。再一個就是要提出有關的參觀要求,引導幼兒有禮貌的向接待者問好,向幼兒提出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去參觀,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到觀察的主要內容上,可以先參觀該單位的全貌,再有所側重的分別觀察,教師和接待人員可以做簡單的介紹,要組織好這一環節,老師還應該注意:一,參觀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確定參觀的內容和具體目標的要求。有參觀單位聯系,有必要時,應該指導接待人員寫一寫,講一講講話稿等等,第二就是參觀過程中,要讓幼兒有充分的時間去看看,去想想,還要引導幼兒,要用適當的語言表達所見到的人和事,允許幼兒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及時的給予解答,或者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與尋找問題的答案。三,參觀時間不宜過長,防止幼兒過度疲勞,產生厭倦的情緒。第三個環節就是參與實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向幼兒提出行為要求,指導幼兒行為方法,組織幼兒操作練習,幫助幼兒把所獲得的知識加以引用,使幼兒得到更真實的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說帶領幼兒參觀郵局的工作程序之后,教師組織幼兒集體寄信,讓幼兒親自購買郵票,并將郵票貼在參觀前準備好的信封上面,將信投到郵筒里,這些實際操作,讓幼兒真正獲得寄信的初步知識,鍛煉了寄信的能力。
第四環節就是談話小結。參觀游覽回到幼兒園之后,孩子對參觀的內容印象還比較深刻,這時候教師要及時的組織幼兒進行一次談話,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進一步的整理,加深幼兒對物和事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幼兒對周圍人物和周圍事件的一個正確的態度,那么教師在組織這一環節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談話時教師可以利用圖片,謎語或生動的語言等引起幼兒回憶參觀的人和事,啟發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參觀的內容和感受最深的最喜歡的事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