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的問題與對策
第二就是以適應幼兒發展的方式來呈現教學內容。那么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應該抓住一切社會教育的契機,是對幼兒園教師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現實生活,在生活實踐,生活活動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讓幼兒練習、實踐,只有這種結合,現實生活的社會教育,才能夠真正取得成效。社會教育強調幼兒在做中學,通過真實的體驗來學習。那么在這我就給大家舉一個例子。這是今年的六一兒童節,我們幼兒園舉行的一個社會性的一個活動。我們是這樣來組織的。每個孩子從家里帶三樣物品,一樣是爸爸用的物品,一樣是媽媽用的物品,再一個是寶貝自己用的物品,這樣的物品什么都可以,你可以是不穿的衣服,可以是爸爸或者媽媽不再用的一個裝飾品,或者是孩子不再需要的一個玩具,或者圖書等等,什么都可以,孩子把這些物品帶到幼兒園之后,放到班級里面,班級里面老師把這些物品標上價格,然后布置成一個超市,在六一兒童節這一天,我們組織孩子大班、中班和小班,組成一個家庭,由爸爸媽媽帶著這一個孩子來逛超市,在組合的過程中,孩子很自然的就學會了去照顧弱小,爸爸媽媽如何去在逛超市的過程中,不要丟了自己的寶寶,如果真的把寶寶丟了之后,該怎么樣來解決,那么他通過尋求警察幫助,還有通過去廣播室去播音,來尋找自己的孩子,還有帶孩子購物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如何學會理財,我手里就是有五塊錢,大這五塊錢該怎么樣來分配呢?因為我們的活動有一個要求就是,要給爸爸買禮物,要給媽媽也買禮物,還要給自己買一份禮物,還要給我的孩子買一份禮物,所以孩子在買禮物的過程中,要學會割舍,這個禮物太貴,我可能買了這個禮物之后,我剩下的錢,就不能夠再買其他的禮物了,所以即使這個禮物比較喜歡,為了完成我應該完成的任務,我得學會舍棄,這樣一些活動,就是對孩子的社會性發展非常好。而且我們今年這個活動,也舉辦的非常成功。
反思幼兒園社會領域的教育,我們應該認真的思考,如何選擇社會領域教育活動的內容,以何種形式呈現內容,更加適合幼兒的學習,首先要選擇適宜貼切的內容,其一就是與目標無關,或者是關系不大的內容必須刪除。其二,主要選擇的內容,應該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即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為基礎,又有發展性。其三,就是所選的內容要有啟發性,能鍛煉幼兒的思維,啟發幼兒的心靈,所以在組織內容時,要把邏輯順序和心理順序相結合。邏輯順序即知識系統的內在邏輯體系,心理順序即孩子學習活動內在的認知規律,因此適合幼兒發展水平的課程內容,應當以幼兒為中心,以幼兒的特點和需要為出發點來制定,有效教學,是由學習者的現有知識,他們的文化實踐,他們的信仰,以及他們對學科內容的掌握程度。其次,以適應幼兒發展的方式來呈現教學內容。同樣是關注殘疾人,同樣是愛的教育,那么我們來看一看教育中的一個案例。一個盲孩子,因為自身的缺陷,成為同班孩子的嘲諷和捉弄的對象,教師沒有簡單的斥責和教訓孩子,也沒有苦口婆心的光說大道理,他而是請這個班級的孩子,帶上眼罩生活一天,這些正常的孩子們,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深刻的體會到了盲人的艱難和堅強,從而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自己沒有任何理由去嘲笑這個盲孩子。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特別重視通過體驗獲得生活經驗。正如前蘇聯心理學家盧赫所言,個人的情緒經驗,越是多樣化,就越容易體會了解想象別人的精神世界,甚至會有密切的情感交流,在交友中,我們應該抓住一切社會教育的契機,是對幼兒園教師的基本要求,社會教育是與現實生活緊密關聯的教育,通過真實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養幼兒的基本社會生活能力和技能,并增進幼兒的相關知識,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充分利用現實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動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讓幼兒練習、實踐,只有這種結合,現實生活的社會教育,才能夠真正取得實效。好!今天我的講座就到這,謝謝大家!(結束)